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日益丰富,从教材建设到课堂设计,从教法探讨到学法研究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整体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实个性也是一种重要素质,它是各种素质形成的基础,个性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良好的个性应该是具备独立性、进取性、和谐性、抗压性、创新性、开放性等品质。加强个性研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当前深化语文教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在探索中感到最根本的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人只有在主体性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天赋、才能、智慧得到充分施展,丰富、和谐、完美的个性才能形成。
(一)在实施教学中。善于体察。发现个性。
发现个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首先,在新生人班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卷面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如:哪些学生参加过什么兴趣小组、哪些学生参加什么培训、哪些家长具有什么专长、到薪学校有哪些要求等,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其次,深入学生当中,留心观察学生,尽可能地摸准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再者通过与学生谈天说地,讲古论今,了解学生的理想、抱负、爱好和志趣。刚入学的新生,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是教师亲和力的体现,通过面对面的交谈,缩短师生间的感情差距,了解学生个性发展方向;还有通过家访,了解新生在家的表现、起居规律、社会交往、服务性劳动等,为确定工作目标奠定基础。教师要从众多的信息和数据中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的客观依据。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发展个性。
1 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创设一种民主、信任和快乐的课堂心理气氛,才能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才能逐渐地使学生依赖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朱自清著名散文《春》中对“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教学时我则要求四个小组,每组完成一幅图画,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其中的一幅图画。其中有位同学的构图与众不同,只描绘了远处的群山、山脚下的村庄、村边的柳树、天空的燕子、近处只画了一个农夫在耕地。同学们都笑话他,说他没有审美情趣,我则让他说说这样画的理由。这位同学说画面主要是为了再现新翻的泥土气息,画别的景物则不能突出这一主题。我对这位学生给予了肯定。褒奖他在认知方面的个性,尊重他们独到的见解,营造宽松的气氛,唤起学生的自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平等,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教师。教师态度要谦和。欢迎学生提问、欢迎学生发表于教材教参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为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创造条件,给学生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独立研究课文,力争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个性的意见,即使有偏差、不完善,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鼓励。在这样宽松环境的熏陶下,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向权威挑战,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质疑精神个性丰富的人。
2 课堂不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巴班斯基说过:“只有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弹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潜力,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爱迪生、梅兰芳等名人传记,让他们思考:为何从小被老师称为“弱智”、“顽童”的爱迪生,却能成为世界著名大发明家;长着“死鱼似”眼睛的梅兰芳为什么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这就需要个性的扶持,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地发挥。因人而异,人显其能。
3 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导人们对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低谷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语文教学忽视情感教育有直接关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兴趣不断深化,最终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并且喜爱独立探索:或是文章分析,或是习作历练,或是字词探源,或是语法寻根……总之,只要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特点,把兴趣发展作为个性发展的一个方向,就能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达到学会、会学、爱学的境地。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劈天地。展现个性。
健全的个性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的,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得以表现和巩固。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有着广阔的天地。
一是建立活动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学生除了课堂这个学习这个主导活动之外,还应该有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组织。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帮助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书法小组、演讲小组、文学小组、通讯小组、书报小组等。在定期的组织活动中,既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还可以利用每周的读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这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构成了语文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语文天赋、潜能、特长都有施展的时间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整合自身得到信息,转化为各种能力。
二是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开辟学生驰骋个性才能的天地。可以有计划地举行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举办影评、书评、手抄报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激发,个性才智勃然而生,往往取得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成绩和荣誉。这样,他们便会(上接28页)由自发到自觉地升华自己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竞争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竞争观念、自强意识,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创造型的个性。语文教学要注入时代的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纷纭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丰富和发展个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于课内,运用语文知识于社会实践,既可以锻炼语文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我们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方面还要协调好学科间、教师间关系,协调好学生间个性发展的关系,这是学生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本人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如何协调教师与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坚持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学生的尊严、独立性、情感和需求,又不能放纵学生的个性发展,偏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教师创设的一个相对范畴,而不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一个健康、有爱的环境中进行,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生活空间,是与和谐的社会分不开的。
二是个性培养,还要处理好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并不是各育齐头并进、各科都优秀,更不是以一个标准(成绩)要求学生,而是应该多方面、多层次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已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健全考试机制,不能一考定终身。
