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10年我国稻谷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年均增长0.6%,小麦产量年均增长0.13%,玉米产量年均增长2.5%,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明显增加……” 4月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视频直播方式在京召开。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 (以下简称“《报告》”),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分析。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受邀作视频致辞。
据了解,农业展望是基于已有信息,运用模型技术与方法并结合专家会商,研判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供需形势的监测预警活动,目的是主动释放市场信号,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国际贸易,是增强农产品市场透明度、服务和引导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召开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报告,是释放权威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际农产品市场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
韩长赋表示,当前应对疫情、灾情和市场波动叠加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手段,从更高层次、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变化,加快完善中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瞄准农业全产业链,监测采集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贸易等信息,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紧盯农产品供求形势变化,加强分析預警和信息发布;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开展精准信息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产品生产供给影响不大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大范围发生后,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相对平稳,除了与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个别品种外,目前受国际市场联动影响不大。
大会执行主席、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认为,首先,我国粮食供给有保障。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口粮供需关系总量平衡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大米、小麦进口量仅占全年消费量的1.6%和2.7%。受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影响,去年我国玉米面积小幅略减,但单产有所增加,产量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国家调增大豆种植面积等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国产大豆面积调增,产量继续增长,国产食用大豆供给持续宽松,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
其次,“菜篮子”产品丰富。水果、蔬菜、水产品一直是我国主要出口优势产品。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产品出口可能会受到限制,而这一部分正好可以弥补国内消费者对国际产品的需求缺口。肉类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农产品,近年来肉类消费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 肉品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牛肉、羊肉、禽肉、禽蛋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3.6%、2.6%、12.3%、5.8%。
再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农产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疫情较重期间,虽然部分“菜篮子”产品产销衔接受阻,部分地区农产品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现象。近期,随着交通运输逐渐顺畅、企业复产复工比例加大,农产品市场价格已基本恢复正常。
因此,综合来看,国际疫情下,当前国际出口受限对我国农产品供给影响不大。
屈冬玉表示,数字科技是应对新冠肺炎的重要工具,可以广泛应用到整个价值链中,帮助农民及时获取重要的市场信息,帮助在粮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推动粮食措施的实施。他强调,当前全球正面临着新冠肺炎巨大的挑战,加强从生产、流通到零售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对于应对疫病、解决饥饿问题意义重大,国际社会应共同应对疫情,保障全球粮食供应链正常运转。
展望2020:重要农产品能够实现稳产保供
《报告》显示,2020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将如期实现目标,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将得以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新成效。
《报告》预测,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能够实现稳产保供,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和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三种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近14.2亿亩、口粮播种面积8亿亩左右。大豆面积有望再增加200万亩以上。棉花面积预计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菜播种面积预计增加,特色油料生产有望不同程度增长。年底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猪肉产量预计下降,禽肉等其他肉类有望继续增长,肉类供给结构将得到优化。奶业提质增效明显,水产健康养殖较快发展,绿色优质安全产品供给增加。
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消费需求的优质化、绿色化、个性化、营养化趋势更加明显。优质专用稻米和小麦口粮消费较快增长,特色食物植物油、优质特色水果、绿色安全蔬菜等消费需求强劲,牛奶、禽肉、禽蛋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加工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水果、马铃薯、豆制品等加工消费分别增长3.9%、1.8%和2.0%。
农产品贸易保持增长趋势,肉类进口量大幅增加。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猪肉产需缺口扩大,进口量预计比上年增长32.7%,达到280万吨左右,禽肉、奶制品进口量分别预计比上年增长7.5%和3.3%。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减少,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预计不同程度下降。
农产品价格预计总体趋涨走势,部分品种高位震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稻米、小麦价格预计小幅波动,玉米供需关系偏紧预计价格总体走强,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际因素预计更加突出;猪肉价格高位趋涨风险加大,并带动畜禽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蔬菜水果价格预计波动较大,季节性因素和突发性事件影响依然存在,区域性、品种间和品质上的价格差异也将更加明显。
未来10年: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能力大幅提升
《报告》指出,未来10年,农业转型升级将明显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报告》预计,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能力大幅提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短缺品种和契合消费者需求产品供给不断增多;口粮品种结构持续优化,面积稳中有降,單产增长推动稻米、小麦产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速小于1.0%;大豆和奶类产量年均增速在3.0%,玉米、水果、禽肉产量年均增速在2.0%~3.0%,猪肉、牛羊肉、食糖、蔬菜、马铃薯产量年均增速在1%~2%。
在农产品消费方面,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饲料粮消费和工业消费持续增加。人口增加带动口粮消费继续增长,未来10年稻米和小麦国内总消费量分别预计增长2.4%、11.8%;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粗粮饲料消费和大豆压榨消费持续增长,玉米和大豆国内总消费量分别预计增长18.7%、14.5%;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对动物性产品消费需求增加,肉类、禽蛋、奶制品、水产品国内总消费量分别预计增长20.7%、8.9%、39.5%和9.8%。
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农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地位。农产品进口将不断扩大,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小麦和玉米进口量分别预计增长67.1%、74.6%,仍保持在进口配额范围内,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9952万吨,增长7.5%。食糖进口持续增加,预计增长142.7%。猪肉进口展望前期大幅增加,随着生产恢复展望后期快速回落,牛羊肉进口持续增加,奶制品和水产品进口分别预计增长46.8%和37.5%。传统优势农产品水果、蔬菜和水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年均增速分别预计为5.9%、3.2%和1.3%。
在农产品价格方面,随着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农产品价格将主要由市场决定,在人工、土地、物质投入、环保等成本上涨不可逆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将整体上涨。口粮供给宽裕,稻米、小麦价格市场化将更加明显;饲料粮供给偏紧,玉米价格预计温和上涨趋势;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国内短缺,进口依存度较高,国内外价格联动非常明显;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制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成本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总体呈上涨趋势。
据悉,自2014年创办以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已连续召开了七届。大会的召开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以减轻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