“成都周璇”的最后一个弟子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一级演员,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第三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的关门弟子,四川清音省级传承人。
  2000年成功举办《清音情缘》田临平个人专场,并被成都市委市政府评为“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3荣获中国曲艺荟萃(南方片)演唱一等奖;2006年获四川“巴蜀文艺荣誉奖”和“巴蜀文化奖”;2015年和2017年分别获第三、四届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园丁奖”。创作作品:四川清音《蜀绣》《让他好好睡一觉》《四川清音大家学》《一盏明灯》,改编作品《赶花会》获2017年四川省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
  曾多次参加中央、省、市等电视台大型文艺晚会;代表四川省及成都市赴韩国、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先后参加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悉尼(在悉尼歌剧院演出)、新西兰、加拿大(参加加拿大国庆节演出)等国际性音乐节演出;多次为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演出。
  “布谷鸟儿咕咕叫啊,飞出山林往南飘……”田临平身着传统水红色缎面月牙衫,左手执檀板,右手拿杆敲击竹鼓,站在爬满绿色藤萝的院墙前,轻声哼唱着四川清音小调,眼中分明有春天的气息在流动。在这样一个灰暗的冬日,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的关门弟子——田临平清脆婉转的声音回荡在静逸的大院,显得分外艳丽动人。
  早有做一个有关四川清音专题的打算,但迟迟未能成型,直到前两天通过成都市曲艺团找到田临平的电话。“有几位从台湾来的朋友想听清音,还要到电视台做评委,这两天实在抽不开身。”田临平显然很忙,最终我们约在2016年某个冬日的上午,于是就有了开始那一幕。
  “四川清音这些年来确实步入了低谷,我们现在连一个固定的演出场地都没有,只有政府安排或外宾参观时,我们才有机会正式排练演出,平时都是分散的。”田临平有点无可奈何地说道,“不过,现在国外还有中国港台地区有很多人喜欢四川曲艺,今年6月我们在香港的演出非常受欢迎。前天台湾来的朋友到我们曲艺团的排练场听我唱清音,听完后很兴奋,他们就是喜欢听原汁原味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戏曲。”田临平一下子提高了音量,显然有人喜欢听就已经让她非常满足了,这种满足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让你不得不感动。没有演出的时候,田临平喜欢呆在家里弹钢琴、唱歌、品茶,生活中的田临平就是这样一位喜形于色、酷爱清音的平凡女人。
  “成都金嗓子”李月秋
  “这副板和鼓是李月秋老师留给我的。”田临平小心翼翼地从里屋拿出表演的乐器给我看,鼓是粗大的南竹骨节做的,表面因为磨损脱漆有些斑驳,楠木板却油亮亮地泛着暗红的光泽,轻轻晃动两板便发出清脆的类似金钱板的声响。
  面对这两件李月秋大师生前最爱的器物,不由想起今年一部引人注目的书,那是年近九旬的成都老报人车辐,用尽毕生之力完成的堪与《死水微澜》比肩的长篇小说——《锦城旧事》,书中女主人公便是以李月秋为原型创作的。书中再现了四川清音在二十世纪40年代的兴盛,把我们牵进那个难忘的岁月……
  抗战初期的某一天,年轻英俊的记者车辐急匆匆地出了报馆大门,跳上他那辆破旧的“洋马儿”飞快地向丝棉街南延处的复兴门(今新南门)骑去,出了城门洞,远远地就看见桥那边人流如织,饭馆、茶房、杂货店,一家紧挨一家,沿街叫卖的小贩扯着喉咙吆喝着,激烈的川剧锣鼓声传出数里远,随处可见的茶馆里,打竹琴的、说金钱板的、演相声的让茶客们听得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当车辐赶到一间挂着“周记”招牌用竹木搭建的棚屋茶馆时,一串银铃般的声音正好从里面飘出来,“一把手拉官人断桥坐,妻把这从前事细对我的夫说……”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生得小巧玲珑的姑娘,雪白整齐的牙齿似颗颗珠玉,正端坐堂前唱着清音名曲《断桥》,堂下众茶客个个聚精会神,听到妙处不由自主击掌高呼,“好!好!”。每天下午,只要是这位小女子坐唱,周家茶館总是爆满,生意兴隆,茶馆外面里三层,外三层地站着许多听“战(站)国”的平民。这位小女子就是被喻为“成都金嗓子”的李月秋。李月秋的清音一传十,十传百,满城争说李月秋,引来的追星族被称作“月秋迷”,车辐便是其中之一。车老回忆说:“有一副清脆嫩甜嗓子的李月秋,就算不说唱,只是说两句话,也极其受听。尤其是唱《忆我郎》中那句‘四月望我的郎,麦子颠颠儿齐’时,她那娇嫩的舌头弹出‘颠颠儿’的儿化韵的声音,纵是黄莺婉转,也难比她的弹音清脆悦耳。”
  关门弟子田临平
