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x81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班上有一位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当时,我被这位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了想,我坦然地对他说:“老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老师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想想,想好之后一起交流,行不?”学生很懂事地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专门增加一课时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计量单位不同
  课始,我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学生:“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生1:“周长和面积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周长是指图形周边的长度,面积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生2:“老师,我们这一学期刚刚认识面积时,在书上第76页第4题‘用蓝色描出各图形的边线,涂红色表示它们的面’,我们知道了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3:“周长所用的单位是长度单位,面积所用的单位是面积单位。例如,周长经常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作单位,面积经常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作单位。”生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它们算的是图形周边的长度;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它们算的是图形表面的大小。”生5:“我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既可以算它的周长,又可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也是这样,只要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了。”……通过引导、交流,我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下面“面积和周长的异同点”的表格。
  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区分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因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错误,首先应弄明白问题求的是周长还是面积,写单位名称时千万不能张冠李戴。
  二、周长相同,求面积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在课堂上出示了教材中的这样一道题目:“明华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圃,下面的方格纸上已经设计了一个。你能设计出不同的花圃吗?”
   通过这样的设计,再一次让学生明白:当长方形的周长相同时,长方形的形状可以不相同。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算一算它们的面积,学生得出数据如右表。通过图与表格的比较分析,得知:当长方形的周长相同时,长方形的面积是不同的。我让学生们看图、看表格,看看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当长方形长和宽的长度差距大时,长方形的面积小;当长方形长和宽的长度差距小时(长与宽的差距为0时,就是长与宽相等,这时是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反而大。我又提问:“当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们经过思考,根据计算公式很快知道了:周长相等,边长也就相等,面积也相等。学生们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态度让我深受感动,显示了巨大的学习潜力。
  三、面积相同,求周长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中有一道习题:“同桌合作,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把每次摆的情况填在表里。”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很快完成了下表:
  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我问:“你们比较刚摆出的图形和填写的表格,在面积或周长方面有什么发现吗?”生1:“我发现了用16个小正方形摆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生2:“当摆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差距大时,周长就长;长和宽的长度差距小时,周长就短。”生3:“第3种情况摆出的是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这时我没有继续请其他学生发言,而是若有所思地停在那儿,很多学生又一次举起了他们的小手。生4:“刚才那位同学说得不对,周长和面积不可能相等,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时,我看到生3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在下面挠挠小脑袋。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就是这么变幻莫测的,只有弄明白面积与周长的异同,才能算真正地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数学知识。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常常有事半功倍之效。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反思习惯,谈一点做法。  一、反思知识联系,找到学习切入点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互为铺垫。在学习新知识前,可先让学生观察反思与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或有相似之处,搭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古代趣题,难度较大,原来只在奥赛题
期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寻找排列的规律  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穿成一串。想看看我怎么穿吗?  生:想!  教师
期刊
现代有效课堂追求的是——实,突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一些启发、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通过拓展,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丰富知识视野,拓宽学习的领域,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教材上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
期刊
近年来,我听了不少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开课、观摩课以及教研课(包括网上教研),发现有些教师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与理解水平的把握有较大的偏差和缺失。为了改变现状,我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与理解水平进行“以专业的视角作剖析,用专家的观点细解读,依专题的研讨来实践,按专门的理论鉴效果”的具体解读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专业的视角作剖析,偏差较大  无论在校际教研
期刊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与重要保证。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呢?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知识后,学生对二者还是有些混淆,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呢?那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更要发现事物之
期刊
即时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有生命力的主要评价形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的处理,即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续学习的行为。因此,课堂中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因其鲜明的随机、瞬时特性,成为及时调控教学、激励引导学生的“导航仪”。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即时评价,使它真正成为精彩课堂的“导航仪”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师(谈话导入):过几天我们班要举行元旦晚会,需要买一些水果,老师想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活动一:个人绘画,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4页,举手说说书上有哪些水果,把你最喜欢
期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每节内容都配有大量形象、生动、直观、极富儿童情趣的情景插图。这些情景图紧扣教材内容,构思新颖直观、生动有趣,富有启迪性,不仅使教材内容在表达形式上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情趣横生,而且注重以图代文,简明直观;它不仅是数学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第二语言”。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情景图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认知价值,引导学生与情
期刊
学校一位青年教师参加市里的优课评比活动,选择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学校教研组参与了整个磨课过程。而尤其引起笔者关注的是,两次试教中课堂导入方式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引发了笔者对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的思考。现将两种导入描述如下:  第一次试教:  (教师出示天平称图,天平的左边放置2个重x克的物体和1个重y克的物体,右边放重15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期刊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学习中,在各个领域的数学内容学习中,通过大量解决问题的活动逐渐培养和发展的。关于策略的教学,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点。  一、理解策略的意义是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策略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