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连长(短篇小说)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欧大望,男,海南文昌人,海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有中篇小说集 《面壁》 《最要好朋友》,短篇小说集 《这很平常》 《梦中高考》。
  三月,滨海的气候特别宜人。到广西轮战的22名战士明天就要离开连队,踏上回乡的征程了。晚上,连队为他们加菜,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既显得隆重,也含有某种悲壮。毕竟,既产生了英雄,也牺牲了同志。
  喝酒之前,连长预感到,今晚的酒要醉人。他就提前进行了点名,否则喝醉了就点不了名了。
  点名之前,队伍显得特别的精神,战士们特别是老兵们,都有意识地抬头挺胸,想让自己显得更加挺拔,比平时有更明显的进步,现场却变得异常地安静,你能听见呼吸的声音。
  连长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到指挥员的位置。向来以严厉著称、被战士们私下称为“杀人猪”的朱连长,这时候一反常态不再板着面孔,也没有以往那么趾高气扬,还有点儿讨好似的挤着眼睛微笑,这倒让全连战士看得很不自然。
  他首先整了一下衣领,轻微地顺时针摇晃脖子,然后又清了清嗓子,眼睛环顾了一下全连,好像他在寻找所有的老兵,看到基本上都在,终于,朱连长讲话了。
  “同志们!我現在开始点名,这是老兵退伍前最后一次点名了,明天老兵就要光荣退伍,走出军营进入社会……”
  他喉结动了动,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没有说出来。脑袋又晃了晃,这次是逆时针,眼睛红了,湿润了,好像刚刚记起了什么伤心的事。
  “沈学阳。”“到。”“罗永军。”“到。”“董素强。”“到……”
  这些都是老兵的名字,连长不用花名册点着。连长与这帮老兵,已经一起吃住了三年半啊!哪个人的屁股上长的胎记,哪个人的包皮还没有割,连长都记得清清楚楚,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更是小儿科了。
  “苏学庆。”“到。”“翁大旺。”“到。”“吕顺山。”“到……”
  这些都是新兵的名字,连长是用花名册来点的。本来,正常情况是老兵走后新兵才到,但老兵到广西轮战,往年10月份退伍的时间要推迟到第二年三月,退伍老兵就多当了半年的兵,他们还没有走新兵就来了。
  对连队来说,这也是好事,可以让新兵有接触老兵的机会,更能体会、学习老兵的传统。
  连长每点一个名字,战士们就会大声地应一声。那声音出奇地又钢又硬,好像刚当干部的同志,为了爱护刚发的新皮鞋,喜欢在大头皮鞋鞋底装上钢钉,踩在水泥地上嘎嘎作响的感觉。
  当然,以前也如此。不过,此次就显得更加洪亮。连长点名的声音,恨不得将战士的名字给拆开,才能将他心中的爱狠狠地表达出来。战士们的回答,更是针锋相对地强烈,一个字似乎就能将宿舍房顶戳破,震得站在队伍里面的其他同志耳朵感到痒痒的就舒服了。有一个新兵叫梁仲坚,是南方某大学在读学生,文化水平较高,还说点名时回答“到”的声音,经常把他震得晕头转向,老兵们就说他爱吹牛。
  可是,今天完全不同,无论是气氛还是表情。连长点名的速度明显放慢了,还带有那么一点深沉,战士们回答的声音还能隐约听见啜泣声。
  时间过得真慢,平时在训练的时候,每个当兵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现在即将退伍的老兵,怀念起部队暂短的经历,又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终于,连长点完了全连80名战士的名字。
  连长放下花名册,对全连,当然,主要是对老兵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脸上似笑非笑。这突然的举动,是从来没有的。一个堂堂一连之长,怎么会随便对人鞠躬呢?这却让全连战士好奇地笑了。还不等全连战士笑个够,连长接着做指示了。
