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落實素质教育如何,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和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精神的由来,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在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他们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材料的技能;组织材料的技能;传递信息的技能等等。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自己参加到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荷》这一专题,容量大,知识点多,单靠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完全可以提前一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再加以点拨,最后在课堂上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总结。这样,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自己在将来的学习中如何收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再如:学习李森祥的《台阶》这一课,分析父亲形象时,学生都能很快的总结出他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为自己房子的台阶奋斗一生的农民形象。那么父亲为何要为房子的台阶而献出自己的青春乃至于一生呢?在这一问题上,学生很难一时回答清楚,此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父亲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不是。台阶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父亲想让自己的地位加以提高就必须筑高台阶,这是他人性的觉醒,也是和祥子、旧毡帽朋友不同的地方。
  
  二、多方创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是作文。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的训练方法便是让学生天天读论文,天天背佳句,天天关在教室里。让学生不停地写,教师不停地练,教师感到累,学生也感到累,因而应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多方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不思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四、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获得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教师质疑多,学生质疑少。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深入探索,不断地学习提高,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人人是创造之人。”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教学理念。因为,二十一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学科间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期刊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学生很有必要学好文言文,笔者在这里谈谈如何搞好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    教师的一个
期刊
在小学,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儿童。他们在一个班为数不多,但对班级的影响较大。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  后进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过低。从入学起他们就投身于学习竞赛的旋涡中,因为屡遭失败,在学习中缺乏竞争心理,常常采取回避态度。心理学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层,其中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后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前进行周密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能在教学时有章可循,胸有成竹。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备课涵盖内容的广泛性。然而,囿于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可能把每节课都备得天衣无缝。因此,要想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备课的环节上讲究些方法。    1.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先入为主,应变“这节课我要讲
期刊
语文教学中“写”的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语文“写”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亲历作文实践,注重培养写作兴趣。  第一,教师心中必有课程标准写作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应该说是写作“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从字顺”就是“通顺”。所谓“通”就是说你写的东西思路贯通,没有阻滞,通乎“情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明确:“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在这样一种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些新的要求呢?笔者以为,要实现三大转变:     一、教学理念:从重言轻文到文言并重    
期刊
语文教材从来就是知识性和思想性并重,“文以载道”,文言文更是如此。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期刊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戰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实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目的。把语文学习与小学生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一、在学校里学语文    1、开展好读书活动  培养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任务。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语文教师也在潜心摸索,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当前我们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应是多听、多看、多学、多思,努力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