  1971年的“八一”建军节,10岁的田临平急不可待地拖着父亲去看成都市曲艺团的慰军演出。当报幕员请出四川清音表演家李月秋时,全场顿时变得安静异常,大家对这位艺术家充满了景仰之情,演出一结束,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就被击中了,太好听了,记得李老师唱的是《赶花会》,那一个眼神、一个巧笑真是媚到骨子里去,充满亲和力。”提起小时候看的那场演出,田临平仍意犹未尽。“那时清音演出很火爆,不管到哪里演出都挤满了人。李老师就像现在的大明星那样受欢迎。”一粒热爱清音的种子就此埋下,五年后便破土发芽了。1976年,15岁的田临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她顺利考上了成都戏曲学校。“那时学习的条件很艰苦,没有校舍,全校40多个学生全部挤在文殊院的一个工棚里,练功房就建在工棚外,用牛毛毡搭顶,用竹杆代替把杆,脚下是三合土,鞋磨坏了好几双。”回忆起三年的戏校生活,田临平语气轻松。
  毕业后分配到成都市曲艺团的田临平演出清音的机会很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卡拉OK、电视等娱乐形式迅速占领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不得已,曲艺团组成青年队到各地巡回演出,传统戏曲被小品、流行歌曲、相声代替,只要有返场,田临平一定要来一曲清音。对清音痴心不改的田临平,一心要拜早已退休在家的李月秋为师,没有想到的是,一来便吃了李月秋老师的一个闭门羹。“李老师不愿收我,我就偷着学,李老师给别人排练节目的时候,我就在一边仔仔细细看,回家再琢磨。”田临平性格中不服输的倔劲终于感动了李月秋。1986年曲艺团主持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田临平成了李月秋的关门弟子。李月秋拉着田临平的手说:“姑娘,每次我排练节目的时候都发现你在旁边认真学,所以才收下你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田临平一边演出一边跟着李月秋学传统清音《贵妃醉酒》《贵妃游园》等段子,总共有十多段,李老师全部口授心传。“李老师在我眼中就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我每周三去老师家里学唱,只要走到老师家外面的菜市场,肯定能看到老师站在阳台上张望,她一看见我就会说,‘姑娘,你来啦。’有次我参加全省曲艺比赛,因为嘴肿了,鼓垮了,结果空手而归。李老师笑笑说,‘没关系,时间还长。’那时为了生活,不得不到处演小品,老师也安慰我说,‘艺多不压身,多学点有好处’。”田临平努力地回忆着过去的一点一滴,拼凑起来的都是一个个平凡而温暖的生活镜头。
  走进国际音乐节
  2006年6月,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热闹非凡,田临平一连四场的清音演出不仅让观众过足了瘾,自己也唱得激情四溢,殊不知人群里有两位“老外”也陶醉其中。演出一结束,他们便找到田临平,激动地说,“我们多次来到成都,想不到这次有幸听到这么精彩的地方戏曲艺术,清音很好听,旋律优美,我们一定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这么好的民族音乐。”原来他们是旅居澳大利亚的美籍作曲家艾瑞克博士和打击乐博士万尼莎。他们借着与四川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经作曲系邹向平教授的推荐,特别观摩了成都市曲艺团的演出。四川清音生动有趣的表演、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本土文化的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使他们产生了将这种具有鲜明四川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介绍到澳洲去的想法。
  “我们在一起排练了一次,我唱清音,他们演奏打击乐。我已经接受邀请,参加2007年在澳大利亚布瑞斯班举行的现代音乐节,到时还要再排练四次。”田临平难掩兴奋的表情。“那场现代音乐会在‘中西合璧’理念的指导下,将中西乐器、现代技术手段、西方‘时髦’和东方‘老掉牙’的东西碰撞在一起,希望是一次有趣的尝试。”邹教授如是说。
  对四川清音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田临平面对挑战早已跃跃欲试。在过去二十多年的表演生涯里,热爱清音是田临平一生的信念与骄傲,清音与她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田临平最后说,“我想告诉观众,曲艺还在,清音还在,而且很好。”
其他文献
主管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四川省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办公室  黄红军  HUANG HONGJUN  《巴蜀风》主编。四川夹江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副编审职称。现为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四川卷领导小组成员,四川省民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寄语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民族民间文艺蕴藏极为丰富。1984年,国家“八五”艺术