  “老兵同志们!不知不觉,我们在一起三年半了,在这三年半当中,我有很多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作为一连之长,得罪大家的地方很多。其实,我把你们当作我的弟弟,不严厉地管教好你们,我的心不安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以后,我就很难见到你们了,你们的路要靠自己走了……当然,不论什么时候,大家来连队,即使现在这些干部不在连队了,连队永远是你们的靠山,永远是你们的家。当然,也是我的靠山,也是我的家……”
  是啊,明天老兵就要离队了,与连长生活了三年半,一起吃住,一起训练,亲如兄弟,他怎能不伤感呢?队伍中,个别战士开始哽咽起来,还呜咽出了声音。
  这是今年老兵退伍之前连长最后一次点名,当然也标志着老兵军人生涯的结束,曾经凶神恶煞的连长也落泪了。
  连长讲话完了,面向参加晚宴的领导,请示是否有什么指示。听到没有后,连长请领导入席。
  此时,有老兵班长带头一起涌向连长,大家将连长围在中央,有跟连长拥抱的,有跟连长握手的,还有哭得稀里哗啦的……新兵梁仲坚还主动地给连长擦眼泪。
  全连互相拥簇着走进饭堂。
  坐定,每个人都倒满了酒,连长请参加晚宴的作战处陈帮办处长做指示。侦察连轮战的时候,陈处长当时是副处长,经过轮战的洗礼,轮战还没有结束,他就被任命为处长。陈处长做了指示,又建议全连干杯后,就轮到连长讲话了。
  “大家举杯,我提议,第一杯献给轮战牺牲的佐龙同志!”
  全连举杯后,都望着连长,看有什么指示。
  连长知道大家的意思,指示道:“这杯不用喊干了,碰杯后将酒洒在地上。”
  这动作颇具江湖色彩。在场的同志,甚至领导,都始料不及。
  “第二杯,是新兵敬老兵的,今天老兵是主角。来,一 ——二,干——”那声音,惊天动地。
  不知从何时开始,滨海军区喝酒时,兴起了一股风气,就是大喊“干——”!这股风从哪里刮出来,又从何时吹起来,没人知道也不好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省军区侦察连是喊得最大喊得最响的,自然也是喊得最好的,还带动周围其他连队,甚至带动了整个军区也学着喊起来,部队首长不仅不制止,反而也跟着喊起来。
  “第三杯,是老兵爱新兵的,今天新兵是主力。来,一 ——二,干——”那声音,惊天动地。   但不知道连长是有意所为,还是真的听出了问题,说:“这声音不够响亮,新兵还得向老兵学习,‘干’的声音要喊得越大越好、越长越好、越久越好。所以,再来一杯,补上这一课。”
  有些人可能想歪了,就哈啦哈啦笑起来,连长并不制止也不批评,让大家有个想象空间。
  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有人想歪,即使是在座的陈处长,第一次来连队吃饭,听到连长这么讲,也曾经想歪过。一次连长到作战处开会,处长与连长单独在一起,他就直接问连长,你说的 “干——,还解释越大越好、越长越好、越久越好,是什么意思?”连长就坦白交代,说:“从一支部队的番号声、歌声,可以看出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干——’属于它们的范畴,当然是喊得越大越好!要喊得大就得喊得长,要喊得长就得喊得久,那不就是越大越好、越长越好、越久越好?”这才打消了陈处长心中的疑虑。连队过后加菜,只要陈处长参加,他不仅不制止,还表示了赞赏。
  今天,陈处长看了这个场面,也跟着全连一起喊呢。领导到各桌向战士敬酒时,陈处长也来了兴致,他亲自带领战士们一起喊,但怎么都没有连长的效果,声音就是比不上连长的洪亮,但那拼命样却让人感动,也许他也想提高战斗力呢。陈处长心里就想,这个连长不错,甚至十分难得。但同时他心里也酸酸的,人家连长的官比我小,但人家带领战士们喊出的声音却比我带领喊出的声音大多了,如果由他带兵打仗呢,会不会也……陈处长脸上出现了一丝不快,当然,外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
  敬到一桌新兵时,连长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要继承老兵的传统。现在由一个新兵带头,你们要接过老兵的枪!”
