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及其影视评论活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中国新左翼(新左派)文化力量强劲崛起,成为当代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文化演变的一件大事。这意味着最少在文化的层面上,官僚资本主义和右翼自由主义的一统天下被冲开了一个缺口,中国的文化力量,乃至政治、思想、学术力量,正在重新布局。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是当代中国新左翼文化力量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乌有之乡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获得中国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大体印象。新左翼文化力量是有远大前途的。研究者应该密切关注。
  [关键词] 新左翼 文化力量 乌有之乡 影视评论活动
  
  近年来,中国新左翼(新左派)文化力量强劲崛起,成为当代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文化演变的一件大事。这意味着最少在文化的层面上,官僚资本主义和右翼自由主义的一统天下被冲开了一个缺口。中国的文化力量,乃至政治、思想、学术力量,正在重新布局。
  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978年以来。当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异动,使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从文化的层面上看,伴随着官僚资本主义的横行、右翼自由主义的肆虐和大众文化的奔涌。中国的文化氛围整体上看变得复杂、阴暗、诡异乃至邪恶,社会风气十分糜烂,社会道德极端堕落。维系社会公平、正义、团结的核心价值被摧毁,国家意志、民族意志、集体意志基本瓦解,意识形态混乱不堪。文明状况呈现明显的退步。一大批有志之士感于国事,伤于民生,乃取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资源,借鉴西方合理思想资源,结合新时期形势。大声呐喊,奋笔直书,提出了一系列与官僚资本主义和右翼自由主义针锋相对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欲救中华社稷于倾危之际。彼等志士因其强烈的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理念和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倾向,遂被称为新左翼(新左派)。新左翼文化(文艺)力量是新左翼力量的重要劲旅。
  新左翼文化力量的构成和分布比较复杂。从构成看。有来自体制内的学者、作家、干部,有体制外的下层民众、普通学生和“自由写作者”。从分布看。或者比较集中,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例如著名的左翼网站乌有之乡,就集结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有的比较分散,如机动灵活但战斗力甚强的游击队,典型例子是左翼色彩鲜明的十分著名的强国论坛。
  新左翼文艺运动随着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而兴起。新左翼文艺运动的最重要收获是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但相对于主流影视制作和主流影视评论来说。新左翼的影视创作和影视评论也是异军突起。在社会尤其是民间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有研究的必要。下面以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左翼文化团体乌有之乡为例,讨论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崛起及其影视评论活动的关系。
  乌有之乡的全称是乌有之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活动功能从目前看主要有四大版块:开办书社:举办学术或其他文化活动:举办网站:开展社会服务(例如向汶川地震灾区派出志愿者。笔者认为还可以举办教育培训服务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乌有之乡已经成为国内左翼文化力量的一面旗帜。麾下集中了一大批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和一大批有追求的网友。其核心理念“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其开展影视评论活动的基本宗旨和基本指导思想。
  乌有之乡近年来组织影视评论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刊发影视评论专题文章邀请学者作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剧组人员座谈:组织相关专家、网友专门研讨:还有就是开辟专栏随时发表学者、网友研究文艺现象(含影视现象)的文章及网友对相关文章进行点评的帖子。
  乌有之乡影视评论活动的基本功能(主要效果)可以归结为四大方面:
  其一,弘扬正义。
