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持人一起读书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让人变得豁达、从容、澄明,姜华和文文为您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送去一缕书香;让读书变成跟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宏玖默默坚守、精心策划,邀您加入读书俱乐部;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央视从卷帙浩繁的图书市场中为您甄选出30本年度“中国好书”。
  阅读,是安静的、远离喧嚣的,属于一种完全个人化的体验。阅读带来的好处不必言说,然而,在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横行的今天,想要把“阅读”搬到广播中、电视里绝非易事。但是,有一群人已经在推广阅读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许多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谷雨刚过,初夏将至,在阅读逐渐回暖的今天,让我们寻着书香,听听“读书类”广播、电视人在主持节目中的心得和体会,并为您推荐新鲜好书。
  BTV《书香北京》主持人姜华:时代变了,读书要学会“应变”
  ■独家采访 记者 王青
  “以前我以为读书是工作之余的调剂,有时间就找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翻一翻。现在我是真心觉得读书乃生活之必需,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因为阅读能让人变得豁达、从容、澄明、不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主持《书香北京》5年,让原本就很知性的姜华在读书理念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这期间,姜华对于如何选书、选什么书、怎样读书也“有了一点儿心得”。
  作为爱书之人,姜华说自己“其实内心里还是喜欢手里拿一本书,一点点地翻,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书香北京》曾经做过一期关于“预言书”《一部手机打天下》的节目,作者王立新受访时说:将来纸质书可能会成为收藏品。姜华还记得当时自己说的是:“好吧,但愿那天来得晚一点儿!”
  时代变了,阅读的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姜华没有否认:我也是如此。“早上起来一个小时,晚上睡前两个小时,我会看纸质书,深度阅读。其他时间我会用手机看书。我觉得这样才能把零碎时间利用上,包括等电梯、排队的时间。”姜华说,这其实也是解决没时间读书的好方法。当下社会,人们往往把读书少归咎于竞争激烈、无暇顾及。“不是没时间,就是你想不想找出时间,想不想读。”
  姜华深知当下的图书状况:“现在书特别多,去书店会无所适从。从排行榜上挑也未必适合每个人。”既然淘书有如大海捞针,那究竟该如何选书?姜华给大家推荐了一条捷径:在手机上订阅各种阅读公众号,“它们在替大家读书,然后定期向大家介绍。你可以通过关注这些阅读公众号,来了解最近有哪些好书”不仅通过网络选书,姜华还会在网上看书。而且她说自己并不排斥这种阅读方式。
  记者请姜华向读者推荐好书,姜华说自己近年“对历史类书籍越来越感兴趣”,她认为“读史可以让人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来思考人、人生、社会。”沉吟半晌,她很认真地推荐了5本——《历史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作者杜君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作者张宏杰;《给曾国藩算算账》:中华书局,作者张宏杰;《盛唐的背影》北京出版社,作者韩舁;《唐太宗治国风云路》:中国方正出版社,作者韩昇。
  BTV《书香北京》主持人文文:读书不仅要“有用”,更要“修心”
  ■独家采访 记者 王青
  主持BTV读书节目《书香北京》6年来,文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读书问题,一向注重学养和修为的她也有了更多的读书的体会。在又一个“读书日”来临之际,她感慨良多。
  近年兴起的“国学热”,让我国古代蒙学经典书籍走进了学校和家庭,成为少儿的必读书。然而作为当年小观众们的“文文姐姐”,文文从中却发现了问题,“有的家长让孩子读《弟子规》,但是他自己不读,一些行为也和《弟子规》的要求不符。”文文认为,年幼的孩子往往把父母视为榜样,“如果父母不按照《弟子规》去做,孩子自然就会认为父母的行为和书的要求是两条道。这种情况下他当然选择去模仿父母。”所以在文文看来,“像《弟子规》这些经典,其实真正应该读的是做父母的。而且读完后还要身体力行。”
  谈到时下年轻人的读书现状,文文说自己“看到一个挺可喜的现象:我身边很多年轻人,真的是把手机放在一边,拿起书本来了!”但她又指出这种阅读“大部分都是‘为我所用’”。遇到了计算机的问题,就会去买计算机的书来看;遇到了股票的问题,就会去看股票的书。“开卷有益,它能帮你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达不到进入你的灵魂、让你铭记一生的高度,不会成为你一辈子都受用的营养。”文文由此表示:读“有用”的书,“临渴而掘井”,解燃眉之急无可厚非,“但是还要读那些真的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让自己的灵魂有所提升的书。”
  文文建议大家“多读经典,多读对我们心灵有营养的书!”此次她“希望推荐给大家”两本书。一本是余秋雨的《吾家小史》。“余秋雨先生文笔非常好,也很风趣。看这本书,读者可以把这一百多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新温习一遍。读这样的书对于帮助年轻读者很有益处。”第二本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与自己对话》。“书中曼德拉的每一个回忆中,都没有出现特别肮脏的东西。而在别人写曼德拉的书中,包括监狱长的回忆录里,都有很多当时怎么折磨曼德拉的内容。但是他自己在书中非常轻描淡写。”这让文文感佩不已:“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你如果是君子,不管住在哪里,只要自己心正,什么都侵扰不了你!”