  “我来。我建议,我们新兵也要有所创新,新同志们说好不好?”
  “好!”
  这就是梁仲坚,果然与众不同,还真有两下子哦。
  “我喊一 ——二——三,大家就接着喊干干干。”
  连长心里想,这招好,有创新,有发展,有进步。高学历有文化的同志当兵,可以改善部队的文化结构,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不能简单理解为浪费,更不能说是得不偿失。原来我们就喊“一 ——二,干——”现在新兵发展成“一 ——二——三,干干干”了。“干——”也需要与时俱进,变成“干干干”了。
  侦察连的战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也将这个传统发扬到所在地方,使“干——”的声音从滨海喊到了各地,让当地的朋友、同事共分享了这种欢乐。
  酒已经过三轮,按惯例自由活动了。
  领导参加连队的晚宴,结束后就离开了。领导没有吃多少佳肴,领导都有这个习惯,不是一般不会,而是肯定不会,等到晚宴散了才走人,而是中途就走了。
  领导走后,连队就更放开了。
  接着,每个老兵敬连长一杯,连长也来者不拒,连续喝了22杯,还对每位同志三年半来的表现都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当然,是好话居多,这是工作艺术,连长懂的。其实,连长很是豪爽,他的酒胆不错,但酒量却不怎么样。
  新兵也要敬,连长知道自己的酒量,就说每个班一杯吧?新兵不敢多嘴,连长又连续干了9杯。当天的晚宴,连长共喝了44杯。
  有些同志还想来第二、第三杯,单独与连长套近乎,连长就婉拒了他们的好意,不论是新兵的还是老兵。
  有些同志对酒不太感兴趣,酒足饭饱之后就自己离开了。
  有些同志喝酒比较温顺,醉后自己回到宿舍睡觉了。
  老兵翁泽深是技术能手,是老兵骨干,但轮战回来后,情绪反复,纪律比较松散,甚至吊儿郎当,连长批评多了点。今天也醉得够呛了,扬言要找连长算账,还不断地挥舞着拳头,被指导员带人制止,押送他到宿舍了。
  连长也醉得一塌糊涂,已经不能自己走路。由几个新兵扶着上二楼。他的宿舍在东边,但他却示意到西边。西边是卫生员的宿舍,也是连队的医务室,新兵就提醒他宿舍在东边,但他坚持要到医务室!
  “那个兵叫什么啦?”刚才点名他是不用花名册的,但现在却想不起那老兵叫什么名了,醉了。“他算个鸟呀,叫他过来,教训一下。”当然,在场的战士不会叫翁泽深来。
  连长到医务室,看到床就躺着睡。那是治疗床啊。卫生员、通信员和文书,连队三大员都围着连长转。连长爱睡就睡吧。也许,连长认为他老人家需要治疗呢。
  “拿,拿……水桶……来!”三大员不知何意,但卫生员还是拿来了。连长撑着起来了,通信员还去帮忙。连长面对众人拉起了小便,让在场的战士惊呆了。
  “那个兵是谁啦?来了没有?”