1926年出生于山西运城市夏县,1945年毕业于山西省运城师范学校。1949年入川后,至1987年一直担任成都市第二中学校高级美术教师,其间曾积极参加省市美术展览和社会美术活动,并组建了成都锦水书画院,担任该院院长。在美术教学方面,曾先后担任成都师范学院美术系,四川师范学院学生国画班国画主讲教师及西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自幼习画,受到任伯年、吴昌硕、王雪涛等一代名家影响,师承前人,刻意创新,他善于吸
冷冰《曹家巷自治改造——第一签笑开颜》  冷冰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现为金牛区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用手中的镜头去记录金牛的点滴变化、见证着人民的幸福生活,宣传真善美、汇集正能量。工余時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研究金牛文化,先后推出了《曹家巷蝶变新生》绘画长卷,《美丽金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作品等。
神州抗疫   冠魔诡异隐严冬,   春光已露时疫汹。   江城告急呼同俦,   神州号令驰援中。   万众戮力同携手,   举国同心齐防控。   华夏儿女英雄多,   壮志凌云咏春風。   自衣天使  共克时艰勇争先,   白衣战士赛天仙。   征服冠魔夺分秒,   抢救病患渡难关。   舍生取义成大我,   奋不顾身抒国难。   满腔碧血化精灵,   魂舞长空国人赞。   故乡疫情   新冠肺炎
魂斗罗、霹雳舞、心太软、周杰伦,黑猫警长、甲A联赛、全兴雄起,胖娃骑马上成都,牛市口扯到青石桥一一  场景叠加音乐,记忆就闪现成戏剧,麻花有戏、全凭演技,台上一个又一个戏精,台下一浪又一浪会心。笑点与泪点交织、动人与幽默交汇,暴燃与温情交互,都市温情喜剧《宽窄人家》在观众的含泪欢笑中,一段跨越30年时空与坊间烟火的故事徐徐撩开神秘面纱。  开心麻花成都公司根据《那年的梦想》改编而成的《宽窄人家》,
这个冬天少雨无雪  但我的心却异常寒冷  目睹黑色的病毒肆虐千里  撕裂了城市和村庄  玷污了元宵月色  破碎了美满相聚  我的呼吸便开始枯竭  闭上眼来不及呼喊来不及悲痛  身后的亲人已踉跄着随风而去  拔节的疼痛穿透流泪的双眼  悲壮的血色里,一袭袭白衣似雪的战袍  逆风而行、拼死搏杀  将恐惧和狞笑阻挡在季节之外  而我躲在他乡的小屋里  一边终日饮酒与“疫”对峙  一边用意念守望生命与黎明
书法之路,路陈千端;书法之门,门列万重。寻路入门径,我从八岁开始,至今,已历五十余年。  或简牍辨迹,或刻石拓临;或二王为圭臬,或颜柳定法门;或墨黑似漆深沉意,或笔淡如云飘逸情;贪摹佳构忽天晚,痴读异体倏夜明;千池墨尽万纸废,一夜灯残三才生;过从多书友,日久得佳评。凡此种种,流转于时日,唯不变的是,我对书法艺术的喜爱和敬畏,故此,心定,笔恒。  文集《印痕》是我人生的自省,诗作《母爱撼山河》是感时
古鸣清  1957年12月生,崇州市文联首届常务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文艺志愿部委员,崇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入全国新闻界首届书法展、四川省新人新作展、翰墨天府书法作品展、翰墨成都书法作品展等。  在崇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论在机关、社区还是古镇、景区,都能看到他的书法作品。近20年来,他参加各种文化公益活动约千次,送春联3000余幅,赠书
王堂兵 毛泽东《沁园春·雪》草书 125cm×250cm 2019年  王堂兵  1975年1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墨社成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政協书画院书法专委会委员,雅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雅安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在论及舞剧的题材时,“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总倍受挑剔。作为中国当代史的产物,观众很难接受一个完全风化体的舞台,也不会喜欢一个只有血,没有精神的故事,于是我们开始追求作品讲述的事实之上的艺术真实,这种能为观众所体验到的真实也可被视为“共鸣”。  舞剧《努力餐》以其真实性和艺术性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劝人是未泯的希望,劝己是孤独的坚守,努力餐馆里的革命饭,承载着生存的负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