  北京故事广播《读书俱乐部》主持人宏玖:
  读书虽然小众
  节目制作要大众
  ■独家采访 记者 陈文
  北京故事广播《读书俱乐部》是目前北京电台9个系列台中唯一一档读书类节目,到今年,它已经7次获评名牌栏目称号,还被评为听众喜爱的优秀栏目。就是这样一个叫好的广播节目,其收听率与北京电台众多知名节目相比却不高,这固然与《读书俱乐部》所在的频率与播出时段有关,但它也多少折射了目前读书人群的现状,就像《读书俱乐部》主持人宏玖所言,读书是小众的事情。
  坚守节目8年,希望把节目做得好玩些
  宏玖坚守《读书俱乐部》这个栏目已经8年了。“就我观察到的,这些年爱读书的就是那些人。”在宏玖看来,真正读书的人不包括那些偶尔看书之人,而是像每天吃饭一样,生活中必不可少,不看就觉得缺点什么,“这些人几乎是从小就有固定读书的习惯。”   可以说听广播的人不少,但关注《读书俱乐部》节目的听众不是很多,“许多人一听《读书俱乐部》这个名字就不听节目了,觉得(读书)跟自己没关系。”宏玖揣测这个栏目不受大多数听众青睐的原因。
  “这个栏目不是给大家上课,教育人们要读书,我们希望把节目做得好玩些。”《读书俱乐部》主持人宏玖介绍,这些年他和他的主持搭档们尝试过很多方式,策划了很多选题,“能想到的都做了”。宏玖直言,节目没有可听性就吸引不了听众,他们会结合大众的兴趣点来做节目。比如周一的“读书排行榜”,宏玖说之所以设置这个小栏目是因为发现听众对榜单感兴趣。他介绍,节目与北京最有影响力的权威书店合作,在周一公布这些书店上一周排名前十位的图书,并请书评人作点评,说说这些书为什么火了。“我们会结合大家感兴趣、有意思的话题,在略加调侃中把我们要介绍的书籍、作者等内容都带出来。”宏致介绍,他们不光点评新书,也会评讲没在榜单中被人忽略的好书,探讨近期图书走向,分析畅销书火爆原因,主持人还会和书评者通过读一些书中的段落向大家推荐。
  建议多读有大智慧和文化积淀的作品
  书店里的书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宏玖介绍,仅去年全国就出版了约42万种图书。面对茫茫书海,《读书俱乐部》会给读者推介什么样的书籍?“不能太尖涩,不能太小众、太个性化,与热点、时事有关的,非常畅销的作品,被埋没的好书。”除了作家的作品,《读书俱乐部》还会介绍一些百姓关注的养生保健、心灵鸡汤、知识类、亲子、心理等书籍。而嘉宾方面,除了作者、书评人、出版人、编辑等业内人士外,还有书友,“请书友们分享自己读过、喜欢的书”。
  “幽默会”是《读书俱乐部》今年推出非常有特色的小栏目,主打幽默类图书,“我给它起了个副标题,叫‘读着读着就笑了’。”宏玖坦言,读书节目让大家喜欢,内容是王道,而质量上乘的幽默类书籍会让大家读起来更轻松,对生活也是个调剂。宏玖介绍,每周二他和嘉宾向听众推荐的这些书不是挠痒的、段子类的,而是有大智慧、有文化积淀的书。比如《温·丘吉尔学做幽默绅士》、林语堂的《幽默人生》、《幽默沟通学》等。“我们准荐的这些书是从上千本的同类书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宏玖说,他们会向听众介绍这是一本什么书、作者怎样、亮点在哪儿,并选取书中最有意思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我邀请的节目嘉宾都是大书虫子,节目中推荐的这些书当然是我们预先看过的。”
  做节目“费力不讨好”,庆幸8年前的选择
  “感觉明星做客节目比作家来还要受关注。”宏玖对此显得无奈,他再次提到“读书小众”。自从影视作品《推拿》、《匆匆那年》、《何以笙萧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登上银屏后,它们的原创作者毕飞宇、九夜茴、顾漫、辛夷坞等开始广为人知,他们的作品也变得畅销,“其实以前他们都是《读书俱乐部》的座上客,有的还是固定嘉宾,但有多少人知道,有多少听众注意到他们啊。”宏玖感叹道。
  多年来,宏玖似乎只为少部分人主持节目,似乎干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他表示,“很庆幸8年前的选择,这个节目改变了我。”宏玖说这些年因为做节目,他读了很多书,并获益良多。宏玖表示,读书也是一种习惯,需要坚持,“就像我第一次游泳,感觉挺难受的,但连游了一个月之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读书也一样。”宏玖说,关键还要有兴趣,不能强求。对增加阅读量的问题,他推荐了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假如你喜欢一位作家如郭敬明,除了他的书之外,还可以读一读他喜欢的作品。