  文书哄着连长说:“已经请他来了,他在洗澡,快来了。”
  连长出了洋相,其实,他是知道的。他虽然已经烂醉如泥,但神志一直还是清醒的。他明明知道自己出洋相了,但嘴巴就是关不拢,话会从嘴巴里跑出来,想留都留不住啊,这就是醉酒人的“嘴不由己”;手脚就是不听使唤,自己不应做的动作,也不听使唤自然而然地做出来,好像手脚不长在自己的身上,不听自己的脑袋指挥……
  忽然,从连长宿舍的位置传来用脚踢门的声音,嘴里还狠狠地道:“你出来,你出来。”连长隐约听到,在他模糊的意识中,这是谁在那里胡闹呢?心里就有了不屑的念头,这个兵不懂礼貌,怎么踢我的门呢?我是一连之长啊。
  哦,对了,那个,那个老兵呢!就是,就是,就是翁泽深,来了没有?这在连长的意识中,他并没有说出来,旁边的三大员并不清楚,包括懂得医术的卫生员,也不知道连长在想什么。如果不是翁泽深的疏忽,佐龙本来是可以活着的,是活着的英雄啊。但他不仅不自责,还借酒疯闹事,真不是个东西!连长陷入了回忆之中……
  那次,我侦察连在陈帮办副处长带领下,从驻地深入越南国境纵深对越军进行抓捕。化喜是越方境内的一个孤立山头,距我国境线距离约为4公里,越方公安屯在此设有一个据点。根据上级的情报得知,该据点长期驻守的越军人数约1个班。该据点紧靠一个村庄,叫南丁村,村内驻有少量越武装民兵。在据点和南丁村之间,越方边民、武装人员往来频密,越军特工人员及武装民兵,以该据点和南丁村为支撑,经常对我境内进行袭扰。为了摸清这个据点和南丁村的真實情况,上级要求至少抓获一个活口,进行审问了解真实情报,既是完成轮战任务,也是边界斗争需要。我侦察连在陈副处长的领导下,成立了20人的出击分队,按照指挥组、警戒组、捕俘组、火力组、接应组等5个战斗小组,还在驻地地形相似的山头,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一个星期后的晚上21时,出击分队秘密进入越方境内,快速向孤立山头化喜方向前进。23时15分绕过孤立据点后,直插南丁村与据点之间的小道,成功进入预定伏击捕俘点。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南丁村的鸡狗还没有叫,一名身着苗族服装的男子,悄然从据点出来小便,第一捕俘手佐龙发现后,迅速隐蔽迂回至其背后,用枪顶住该男子并用越语轻喊:“诺松空叶(缴枪不杀)。”成功将该男子制服。随后,将该男子押至指挥组进行突审。该男子自己承认,是公安屯特工组长,他预感情况有些不正常,但也不确定有中国军人,自己早上起来小便后,就顺便出来看一看,没有想到碰到了你们。
  在陈副处长的组织下,指挥组判断越方对我军行动已有所察觉。当即命令各组做好战斗准备,捕俘组则担负对敌据点的破袭,如条件许可应机捕捉俘虏。但天已经亮了,接近据点有困难。我看一下特工组长,立马来了灵感:我与“组长”个头一般,长相也有些相似,穿上他的衣服回到宿舍……
  我在苗族衣服里夹着64式微声冲锋枪,到了据点宿舍还没有看见哨兵,就向我方伏击地点打手势,捕俘组蜂拥至越军宿舍门口,我端起枪就是一阵猛射,4名正在穿衣服的越军,当场被打得没有了动静,2名双手抱头就地趴下,3名像惊慌的老鼠到处逃窜,先后被其他捕俘组成员打死。我将2名抱头的越军捆绑后,迅速撤离。
  陈副处长随即命令我后方火力,对越军阵地进行压制性炮击,掩护我出击分队安全撤退。
  但是,在押送特工组长时,作为第二捕俘手的翁泽深,破袭枪响后因精神不集中,让特工组长趁机逃跑。在追赶特工组长的过程中,为了掩护翁泽深同志不被我出击分队掩护炮火误伤,佐龙同志光荣牺牲,特工组长逃跑了。
  中午时分,出击分队基本撤回驻地,但没有佐龙和翁泽深。傍晚的时候,翁泽深回来了。据他反映,佐龙牺牲了,特工组长跑掉了。他没有背回佐龙的遗体,只拿回写有“ZL”的帽子,即佐龙的帽子。
  我准备组织全连,趁黑夜抢回佐龙的遗体,履行诺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为了避免牺牲更多同志,经请示上级不同意只好作罢。
  在评功评奖的时候,本来作为第二捕俘手,翁泽深应该可以立二等功,但因为他的疏忽,让更有情报价值的特工组长逃跑了,更不可原谅的是没有背回佐龙的遗体,从感情上我怎么都不能原谅他!在我的强烈坚持下,他只被评为三等功,不能保送上军校提干。
  我认为已经够意思了,很多干部战士认为,根本就不能让他立功!甚至还有人提出将他送军事法庭……他今天还好意思闹事?
