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为什么如此短暂?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案例】
  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在同问题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大概都会有过成功的教育案例。但以我的经验看,当下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有效教育会作用持久,我们还需要一些后续手段。如果我们缺少了这些,教育效果往往不能长久。
  我教五年级,上学期刚开学,班里的程冠辉同学就不写作业。当我和他谈过两次心没有见到任何效果后,我想“震撼”他一下。
  一天下午放学前(当天轮到程冠辉打扫卫生),我到班里宣布:取消程冠辉交作业、打扫卫生和课后跑步的资格。我没有说明理由,但我知道,当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成为集体中的另类时,他就会产生羞辱感。果然,我刚宣布罢,程冠辉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我没有理他,就带着学生下楼跑步去了。班里只剩下程冠辉和值日班长周志萍两个人。
  我们跑步回来后不久,班里绝大部分学生就回家了,教室里只剩下程冠辉和几个值日生。我看到程冠辉伏在桌子上抹眼泪,我说:“你哭什么?老师又没有惹你。你这么长时间没写作业老师都不批评你,你不跑步老师也没有批评你,今天老师把你的扫地任务也取消了,咱们班还有谁比你幸福?”我说到这里,程冠辉哭得更伤心了。这时值日班长周志萍向我摆手,示意我跟她出去。来到走廊,她轻声告诉我:“老师,您别批评程冠辉了。刚才跑步时,他站在窗户下,手里拿着一根木棒,一直低头流着泪捅窗户框里的土,一句话也不说,看样子他想改。”我点点头回到教室,这时程冠辉身旁围着好几个学生,在看他写着什么。
  见我回来,他的同桌程玲玉来到我跟前,双手来回晃着我的胳膊,睁大眼睛望着我说:“老师,您得给程冠辉个机会。前几天高航没有跑步,您都给他机会了,现在您也给程冠辉一次机会行不行?”程玲玉和我说这些话时,又有几名学生七嘴八舌地为程冠辉求情。
  我望了望程冠辉,他不抬头,也不说话,只是在那里抹着眼泪不停地写。他写的内容我已猜出了八九分,心里暗暗高兴,但还是故意沉着脸说:“老师的机会不是随便说给就给的,得看个别同学愿不愿争取。”我停顿了一下说,“高航就懂得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前几天他不想跑步,老师就不让他跑,昨天他找老师,向老师表决心要把前几天少跑的步补回来,老师只有面对这样的情况才会给他机会。要是有人不愿意要这个机会,老师何必给他呢?”说完,我拿起课本假装要往外走。程玲玉拦住我说:“老师,您等会儿再走。”我明知故问:“什么事?”程玲玉说:“不告诉您,反正您不能走。”这时又有几个学生拦住我:“老师,我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您就等会儿吧。”
  我就这么被学生拖住不放,过了一会儿,班长李巧走过来递给我一张纸说:“给,程冠辉把原谅书都写出来了,这下您该给他机会了吧?”我看了一下,只见纸上写道:
  原谅书
  我想请老师原谅我。前几天我做错了许多事,老师不管我,我就成天不写作业,也不听老师讲课。
  我现在是一个犯错误的坏孩子,我错了,对不起老师。我承认我的错误,请老师原谅我吧,我一定会让您喜欢我的。我一定努力做一个好孩子,让老师高兴。我不会再犯错误了,总犯错误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在学习中我会找到幸福和快乐,不爱学习的人永远不会快乐的。请老师原谅我,我一定做到知错就改。
  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
  此后,程冠辉对自己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可他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就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上课时,他无心听讲,无论是在自主学习阶段,还是在课堂交流的时候,他要么拽别人的头发,要么往别人身上乱画,要么低着头玩自己手中的小玩意儿,一节课下来,总会有很多学生告他的状。学习对他来说是那么痛苦,他无法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了鼓励他,我专门给他买了个非常漂亮的日记本,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交给他,想让他继续写日记,让他从成功中寻找信心(他曾是我们班的“日记大王”),但他在写了四五天之后,就失去了写的兴趣。
  一招不成,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想从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入手,让他能爱上阅读。我专门到他家和他父亲商量,让程冠辉和我一块儿去买些他感兴趣的书。本来程冠辉答应得好好的,可我邀请了他几次,都被他以各种理由婉拒同行。强扭的瓜不甜,他内心没有这种愿望,我也只好暂时放弃。
  最近,我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启示,专门到书店买了一本《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从初级思考题开始,我每天让他做一道思维训练题。他渐渐对这种学习产生了兴趣,但他的这种兴趣能坚持多久,我心里一点数也没有。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当下的学习生活,一天比一天快乐。
  儿童的内心世界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去寻找他们真正的兴奋点、兴趣点。
  (作者:淇县朝歌镇石桥学校张国庆)
  
  这是一个典型的系统行为简单化的案例。简单行为,往往只能得到肤浅和短暂的结果。
  人在现实中的作为,很少是一蹴而就的,基本上都是系统行为的结果。系统行为的典型例子比如盖房子。在盖房子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在把蓝图变成现实。这些行为,不是出于习惯,不是为了宣泄情绪,而是为了实现构想和蓝图。这些行为环环相扣,持续地产生微小的结果,再由微小的结果慢慢累积成大的成果。习惯行为、情绪性行为、冲动和盲动,常常会产生不良后果而不会产生成果。因此,缺乏系统行为的能力,就是缺乏成功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系统行为的成分和比重越大,他就越会出成果、有成就。可以说,系统行为就是成就的预兆。
