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洛文化走进洛阳八中学校教育的实践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地位重要。自古以来河洛地区人才辈出,在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洛阳八中依托地理优势,让河洛文化融入中学教育,让学生在河洛文化研习中,提高综合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增强地区自信心。
  关键词:河洛文化;中学教育;学生实践
  洛阳作为一座文化之都,一座艺术之都,一座文学之都,以其史诗般的恢弘巨制在中国乃至世界闻名。在这片古老大地上形成的丰富悠久的文化,总称为河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谈及河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河洛文化是全球华人守望的精神家园。
  洛阳八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示范高中,深受河洛文化的滋养。八中周边有定鼎门文化遗址、龙门石窟文化等,这些留存的历史遗迹,总算能让人透过时间的幕布,引发怅望千秋的联想。洛阳八中的新一届领导鼓励老师们用不同方式把河洛文化引进学校教育及管理。
  一、洛阳八中将河洛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实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1、地缘优势,方便河洛文化进入学校管理
  自古以来各路豪杰逐鹿中原。河洛文化萌发于斯,生长于斯,繁荣于斯。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明确的指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洛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河洛文化资源,方便学生开展研学、参观、小作家班采风等活动的开展。
  2、洛阳地区对河洛文化研究比较成熟,成绩斐然,可供参考资料充足。随着河洛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民间研究者用文化研究的视角进行多维研究。以洛阳地区为例就成立地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等高级别研究组织,河洛文化走进大中小学校园。
  (二)必要性
  1、国家方针政策要求
  在2019年6月19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第十条谈到“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在国家方政策的指导下,洛阳八中紧随国家步伐,给予学生学习探讨的主题,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2、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作为教师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河洛文化有众多的可与教材相衔接部分,将这部分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教材延伸文本,将河洛文化融入到八中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家乡文化有一个积极的认知,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家乡,认可家乡的文化。
  二、实践策略
  洛阳八中将河洛文化从多个方面融入到课堂及管理中,下面用案例的方式展示实践策略。
  实践之一:游学研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知行合一”,他组织新安小学的“新安旅行团”开展长途研学旅行,通过唱歌、劳动、卖书卖报、爱国讲演等自筹经费。“转益多者为吾师”,洛阳八中领导积极探索,鼓励老师们利用身边河洛文化优势多渠道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具体案例:三彩艺创意园一日研学
  研学背景:盛唐出华彩,作为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它的全名是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多种色彩,因常用黄、白、绿三色为基本色,得名“唐三彩”。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研学课程目标:
  拓宽视野,通过创新的多学科的综合研学课程,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
  通过搜集资料、参观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研学课程路线:
  学校——三彩艺创意园——学校
  研学时间:2019年11月9日
  参与对象:
  洛阳八中三彩美术社和光IN新媒体社团积极分子
  研学具体课程
  注意事项:
  1、请通知学生参观前查阅纪念馆相关信息。
  2、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方便在参观中记录信息。
  3、参观同学服从统一安排,注意卫生,不乱丢垃圾。
  4、参观全程不得大声喧哗。
  活动流程:
  1、全体同学于上午8:00在校门口集合,由班长点名乘校车至三彩意创意园。
  2、听讲解员讲解“唐三彩”的诞生发展等历史和制作方法,感受中国瓷器制造技艺的博大精深。
  3、讲解结束后,同学们可以自由提问,进行交流。
  4、半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间。
  5、上午11:30在纪念馆大门处合影留念。
  活动总结:“马蹄奔出盛唐字,雁行飞过三生石,彩绘陶俑羡世人。”从古至今,世人从不吝惜对唐三彩的赞美之词。当我们在这里体验和感受了现代洛阳三彩的制作工艺和演变,对艺术家将抽象的艺术语言和洛阳三彩技艺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叹为观止。
  活动延伸:查找有关唐三彩的知识,办一期相关的办报,组织文字能力强的同学写小论文。
  实践之二:“河洛古国”田野踏查
  2020年 6月23日,在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的支持下,洛阳八中文史考古班的四十多名学生举行了“河洛古国”田野踏查活动。
  隋唐史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余扶危、商春芳等随学生一同前往,协调了河南省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巩义市文物考古所等单位,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各种便利。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负责人为学生们讲解了考古的过程和新发现。这次重大考古发现被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因为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在巩义一带还有黄帝得河图洛书的“遗址”。现将张若男老师带领考古班同学深入河洛古国的考查报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摘录部分如下。“为了打破知与行的壁垒,为学生创造感受考古现场,了解考古过程,洛阳八中各位老师与领导排除万难,争取各界资源,开展了此次以华夏考古为主题的田野踏查活动。田野考古学是一项极其重视实践的工作,唯有深入现场,一寸一寸土地的仔细考察,一层一层地层的逐步剥离才有可能获得重要的发现。这一过程虽然辛苦,但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与建设却有着深远的意义……此次田野踏查,我们特地邀请隋唐史学会余扶危、商春芳等相关专家老师全程与学生一同参观,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此外,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负责人对此次活动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地配合,他们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们讲解了考古的过程和新发现。通过学习,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考古研究的实践、第一次了解到考古活动活动的前沿、第一次感受到考古工作的艰辛,尽管身体劳累、但大家都被收获得快乐所包围……”   活动总结:洛阳八中文史考古班的学生们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深入了解了考古人员的日常工作,对这个遺址考古发现的全过程认真地进行了学习记录。部分学生还能够结合现场想像5300年前左右的古人生活情景。他们希望以后尽量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并写出一些有意义的考古日记或小论文。
  实践之三:李贺故里话沧桑
  洛阳地区风景秀美,从伊河山水、铜驼暮雨到三彩小镇,牡丹故里。家乡是融入在骨血中的字眼。2013年月,洛阳八中与洛阳文学院联合组织八中作家班的孩子们来到宜阳李贺故里参观学习,回来后小作家们用自己细腻的笔触解读李贺和曾经的那些历史,他们的作品让人欣喜,他们的潜力和不俗的表达让人叹服。其中有王旭莹的《文章何处哭秋风》,段怡娟《寻梦昌谷》,张婉迪《天若有情天亦老》,胡睿静《雄鸡一场天下白》更为突出,这些作品刊登在《牡丹》杂志2013年第9期上。王旭莹在《文章何处哭秋风》文末感慨“闭上眼睛,我听到了诗中隆隆的战鼓声,脑海中浮现处兵临城下的紧迫感,而李贺,临风而立,衣袍在风中飒飒作响,挥笔写下那振奋人心的壮阔之词,那时的你,多么豪情万丈,谁见了,都会忍不住动容赞叹……”。段怡娟《寻梦昌谷》“感受历史奔腾的磅礴气势,看不尽的是洛阳城在那历史长河中的清冽光辉,沉淀处斑斓的色泽,缭乱人眼,也使得我的内心更加丰富充盈……”。张婉迪《天若有情天亦老》文中写道 “在他奇特的布景下,在他狂阔的气势下感受他的才华横溢,体会他的抑郁愤懑,明白他的一腔热血……”