  也许是折腾累了,连长慢慢静下来,只看到他的手在摇动,那动作像在指挥唱歌,旁边的战士也不好提醒他,现在没有人唱歌呀。但他心中有数,他在朦胧中听到歌声,他在指挥全连唱歌呢。这是他当连长最为自豪的事,军事干部指挥连队唱歌,获得唱歌比赛的冠军,这不自豪还有什么值得自豪!如果比的是他的本行,比如军事就更不得了了。
  连队轮战回来后,指导员回家结婚了。上级组织的歌咏比赛,规定由指导员指挥。侦察连由指导员指挥不可能了,总不能把指导员从大陆请回来,不让指导员老人家度蜜月,回来指挥连队唱歌吧?无奈,按惯例应该是连长指挥,连长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了。然而,连长是猛将,他并不畏惧,而是大胆面对,并取得了成功,他现在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那天,连队进场时,用的是齐步走,与所有连队不同。事前,并没有要求跑步进场,当然,一般情况下部队开展活动,大多数情况是要求跑步进场的。但那天没有做具体要求。我看到其他连队进场时,跑步进场都不整齐,我就指挥用齐步走进场,更容易使部队整齐划一,更容易喊出更响的番号声,结果侦察连的入场效果最好,步伐最整齐、声音最洪亮。后来据留守连队的同志反映,在连队只听到侦察连的声音,还没有比赛他们就知道,冠军肯定是侦察连的了。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平时的训炼是不可能的。
  轮到侦察连上场了,我走上指挥的位置。我的气势很好,但其实内心很虚,因为我的指挥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只是会乱挥双手而已,可以说不够干净利落,不像我的动员那样,可以让人产生激情。
  开始了!侦察连唱的第一首歌是《看谁更高更强》,我将双手置于胸前,也不自己先领唱一下,而是直接说“预备——起”,避开了我的短处——五音不全,“有志的热血青年,部队大熔炉欢迎你……”宣告侦察连来了。我的双手在摇动,但当歌已经唱完了,我的双手却还在摇动,使全连都想笑了,但又不能笑,嘴巴都憋得鼓鼓的。我也想笑,但更是不能笑,也使劲地憋着,台下却笑得东倒西歪。我最终憋住了,连队也憋住了,没有继续出更大的洋相。这是需要定力的。
  第二首是什么了?我实在记不清了,但第三首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走向胜利歌》,“……走向胜利,走向胜利,一、二、三——四”,向大家宣告,我们走了。
  比赛完了,分数还没有出来,我趁着余威,指挥全连拉歌起来。
  九月九酿新酒
  好酒出在咱的手
  好酒
  喝了咱的酒
  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
  滋阴壮阳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
  一人敢走青剎口
  喝了咱的酒
  见了皇帝不磕头
  ……
  我们唱的是《酒神曲》,非常符合一帮热血青年的一首歌。
  我们唱完了,没有连队响应,也没有连队挑战,应该说其他连队对侦察连畏惧三分。我的情绪很高,继续指挥着。
  “警卫连真不爽啊,唱歌唱不响啊,不唱不勉强啊,不如去站岗啊!鼓掌。”我的双手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最后来个啪啪啪,快快快。
  过了一会,警卫连还没有动静,我接着又来:“让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活像一个大姑娘。”警卫连连长、指导员都没有音乐细胞,这次拉歌算是完败了。
  但是,我拉歌中的“像个大姑娘”,让有女兵的三连想多了,她们连队主动应战来了。   她们唱的是《打靶归来》,连长是个女同志,连续起调了几次,都被我指挥的侦察连的掌声掩盖了。女连长害羞得不敢再起调,在那里猛跺脚呢。
  但她还是参与了拉歌。
  “今年唱歌怪事多,连长指挥不唱歌,侦察男生只会说,你若是个男子汉,那就给咱来一段,来一段!”