  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电视连续剧《星火》2007年1月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乌有之乡及时举办了电视剧《星火》座谈会,邀请了该剧的总编剧韩毓海、导演刘毅然、制片人邹小提以及著名学者黄纪苏、杨帆等,还有热心网友进行了交流。与会者高度评价了《星火》对中国农民革命精神的描绘、讴歌以及该剧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反映革命领袖学生时代成长经历的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2007年3月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乌有之乡不但编发了专题文章,举办了《恰同学少年》观影活动,更举办了《恰同学少年》剧组做客乌有之乡交流会、《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座谈会等活动,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激励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展拓关心家国天下的胸怀、确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其二,批判丑恶。
  由于导演的大牌效应和商家、媒体炒作功夫的了得。再加上右翼文人居心叵测的鼓噪,电影《色·戒》2007年11月上映后,引爆无数眼球,不少消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社会历史知识的青年为之喝彩。但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一部破坏民族尊严、瓦解国家意志、丑化抗日烈士的别有用心之作。乌有之乡对之重拳出击。集中编发了重点专题文章,并通过组织影评沙龙、采访著名学者等形式,充分批判了《色·戒》以邪为正、以丑为美、以娼为良的丑恶本质。起到了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三,揭露阴暗。
  2007年末上映的电影《集结号》被主流媒体抬举为主旋律作品。亦颇能以其“壮烈”的战斗色彩迷惑很多人。但是目光如炬的左翼人士对其本质却洞若观火。正如乌有之乡刊登的著名老军人、老作家魏巍和其他老革命所写的《我们对电影(集结号)和洛阳毁陵事件的几点看法》的公开信中所言:“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深深懂得,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和代价啊!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然而。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竟然会有《集结号》这样的电影。如此恣意否定它,抹煞它,把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争夺国家政权的殊死搏斗说成是一场无所谓正义非正义的‘内战’……一部反映解放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就把人民军队的阶级性和宗旨改变为向西方国家电影界看齐的抽象‘人性’:把革命的英雄主义改变为怯懦、怕死的‘人道主义’。”为了剥下编导们的华丽外衣,揭露《集结号》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的真相。乌有之乡组织了评论《集结号》的文章专题,众多军人、学者、网友纷纷发出正义之声。
  其四,展开争鸣。
  2006年底就已经在地方台首播,之后逐渐红遍全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也引起了乌有之乡的高度关注。组织了一系列的文章加以探讨,大部分论者充分肯定了这样一部“没有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明星”却充满阳刚正义、朴素坚韧品格的电视剧对当前中国糜烂腐朽、空虚堕落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冲击和反拨作用,也有论者指出该剧仅仅“看到个人奋斗”,“总体上仍然没有脱离精英文艺路线”。对于其他引起社会反响的影视,例如《亮剑》、《无极》《夜宴》、《乔家大院》等,乌有之乡都作出及时而深刻的评判。
  乌有之乡影视评论活动的风格非常朴素 踏实。从不搞花架子,不搞故弄玄虚、无病呻吟的东西。其特色可以概括为“三紧扣”:紧扣社会现实,紧扣民众利益,紧扣国家民族核心价值。例如由《星火》、《恰同学少年》《色·戒》、《士兵突击》、《集结号》等而广泛深入地讨论了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军队传统问题、社会阶层对立问题、社会核心价值问题、中国前途问题。
  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果:有效地集结了左翼文化的先锋力量,猛烈地冲击了主流精英的意识形态垄断,启发了时代新青年对社会人生的新思考,引领着社会思想的新潮流:例如一些大学老师指定乌有之乡的相关文章为学生课堂讨论与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也引起了主流媒体的注意:2008年2月15日,《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树乌有之乡举办的《恰同学少年》剧组交流会作了报道。由于左右翼文化力量都明白的原因,两份权威报纸在作报道时,都将活动的组织方乌有之乡改为乌有之乡书社的所在地——北京大学:更早一点,2007年12月2日的《燕赵都市报》,也发表了乌有之乡举办《色·戒》讨论活动的新闻综述:也有右翼媒体带着嫉妒前来刺探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例如南方新闻网《南都周刊》就对乌有之乡的《色·戒》影评沙龙活动作过贬损性的歪曲报道和不怀好意的评论《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参加乌有之乡《色·戒》影评活动的学者。凤凰卫视则邀请了黄纪苏参加相关谈话节目。
  乌有之乡的影视评论活动是当代中国新左翼文化力量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乌有之乡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获得中国新左翼文化力量的大体印象。新左翼文化力量是有远大前途的,这个远大前途来源于这个文化力量的四项基本文化功能:弘扬正义、批判丑恶、揭露阴暗、展开争鸣。以及三个基本文化特色:紧扣社会现实,紧扣民众利益,紧扣国家民族核心价值。研究者对新左翼文化力量的活动应该密切关注。
其他文献