  现在很多人都感觉压力大,整天忙碌或处于焦躁的情绪中,“曾有年轻作家说,因为家庭、感情、事业出现问题而陷于空虚,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可以读读托尔斯泰、曹雪芹等名家、大家的作品,找一些气场大的人,然后依附于这些灵魂巨大的人,你就会感觉踏实下来,不会那么焦躁。”
  央视《读书》主持人李潘:
  在寂寞的角落始终坚持
  ■独家采访 记者 李雪源
  对于“能够铆足劲做二十多年电视读书栏目”这件事,李潘显得很欣慰。从1996年由她参与创办的《读书时间》到如今收视率不断攀升的《读书》栏目,在这20年间,栏目内容、形式几经更替,制作过程也曾困难重重,一度陷入节目创新的瓶颈。但是,她依旧对读书栏目情有独钟,珍视国家级电视台特意为“读书”栏目留出的时间,在节目制作上不断探索。不久前,李潘出任《2014中国好书》的主持人,刚完成录制等相关工作,记者随即采访了她。作为一个有着多年主持、策划读书类节目经验的电视人来说,李潘对推广大众阅读和现代人阅读习惯有着自己看法。
  回暖:人们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需求
  读书是李潘的一大爱好,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多人喜欢上读书”也已成为她多年来的追求和习惯。最近一段时间,让她感受颇深的是,人们的阅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用她的话讲,“现代人的阅读像是到了一个临界点,突然在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她用两件事情证明了这一点,首先是《读书》栏目的日常播出情况。李潘对节目本身起初是抱着悲观的心态。她觉得,受到电视节目娱乐化和新媒体的冲击,《读书》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边缘”和“寂寞”的状态,这样的节目想要生存下去会比较艰难,收视群体也只有少部分人,收视率也势必会一路下滑。但是有数据显示,近两年以来,《读书》栏目收视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状态,甚至还会时不时地冲高。这表明,节目存在着一个稳定的收视群体,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部分人本身对阅读是有着兴趣和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4中国好书》证明了人们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需求。“中国好书”评选活动自2013年创办,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旨在通过好书推介传递正能量,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如今已播出至第二季。李潘介绍,“中国好书”会从近一年来国内出版的成千上万的图书中甄选出30本,其中包括主题出版类、社科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生活类、少儿类和引进版图书,为大众推荐各个领域的好书。   爆棚:节目播出的同时网上各大书城好书断货
  面对每年将近40多万册出版物的图书市场,让李潘担忧的还有图书的选择问题。“好读书更要读好书,如果没有好的图书供你阅读,不如不读。在海量的出版物里,大多数人都是晕的。”李潘希望能够在业内打造一个平台,帮助大众遴选一些优质读物,好的书要推荐给更多的人。让李潘没想到的是,2013年首届《中国好书》播出的效果“爆棚”。节目在播出过程中,随着“年度中国好书”的依次揭晓,当专家介绍到哪一本书,网上各大图书商城相应的那本书就断货。“很多观众是边看节目边下单,当时网站几大商城的图书都断货了!”李潘进一步介绍道:“不仅如此,节目的后续影响力发酵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本书叫《南画十六观》,是一本讲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专著。它的首印在三千册左右,当时只卖了一千多本。可是当《中国好书》播出以后,这本书单是精装本就卖了12万册。”
