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些高中历史课堂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已成为历史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现状
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思想保守,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仍以“教”和“讲”为主。
3.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只是停留在举事例、用材料阶段。
4.教师掌握的案例资源不足,质量不高。
虽然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作了重大调整(原教材以国别史、编年史编排,新教材以专题史编排),增加了知识链接、资料卡片等,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但教师掌握的与课本相关的案例资源相当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如何克服现状
1.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尝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究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被写进课标。课标就是风向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做好典型历史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1)有选择性地摘抄报纸、杂志、史书中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剪辑视频和音频案例等。
(2)上网搜索。互联网时代,网上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提前下载一些经典案例,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形成自己的案例资源库。
(3)发动学生收集案例。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收集相关案例,因为学生在收集案例的同时还调动了家长、亲朋好友等社会资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坚持几个重要原则。
(1)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与课标要求相符。要在深刻理解课标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境,通过有层次、有张力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互动性原则。案例教學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互动中学生明白了道理,增长了知识,增加了情感,学会了认知、做事和合作。
(3)启发性原则。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
三、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1.呈现案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材料精心编制。在上课前,应设计好案例呈现的时机和方法,可以用案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案例突破重点、难点,还可以用典型案例贯穿课堂始终等。
2.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首先,学生要了解并熟悉案例的基本事实;然后,思考和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反映的本质、揭示的道理,等等;最后,将所学知识与案例情境相结合,进一步理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3.讨论案例。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在小组中发表看法、认识和见解。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交流案例。
这一阶段的交流主要是小组代表就遗留问题、争议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讨论交流,提倡全班参与,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介入。本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5.指导总结。
总结是提高、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果不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合作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等。但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历史课堂,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或抛弃其他的教学方法,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灵活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现状
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思想保守,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仍以“教”和“讲”为主。
3.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只是停留在举事例、用材料阶段。
4.教师掌握的案例资源不足,质量不高。
虽然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作了重大调整(原教材以国别史、编年史编排,新教材以专题史编排),增加了知识链接、资料卡片等,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但教师掌握的与课本相关的案例资源相当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如何克服现状
1.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尝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究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被写进课标。课标就是风向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做好典型历史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1)有选择性地摘抄报纸、杂志、史书中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剪辑视频和音频案例等。
(2)上网搜索。互联网时代,网上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可以提前下载一些经典案例,分门别类建立文件夹,形成自己的案例资源库。
(3)发动学生收集案例。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收集相关案例,因为学生在收集案例的同时还调动了家长、亲朋好友等社会资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坚持几个重要原则。
(1)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与课标要求相符。要在深刻理解课标和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境,通过有层次、有张力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互动性原则。案例教學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互动中学生明白了道理,增长了知识,增加了情感,学会了认知、做事和合作。
(3)启发性原则。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通过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
三、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1.呈现案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材料精心编制。在上课前,应设计好案例呈现的时机和方法,可以用案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案例突破重点、难点,还可以用典型案例贯穿课堂始终等。
2.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首先,学生要了解并熟悉案例的基本事实;然后,思考和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反映的本质、揭示的道理,等等;最后,将所学知识与案例情境相结合,进一步理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3.讨论案例。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在小组中发表看法、认识和见解。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交流案例。
这一阶段的交流主要是小组代表就遗留问题、争议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讨论交流,提倡全班参与,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介入。本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5.指导总结。
总结是提高、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果不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合作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等。但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历史课堂,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或抛弃其他的教学方法,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整合,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