  教学工作如此,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在前四期的点评中,我分别提出了“系统工程”和“系统行为”的概念,用案例说明了系统行为起点的重要性,进而展示了一个成功的系统行为。在众多的案例阅读中,我深切感受到成功的案例都是相似的,失败的案例却各有各的原因。在这一期,我来点评一个比较典型的失败案例,失败原因就是系统行为简单化,就像一个人试图用简单工具去完成一部机器的功能一样。
  这个案例中,张老师因为程冠辉不交作业,两次谈话没有结果就断然采取威慑手段来达到让程冠辉交作业的目的。威慑似乎很有作用,取消交作业、打扫卫生和课后跑步资格的惩罚让可怜的程冠辉“痛不欲生”,连忙写检讨(原谅书),而且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改变面前,张老师觉得他的教育成功了。然而没过多久,程冠辉的故态复萌就让张老师的成功梦碎。张老师认真反思后,意识到初步的成功后面还需要一些后续手段跟进。
  从系统行为的角度来看,张老师最初把程冠辉不交作业这个现象当成了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就把交作业作为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因此采取简单的威慑手段直截了当地达到了目的。但是,由于威慑作用的时效性限制,那段经历离程冠辉越来越远,对他的威慑作用也逐渐弱化。就算威慑作用没有弱化,程冠辉在持续的威慑下老老实实地继续交作业,这样简单地把病症压制住的处理方法,是否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威慑可以作为一时的应急助推手段,但如果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长期氛围就会有问题。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威慑会被他慢慢适应,慢慢看透看穿,觉得不让交作业、打扫卫生和跑步他更省心。一旦情绪上适应、思想上想开后,他的“抗打击”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各种威慑就都会慢慢丧失效用。当孩子不再惧怕各种威慑的时候,他就会无视各种道德和法规,行为就很难受到约束,就会成为社会问题的制造者。其次,在威慑作用下的学习,是被迫的学习,也是被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就算持续的威慑能保持作用,孩子也会长期在阴影里成长,心态自然会变得阴暗起来。所以,这种用威慑来降伏孩子的简单处理方式,在目的、目标和手段上都可能会出现偏差,自然会在短暂的有效后遭遇失败,即便能巩固战果,前景也是一片暗淡。倒是张老师的反省和后面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
  人做一件事,常常是起始于被动服从,有时候也可能是主动出于自己的情绪、意愿或计划。如果能经过适当的重复,个别的系列行为就会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的场合就会自动发生,既不需要外力,也不需要内在的驱动,学生做作业、交作业便是如此。如果一个孩子不按时交作业,或许是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受到了阻挠;或许是新形成的习惯比较脆弱,被一些干扰因素所破坏。这时,交作业就需要外力的推动。在正常的生活秩序下,学习习惯的破坏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和做作业有难度,二是有其他事物的诱惑,三是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和作业的困难把他往外推,外边的诱惑会把他往外拉,对自己把控不严就很容易放弃学习和写作业。
  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施加威慑,强大的威慑力会让他不得不痛苦地学习和写作业,可以达到让他交作业的目的。但是,当他对威慑产生适应后,威慑也会失效,而且就算不失效,他也会长期生活在痛苦的阴影里。因此,解决问题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习兴趣,不仅把学习的排斥力减小,而且让学习产生吸引力。根据情况,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调整他的生活环境,减少其他不良嗜好的诱惑,这样,他就能够保持快乐的学习状态,交作业也就不会有问题。
  我们解决程冠辉不交作业的问题,目的不只是为了让他交作业,而是教会他学习,让他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可以把交作业作为我们工作成功的一个指标,在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目的的前提下,去帮助他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样的思路就决定了我们的计划和策略不是一时的威慑,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验学习乐趣,通过有效的学习来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挫折和挑战需要孩子去应对,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浇灌花开的过程。显然,张老师在反思后开始注重对程冠辉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始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本案例的问题,表面上是孩子不交作业,本质上却是孩子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学习困难,没有学出乐趣,同时可能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系统行为的框架下,通过威慑手段让学生交作业,其目的和方法都有问题。就算孩子交了作业也不能算是成功,这个成功只是一个假象。这朵成功之花,不仅是虚幻的,而且是短暂的。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要在问题的本质处着力。
  一个行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一次两次的行为改变,而是行为的永久改变,是一个新的行为习惯的建立,是一个新的习惯对旧习惯的彻底征服而不是临时压制。在第一期的点评中我提到反弹效应,说的就是不要被一时的教育效果所迷惑,那只是虚幻的成功之花。如果就此撒手,脆弱的新习惯一定会遭遇顽固的、被打压下去的旧习惯的猛烈反扑。成功,会因此而昙花一现。
  滚石头上山,要一直推到山顶;追兔子进笼,要一直撵进笼里。
  (作者: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应用认知科学研究所杨宁远)