  通过对民众阅读的不断了解,李潘逐渐认识到,其实中国大众的阅读需求是十分强劲的,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想读却苦于不知该读什么书。第一季《中国好书》在播出前期并未做过多的宣传,但是收视效果却大得惊人,这也增强了李潘继续推荐“中国好书”信心和决心。在李潘看来,在今年,图书和图书产业已经显现出一个蓬勃和生发的状态,民众阅读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像花蕾一样、铆足了劲儿即将绽放。
  思考:我们只是在推广阅读上加了一把柴火
  李潘工作多年,经常有朋友询问她最近有什么好书,并希望她能多推荐几本,有的甚至在书店打电话给她。这让她萌生了做一档好书推荐类的节目,能够让大家在面对海量图书时少走一些弯路,找到一些能够让人有所收获和温暖人心的好书。李潘因此始终致力于向观众推荐好书、与观众分享好书,被问到这些对于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否意义重大时,她很客观也很谦虚。“这其实只是一个媒体行为,我不会对节目本身有太高的期许,期许它能够在促进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上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我们只想在众多的书中为大家推荐几本觉得还不错的好书,也许因为我们的推荐,让一些平时忙碌的上班族发现这有本书不错,他可能顺手就买来看了。”即便参与制作了这么多年的读书节目,李潘还是喜欢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在推广全民阅读上,她更是认为只有集合众多包括媒体在内的推广人、商家、企业、机构等力量,所有人共同努力,通过日积月累,推广阅读的目标才有可能一点点的达成,而她只是在推广阅读上加了一把柴火。
  在本届50本候选的“中国好书”中,李潘向本报读者推荐了几本个人喜欢的好书: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姜淑梅《乱时候,穷时候》、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其他文献
春暖花开,不少老人开始舒展筋骨,可是您运动对了吗?北京市科普专家、北京小汤山医院有氧运动中心主任牛国卫做客《健康加油站》告诉老年朋友什么运动适合您,运动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人老也需要力量练习  很多东方人认为,人老了就不需要力量练习,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西方老年人的力量练习远远多于东方老年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平均有4000万老人跌倒过一次,老人如果没有力量训练,没有脂肪和肌肉的保护,后果非
期刊
本报太极推广活动目前走进朝阳区八棵杨社区华腾园小区太极队。  这个小区的特点是外地人居多。小区环境优美,楼群中央小区的活动场所,于莲队长带领着学员们在做热身准备运动。整齐的队伍站成了三排,最前面的是徐爱萍教练,到场的学员要准备学习一套新的太极拳。徐爱萍教练在前面指导着动作要领,于莲队长则在一旁纠正学员们的姿势。  来太极队采访之前已经和于莲队长沟通过,所以当学员们看见我们的到场并不感到意外。这个队
期刊
“致青春”无疑是本年度最火的词之一,照这个态势来看。仿佛青春更属于不再青春的人们。因为青春,经历时,往往懵懂不知其美好;回望时,却轻易让心花、泪花同时盛开。北京广播网敏锐地抓住时机,促成了天时地利人和——“青春”火爆之际,“第六届听众喜爱的主持人”评选之时。《播播会客厅》栏目策划了《致电波里的青春》特别访谈节目,邀请众“名嘴”讲述他们与电渡的“青春故事”。《致电渡里的青春》系列视频访谈,设置了《青