编者按:编辑曾在美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上读到一篇以拍摄海地暴乱而闻名的摄影师梅姬·史泰柏新近拍摄的一个关于《记忆》的专题。里面提到了她拍摄此专题的缘由——她患痴呆症的母亲。在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节上,编辑有幸见到了来参加《华夏地理》颁奖晚会的大名鼎鼎的摄影师。故事就从她新近拍摄的《记忆》开始了……    和成千上万步入中年的美国人一样,梅姬·史泰柏现在也面临着与她同龄人相同的问题,那就是照顾她日益年迈的
14年前,我中专毕业,来到城郊的一家工厂。我拎着一只帆布包,里面有日常用品。袋里揣着我母亲给我的30块钱,除此,我一无所有。  我的工资是194元,我的生活比学校里更苦。我每天吃的菜是一元钱一份的豆腐,很难吃。  与我同岗位的同事,都是城里人,他们在城里有房,父母都是工人,他们衣着光鲜,他们谈笑风生。  我很自卑。  工厂里有许多光棍,城里的同事笑话我,像你这样农村来的孩子,以后肯定要打光棍的。一
泳妍做了汉堡包,梓琦做了生日蛋糕,东良做了披萨,高兴地请大家吃。可这时,慧慧说:“古代是没有汉堡包、生日蛋糕、披萨这些食物的。”  临近毕业季,班里正在策划汇演的节目,我问小剧团的主创人员们:“你们想不想把《红楼梦》搬上舞台,表演给全园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看?”  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我說:“你们先编一个剧本吧。”  “什么叫剧本?”  “就是你们打算演什么故事,故事里有什么角色,什么情节。角
爱有“温度”,要警惕过度倾注和隐性剥夺  有人曾对3~5岁的孩子进行调查,询问孩子是否知道爸爸的职业?有的孩子说爸爸的职业是看手机。比起与孩子互动,爸爸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这其实是隐性的父爱、母爱剥夺,这类亲子“温度”便是0~10℃。  相反,还有不少家长会对孩子过度溺爱,甚至时时刻刻与孩子“黏”在一起,对孩子毫无约束和规矩,这种温度就是80℃以上了。不仅孩子“烫”得受不了,等未来进入社会
由于机身搭载了人物和动物实时眼部对焦功能,所以在搭配大光圈镜头拍摄时,入门用户也不必担心对焦不准。相机:索尼α6100;镜头:索尼E 3Smm F1.8 OSS;光圈:F1.8;快门:1/40秒:感光度:ISO-1600。偏向入門级的定位  与同时发布的索尼α6600相比,索尼α6100更偏向入门级别,它没有α6600上的5轴防抖和大电池,自定义按键也少一些。当然,索尼α6100价格仅为前者的大约
[摘要]邓小平意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邓小平当代意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从意识滥觞到思想体系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合理路径,值得一读。  [关键词]邓小平意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论,思想智慧,意识滥觞。  [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4-0358-03  《邓小平当代意识论》(中央
他从不强迫自己非要把照片拍成什么样子,他是“非主题先行”的倡导者,  不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就是给自己留出了更多的余地。  提起纽约,你会想到什么?除了曼哈顿的高楼、华尔街叱咤风云的大亨,还有百老汇经久不衰的夜夜歌声,抑或是法国人白送的那个绿色雕像?  如果不接触摄影,很难想到这座城市在20世纪曾是盛产摄影大师的摇篮,我一口气就能说出10位以上与纽约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大摄影家,李·弗里德兰德(Le
【摘要】《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在基督教徒的心中,上帝是所有美好事物的象征。仁慈是上帝的一个代表性特征。然而笔者发现上帝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惩罚方式,似乎有些残忍。洪水、火灾、和瘟疫等灾难,似乎是上帝经常使用的惩罚手段。本文通过《圣经》、《旧约》中的几个故事说明上帝使用的一些惩罚方式是不仁慈的。  【关键词】《旧约》上帝仁慈惩罚    一、《旧约》和上帝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基督教教义
【摘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降,纪录片退去影院,面临安身立命的发展问题,此时电视栏目化引领潮流,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基础,认为政治经济基础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基本支点。    “栏目化”的提出是基于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播出的准时性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电视节目大量增加,电视作品种类逐渐全面化、细分化、专业化,电视机也大量普及,但电视台的节目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众文化及冯小刚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进行分析,揭示出冯小刚电影创造票房奇迹的内在动因,并对当下大众文化的概貌和特征进行描述,旨在阐明冯小刚电影票房奇迹与其创作取向及当代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大众文化冯小刚电影媚俗脱俗    在极度紧张和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环境中,人们设法创造和享受适合当代社会节奏和趣味的文化,以调剂生活,愉悦身心。当前立足于大众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