  (责 编 卢丽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微信公众号作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已经逐渐被广大高校所接受,成为高校向师生传达讯息,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官微及其相关微信公众号为个案,对其推送的文章主题和标题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SPSS统计方法对微信公众号的议题选择、推送标题类型、推文阅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精神,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认真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抢抓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推动经
别字”在语文概念中有两类,一类是“错字”,即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把“真”中的三横写成两横;一类是“别字”,即把同属于一个读音的两个生字用错,如把“成功”,写成“成工”。形象地说,第一种可以称为“缺胳膊少腿”,第二种可以称为“张冠李戴”。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这两种现象,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都不丰富,对字词的识别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舆情治理;路径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安徽新媒体舆情管理研究”(AHSKZ2013D13)阶段性成果。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县级互联网空间信息传播秩序发生重大变化。网络舆情传播呈现移动化、视频化、碎片化等新特征,舆情治理难度增大,风险管控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最大限度争取和引导县域互联网用户,不断优化县级互联网空间
栏目主持:李 序  嘉宾主持:魏智渊    主持人语:  在学校里,看似严厉的秩序实质是一种巨大的无序,因为这种所谓的秩序是建立在他律基础之上的。而真正的秩序,或许正是从无序当中逐渐被学生体验,并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秩序感。或许,在现在学校管理越来越强调“秩序”、强调严格、强调管到牙齿的今天,我们离真正的秩序正越来越远。    教育案例  在我接手这个班第六周的时候,周末的语文家庭作业我布置学生写一篇
【摘 要】在中国“叛逆与反思”的第六代导演中,娄烨无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导演,他的几部“地下电影”均是以爱情为主线,也是其力图探讨的中心话题之一,情感的匮乏与渴求是他的摄像机抓捕到都市情绪的内核。他镜语下的爱情主题都是借助身体这一载体与外界的他者、社会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也许爱情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表达出更加直接的是“性”,又或者导演只是寄托于爱情的嫁衣上,诉说着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是在追寻绝
【摘要】本文基于快餐文化的角度,试对近期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的“余秀华热”现象进行解读。通过对关于余秀华新闻报道的分析发现,在事件起始阶段,媒体通过标题党和标签的运用达到短时间内积聚人气掀起关注热潮的效果,继之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她的身体残疾和私生活。但这种对无内容、无深度的现象的追逐在快速变化的网络时代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是严肃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也难逃被“快餐化”的命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互联
【关键词】媒介融合;实践教学;认知偏差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编号2018JGA216;广西师范学院2017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7JGX033。  当前,媒介融合在向纵深发展,对于业界的实践带来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传统媒体的业态、发展模式都形成严峻挑战。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同样面临变革,其中,作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关键。地方高校的新闻实践
【摘要】作为当下最火的社交软件,微信已经拥有近七亿的用户,伴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升级转型,微信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对接点,可以说微信扮演的角色已经从社交软件转型成为生活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笔下,相比于传播的内容,媒介才是影响和改造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延伸了人的感官,微信也正因如此,才得以迅速崛起。  【关键词】微信社交软件生活工具麦克卢汉  微信(wechat)是腾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并宣布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开征税种。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国农村正式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从现实的角度看,这意味着我国当代社会已经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代。后农业税时代的到来,将打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原有的投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