期刊
让我们离开都市,融入自然。发现、走进美丽村庄。拿上相机用图片、写作的形式讲述释放心情的假期故事。无论你是摄影新手,还是渴望更多摄影灵感的行家,一次专门的摄影之旅会让你打破常规,释放摄影激情,从全新的角度发现你眼中的风景。由本报主办、北京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协办的“北广杯”美丽乡村摄影、征文比赛正式开始了!  ■黄山、婺源乡村秋季高铁6日之旅摄影篇  活动时间:11月28日-12月3日  特色介绍
期刊
程冰,今年41岁,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程冰十六七岁时就热衷于散打、拳击等运动,19岁那年着了魔的程冰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短时间可以练成“功夫”的消息,从骨头里喜欢武术的他,决定去报名学武,之后他又去过河北、山西等地参加“速成”培训班,这期间他学过硬气功,铁头功,铁砂掌等,但都没有让他找到武术的感觉,最终的结果是使他丧失了对武术的信心。1996年程冰来到北京,到北京后他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因为业绩不错最
期刊
7日表情  郭靖宇  火情:最近,电视剧《打狗棍》热播,火爆的荧屏使郭靖宇、岳丽娜这对夫妇也高频率地涌进了大家的视线。特别是他们还让自己一岁多的儿子也在剧中担任最小的演员,这样的全家出动,可见他们的用心,该剧的火爆也是应该的。佩服!  张晶提供  史可  苦情:近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二叔》,史可在剧中的角色是大嫂,是一个带着几个孩子的母亲。史可把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对儿女的爱、对家人的爱演绎得
期刊
骨质疏松一旦跨出一步就很难回来了很多人错误认为补钙是中老年人的事钙摄取在年轻时就要注意,越早越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面临骨质发生疏松的问题,尤其是女性更为突出。骨质疏松症不仅给人们身体带来很大痛苦,行动也会受限,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由于对骨质疏松缺乏认识,很多人只是在骨质疏松后才会去补钙。这是非常错误的。究竟该何时补钙?怎样补钙?如何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近日《养
期刊
本报讯(记者王青)眼看今年最热选秀季即将落幕,国字号的“梦之声”、“好声音”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此前受“限唱令”影响的《全能星战》终于将露出庐山真面目。近日记者获悉,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将在10月11日正式开播,这档节目有可能是今年最后一档音乐歌唱类节日。  据悉,《全能星战》是国内音乐电视史上,首个以曲风比拼为主题的音乐节目,陶喆、孙楠、龚琳娜、胡彦斌、黄小琥、吴克、顺子、张韶涵这8位音乐巨星,将
期刊
有一种饮品不仅被认为是格调的象征,养生的代表,更是一种火速升温的投资理财方式!网上甚至有传言说,投资了它,只要一年,就保您有车有房!说的就是液体黄金——红酒!从30年投资回报曲线图分析得出:钻石增值1.49倍,黄金增值1.68倍,而葡萄酒增值则高达37.69倍,红酒的投资回报率是赶黄金、超钻石,37倍啊!要真按这个数字,买房买车自然不在话下!  胡腾是红酒经销商,他收藏的一瓶红酒,价值100万,现
期刊
(接上期)第17集 霍聪陪老太太散步归来,指责阿姨和舅舅合伙骗钱,姥姥被邻居们数落一通,还表示以后不再和姥姥来往,霍聪要求林然然道歉。思虑再三,林珊拿出自己的积蓄来到派出所,和两位邻居大娘当面了结此事。墓地风波过后,甘欣度假归来。林璜催她回家跟姐姐见面,姐姐拿钱平息了风波,不等于这件事就过去了。甘欣气哼哼来到林家,开门见山宣泄压抑已久的牢骚。肖言话里有话,甩给霍启听,霍启一副浑然不觉的样子,反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