三是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加强人际间的相互影响,不能人自为战。各自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围剿”学生。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真正尊重每位学生,别伤害学生的个性。每位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有着积极的作用。个性的培养不仅只是语文学科的专利,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利用学科的知识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研究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在探索中感到最根本的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人只有在主体性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天赋、才能、智慧得到充分施展,丰富、和谐、完美的个性才能形成。
(一)在实施教学中。善于体察。发现个性。
发现个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首先,在新生人班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卷面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如:哪些学生参加过什么兴趣小组、哪些学生参加什么培训、哪些家长具有什么专长、到薪学校有哪些要求等,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其次,深入学生当中,留心观察学生,尽可能地摸准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再者通过与学生谈天说地,讲古论今,了解学生的理想、抱负、爱好和志趣。刚入学的新生,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是教师亲和力的体现,通过面对面的交谈,缩短师生间的感情差距,了解学生个性发展方向;还有通过家访,了解新生在家的表现、起居规律、社会交往、服务性劳动等,为确定工作目标奠定基础。教师要从众多的信息和数据中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的客观依据。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发展个性。
1 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创设一种民主、信任和快乐的课堂心理气氛,才能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才能逐渐地使学生依赖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朱自清著名散文《春》中对“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绘。教学时我则要求四个小组,每组完成一幅图画,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其中的一幅图画。其中有位同学的构图与众不同,只描绘了远处的群山、山脚下的村庄、村边的柳树、天空的燕子、近处只画了一个农夫在耕地。同学们都笑话他,说他没有审美情趣,我则让他说说这样画的理由。这位同学说画面主要是为了再现新翻的泥土气息,画别的景物则不能突出这一主题。我对这位学生给予了肯定。褒奖他在认知方面的个性,尊重他们独到的见解,营造宽松的气氛,唤起学生的自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平等,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教师。教师态度要谦和。欢迎学生提问、欢迎学生发表于教材教参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为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创造条件,给学生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独立研究课文,力争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个性的意见,即使有偏差、不完善,只要言之成理都要给予鼓励。在这样宽松环境的熏陶下,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向权威挑战,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质疑精神个性丰富的人。
2 课堂不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巴班斯基说过:“只有考虑到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弹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潜力,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爱迪生、梅兰芳等名人传记,让他们思考:为何从小被老师称为“弱智”、“顽童”的爱迪生,却能成为世界著名大发明家;长着“死鱼似”眼睛的梅兰芳为什么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这就需要个性的扶持,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地发挥。因人而异,人显其能。
3 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导人们对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低谷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语文教学忽视情感教育有直接关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兴趣不断深化,最终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并且喜爱独立探索:或是文章分析,或是习作历练,或是字词探源,或是语法寻根……总之,只要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特点,把兴趣发展作为个性发展的一个方向,就能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达到学会、会学、爱学的境地。
(三)在课外活动中。开劈天地。展现个性。
健全的个性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的,并通过丰富的活动得以表现和巩固。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有着广阔的天地。
一是建立活动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学生除了课堂这个学习这个主导活动之外,还应该有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组织。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帮助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书法小组、演讲小组、文学小组、通讯小组、书报小组等。在定期的组织活动中,既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的相近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还可以利用每周的读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这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构成了语文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语文天赋、潜能、特长都有施展的时间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整合自身得到信息,转化为各种能力。
二是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开辟学生驰骋个性才能的天地。可以有计划地举行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举办影评、书评、手抄报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感染激发,个性才智勃然而生,往往取得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成绩和荣誉。这样,他们便会(上接28页)由自发到自觉地升华自己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都具有竞争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竞争观念、自强意识,在竞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创造型的个性。语文教学要注入时代的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纷纭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丰富和发展个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于课内,运用语文知识于社会实践,既可以锻炼语文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我们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方面还要协调好学科间、教师间关系,协调好学生间个性发展的关系,这是学生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本人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如何协调教师与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坚持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学生的尊严、独立性、情感和需求,又不能放纵学生的个性发展,偏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教师创设的一个相对范畴,而不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一个健康、有爱的环境中进行,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生活空间,是与和谐的社会分不开的。
二是个性培养,还要处理好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并不是各育齐头并进、各科都优秀,更不是以一个标准(成绩)要求学生,而是应该多方面、多层次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已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健全考试机制,不能一考定终身。
三是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加强人际间的相互影响,不能人自为战。各自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围剿”学生。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真正尊重每位学生,别伤害学生的个性。每位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有着积极的作用。个性的培养不仅只是语文学科的专利,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利用学科的知识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研究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