  短暂的李贺故里游览,收获满满。这次旅行让孩子们感受了李贺名冠京华的才情,世事的无情与凉薄,地老天荒人不知的孤独,悲切无奈的心境……期待给他们今后的写作带来更多的体悟和灵感,写出撞击心灵的佳作。
  龙门香山寺因留下了宋之问“香山寺赋诗夺锦袍”一段佳话而风雅无限。2019年4月为迎接36届牡丹花会,洛阳八中组织了由40名师生参加的龙门诗歌朗诵比赛。2019年5月19日,在张里沙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地理组全体老师组织2018级部分学生针对龙门石窟、湿地公园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进行实地探究。学校“古风社”的小社员们也经常去附近的龙门石窟、定鼎门遗址参观学习,也都创作了诗意与才情俱佳的作品。
  三、总结
  笔者认为,古都洛阳是一片神奇的热土,千百年的王朝更替,无数的文人荟萃,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存。怎样激活这些沉睡的知识,让它们成为我们鲜活课堂的一部分?如何讲好河洛故事,弘扬河洛文化,真正让河洛文化“融”起来,我们洛阳八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以后实践中,我们继续努力,让更多的河洛文化走进洛阳八中的生活,激发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承哲《河南日报》9月24日《守好河洛文化留给文明的宝贵遗产》.
  [2]广东教育出版社《最美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实践指南》.
  [3]文学月刊《牡丹》2013年9月.
  [4]王承哲《河南日报》9月24日《守好河洛文化留给文明的宝贵遗产》.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性格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常常在该阶段形成。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的影响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与思维习惯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全文立足于分析目前早期家庭教育的现状的不足之处,进而从多方面对父母的教育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辅以适当的例证来佐证论说的合理性,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
期刊
摘要: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内容和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建构指向“阅读理解”“阅读方式”“积累运用”的低阶导读课堂和指向“理解”“统整”“评鉴”的高阶导读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的导读设计,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学习中真正培养起阅读能力,以提升综合素养,实现阅读课堂的生命效能。  关键词:阅读;理解;统整;评鉴;导读课堂  一直以来,教材都是教师教学的直接内容和根本依
期刊
摘要: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正逐步脱离父母家庭的庇护开始接触外界,但还不具备独立解决学习与生活所有事情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身行为。此时就需要班主任以辅助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导其在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观念,这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为使学生更加积极配合日常管理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应优先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
期刊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需要,是幼儿认识社会的最佳途径。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是如何产生的?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幼儿通过角色游戏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模仿,不仅提高了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关键词:游戏;角色游戏;生活经验  《
期刊
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初始阶段,也是识字以及识字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里,识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给语文阅读的学习打下基础,也给其它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认识1800个左右的常用字。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样庞大的任务是艰巨的。而语文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汉字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
期刊
摘要:绿色教育是全方位推进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建设的意识教育。我国目前在绿色教育领域的专门立法仍是空白,绿色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教育立法的顶层设计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多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创建与探索  引言  现阶段,构建绿色校园的主要目的为顺应现代化教学新课改标准,幼儿园建
期刊
摘要:嘉兴是革命红船启航地、党的红色根脉所在地,近年来一直承担着红色教育的重要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在今天,“红船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在青少年群众中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传承红船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析中小学生的成长身心发展规律,发挥“红船精神”的德育价值,更好的将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让理论实践相结合,精神足组织相融
期刊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为开展更加高效的教育活动,则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开展与幼儿思维、认知规律发展相契合的教学活动。在3-6岁时期,正是幼儿爱玩的阶段,其好奇心与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是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应运而生。然而纵观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便会发现我国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农村小规模幼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角是幼儿们参与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创设自然角不能带有随意性,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成长特点,不管是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上都要体现出适当性、促进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这样自然角的建立才会对幼儿们起到吸引,积极的参与到自然角的活动当中,使得自然角的重要价值得以彰显。本文阐述了幼儿自然角观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幼儿园自然角教养观察指导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幼儿园教育
期刊
摘要: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对于信息知识的记忆,因而他们并不能够充分地感受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地感受蕴含在信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元素,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围绕小学德育教育在高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渗透策略展开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