  这还得了!直接拿我开涮了。但应该先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于是,我说:“好,我们来一段,既然想看我们是男子汉,我们就唱《好汉歌》。”
  “好!”全连大声呼应,现场震耳欲聋。
  三连连长指挥着鼓掌,但女兵们的声音有限,不仅没有压倒侦察连的歌声,反而成了鼓励侦察兵的掌声。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嘿嘿  参北斗哇)
  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我们只唱了前面两句,其他连队的男子汉们就为我们伴唱了。哪个男人在女人面前不想当男子汉呢?
  说走咱就走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嘿嘿  全都有哇)
  (水里火里不回头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嘿儿呀  咿儿呀  嘿唉嘿依儿呀)
  (嘿儿呀  咿儿呀  嘿嘿嘿嘿依儿呀)
  ……”
  歌唱完了,我情绪更高了。
  我:三连呀么。
  连队:呵嘿!
  我:唱支歌呀么。
  连队:呵嘿!
  我:你们的歌儿。
  连队:稀稀拉拉呵呵呵呵嘿。
  我:唱支歌呀么。
  连队:呵嘿!
  我:三连。
  连队:来一个!
  我:来一个!
  连队:三连。
  我:鼓掌!
  三连败下阵来,再也不敢与侦察连应战。女兵们像凋谢的红玫瑰,低下本来应该娇艳的头。
  我还不过瘾,情绪还很高。
  “某连兄弟别灰心,某连姐妹别丧气。拉歌拉的是精神,拉歌拉的是友谊。胜败输赢别在意,拉出感情是第一,是第一!”
  我把警卫连与三连一起拉了。
  我:叫你唱。
  连队:你不唱。
  我:忸忸怩怩不像样,不像样!
  连队:嘿嘿,不像样!不像样!!
  ……
  正当我们拉歌进入高潮时,组织唱歌比赛的领导下达按原来队形集合的口令。为三连连长解了围。
  比赛结果,侦察连得了冠军。这在意料之中。在以声音大小定乾坤的部队进行歌咏比赛,其他连队哪是侦察连的对手?从入场开始就知道冠军是谁了。
  第二天,三連连长打来电话,除了祝贺侦察连取得冠军,还请教朱连长如何教歌的?朱连长就如实地做了汇报:我不会唱歌,是用录音机跟着唱的。但海口连连长怎么都不相信,朱连长也就有口说不清了。其实,侦察连的弱项在与其他连队比试时,也处于优势,其他连队也甘拜下风。
  朱连长慢慢进入了梦乡,突然感到自己冷,周围也没有什么人,却出现了几个战士,还有牺牲了的佐龙,他就抱着这个牺牲的战士,说,我对不起你啊,你回家后要好好生活,养好老婆和小孩,要对女人好,要对小孩好,不能打骂他们,好不?
  过后,新战士们偶尔看到,朱连长与三连连长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他们真的拉出了感情。
其他文献
流水之上,行云不動声色。蜜蜂  在绿叶与花瓣中辛苦穿梭,山荆子  花容失色,落英满目,跳动的音符  熨烫疲乏,睡意难去,随水声翻动  身上的乡愁
期刊
溪水醒处,小镇惊动夜雨  翻捡光雾小名,一枚磨光的石子  隐在绿叶后面,红嘴角雉花色难辨  除了薄雾和鸟鸣,什么也难抓住  山荆子花落一地,曾经以为的果實  没有让流水说出
期刊
川东北,篝火在树枝上站直  僭越的火,在法令线上恣肆燃起  苔藓之下,水线变浅  木叶红后,大风无羁  雾,走着走着,就散了  人,来了聚了,走了忘了  这分不开的土壤,一粒倔强的水青冈种子  折射花青素、秦国和巴蜀、阿房宫的灰烬  没有被冰融化,也不再向南迁徙  米仓,旱作粮与红薯的屯兵地  棧道孔下,我捡起树棒,不听耳边风  诸葛老者,羽扇被偏方困住  苍山似海,往返的人都可在任何一座山的阳面
期刊
解开一匹山的衣襟,走在微微起伏的弧线上  我的脚步,像一根钢筋的嵌入与伸展  挥洒目光、日光和月光的几种眼神,注视而流连  红塔大道上,建筑物和花,组成一条簇新的河流  它们用斑马线连接,以车和人构成流量  把树荫的对话编织在两侧  我与多少经过的车,红、灰、黑、白的花色  开放在机器的畅鸣里,争相与春天碰杯  奔放的姿势,让道路生动起来  红塔,正在新建的家,那些遒劲和柔软的手  相握、温暖、传
期刊
在绿色的波峰里冲浪,风的身影千回百转  由南向北,我满载另一座山的分量  奔赴,抢在日落之前  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涉过了五道河流  我拎不起一滴清澈的水珠  把不断攀升和干涸的路浇湿  光雾山,张开巨大的耳廓,倾听我和万物纷至沓来的声响  敦厚地把沁凉的夜、明净的星空摊开  人们聚拢,把传说和生计一颗颗揣进衣兜  雾、栗树和牛群,在石峰间相遇,各自散去  杂草自由地哼唱,披上斑斓或单色的衣衫  
期刊
花香渐渐退潮,在雨滴里翻阅倒影  上一个雨季很长,一根钓竿在浑水里沉默  挽留一个顽强的蜜蜂采摘,缩回驕躁的眼光  源头的树干,仍一副挺拔的腰身  回游早春,野樱花遍野散漫  河里窜动的风,把卵石逐一锤响  夏叶的背后,泛白的绒毛柔性十足  它抱有抵御热风的决绝,有透彻阳光的惯性  起伏的频次,芦苇把秋千漾得更高  天空很晴,蓝得让人不可想到歧路  此刻晚霞为常客,它不计较庙宇、山头的排序  举头
期刊
人的一生有很多次遇见,遇见一些人和一些事,有的刻骨铭心,有的过眼云烟,有的云淡风轻,有的似水流年。  我的生命里矗立着一座山,也是我常常遇见的一座山,那是我故乡的名片,也是我常常引以自豪的一座山,一座很多人都流连忘返的光雾山。  第一次遇见光雾山是二十多年前了。那一年陪着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的孩子们走进光雾山,沿着诺水河途经临江丽峡,却没有欣赏风景的心情,只担心旅途的安全。天下着雨,偶尔一棵
期刊
水青冈  现在,我在这片名叫“天然画廊”的林子里一边拍照一边记录。这片林子里都是高大粗壮的水青冈,树身端直,高耸入云。之前我在网上查过,此地海拔是1300多米,这里的水青冈一般四月中旬开始发芽,现在是五月中旬,已经枝繁叶茂了,密密的树叶把天空全都遮蔽了,抬头一望,满眼是绿叶。我对天空布满绿叶的景象很着迷,举起相机仰头拍摄连成一片的树冠和树叶。这时,地上有什么东西把我的脚后跟擋了一下,弄得我差点跌倒
期刊
那时候,米仓道还不叫米仓道,叫大行道、巴岭路。自古以来,诗和远方是分不开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历代文人难舍的情怀和追求。李义山也不例外。当然,他同时也许听过关于米仓道和光雾山的一些前人的诗句,比如:“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米仓天池,去天四尺”“春风来迥野,晓斗挂空山”“鸟道微通处,烟霞锁百层”。公元856年,带着一份倾慕,一个45岁的诗人策马沿着米仓道,来到了光雾山。  李
期刊
几通响鼓,截住了山雨  也阻止了寒风的行走  流水失声痛哭,马蹄不前  两位贤人在韩溪边举棋不定  推演时局,總有几分失落  纵有白骨万千,将相也从来不保  自身安危。造化终要愚人  一桌看明白了的棋  还是下得一塌糊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