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学校“精神”吗?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007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
  学校精神生活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
  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正遭遇着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文化生活的粗鄙,成了时代的流行性“感冒”(周国平语)。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这样一个时代,学校的精神生活如何自处?
  退一步说,当前行内、行外对教育的认识存在着一大误区:提到重视教育似乎只要迁新校址、建新大楼、配更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招更多的名师、给教师更好的待遇即可。一“物”障目,却不见“精神”。
  教育“物”的层面正逐步到位和完善,特别是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教育的基本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教师也成为择业的热点。学校“精神生活指数”增长没有?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倦怠”还在吗?用以培植优质教育的“丰富而又多方面”的校园精神生活形成了没有?为此,我们启动了这项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我们参阅了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关于“教师要做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榜样”的论述,参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和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研究,分解出8个研究视角(参见下文)。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共编制了35个问题。每个问题共有“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
  因为考虑到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精神生活状态。广谱的调查和泛化分析的实际意义并不很大,所以本次问卷调查选择苏南某地区的一所四星级高中来进行。
  这所学校共有任课教师103人(不含中层以上干部),共发放9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82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共79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自己当前的生活待遇是否满足
  [调查]对于“我很满意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投入力度大”的题设,有86.6%的老师表示“非常同意”。35%的老师认为“按照待遇,目前我还能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选择“一般”的占“42%”。
  [分析]事实上,该校2008年度人均年薪8.9万,2009年度人均9.8万。应该说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没有问题。但将近一半的人精神生活幸福指数并不高。如果只是着眼于“物”的欲望,而没有真正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有再高的待遇也会“欠幸福”。这也告诉我们,在注重提高教师生活待遇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经营精神家园,让我们的老师真正“精神”起来。
  
  (二)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乐趣
  [调查]对于“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及精力去关注和参与学校活动”的题设,只有7%的人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占53.1%。近40%的教师表示“一般”。
  对于“我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考核”,73.3%的老师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
  43%的教师有了压力,有时会在情绪上受到影响,但一般会自己面对,自己化解。13.3%的教师表示压力未能很好化解,因而情绪一直低落。
  对于“我以与学生交往为乐,以上课为乐”,只有26%的教师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
  [分析]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们普遍感觉到工作压力较重,压力主要来源于考试。但老师们能够认同学校,将近一半的人能够很好地化解,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以教为乐,可见工作压力过重而造成的职业倦怠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压力过重或是过于繁忙致使教师无暇关注学校的发展,甚至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其他,这有失教育的本义。不能与学校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教师在学校中的精神生活也很难说是很幸福的。
  
  (三)学校管理环境
  [调查]对于“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公平公正又公开”,有55%的教师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对于“我的学校会依据教师工作能力与表现进行考核”,14%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34%表示“一般”,52%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
  对于“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具有相当的自主权”,55%的老师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
  对于“学校会制定各种奖励措施以激励教职员工投入工作”,有29%的老师表示“一般”,61%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
  对于“学校会鼓励同仁提出创新想法与建议,以获先机”的题设,有30%的教师回答“一般”。60%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对“学校能开辟各种渠道以接纳老师建言”,29%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43%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
  此外,有43%的老师认为“当老师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学校有好的辅导方式来帮助老师”。有65,8%的教师认为“学校会重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进修活动以突破现状”。
  [分析]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同心同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而使这所学校有着良好的人文管理环境。
  
  (四)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调查]对“在此学校服务让人很有安全感”的题设,表示“完全同意”“同意”的占62%;“一般”占28%;“不同意”占10%。
  对“教师间相处融洽,具有高度的信任感”,“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占2%;“一般”占19%;“同意”与“非常同意”占79%。
  对“总体上来说我对我的学生满意度很高”,“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占15%,“一般”占25%,“同意”和“非常同意”占60%。此外,有58%的老师认为“我校学生对各项学习活动态度很认真”。
  有83%的老师认为“我们的校长很有亲和力,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认为“行政人员与教师的合作程度高”的却只有62%。
  对“反思自己,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很感满意”的题设,“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占10.5%;“一般”占59.6%;“同意”占19%;“非常同意”的只有10.9%。这说明多数老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够满意。对自己尚不能完全悦纳。
  [分析]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网络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形成一种教师的精神文化。我们从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自己五个方面调查了这所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总体说融洽度颇高。教师对自己不能完全悦纳,源于对自身专业发展不够满意,一方面说明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还需要端正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五)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状态
  [调查]从老师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来 看,74.9%的老师认为“我的学校的教师对各项教学活动能用心准备”。
  从对学生的责任心来看,73%的教师认为“教师们乐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困难”。
  从教师对待教育教学改革的态度来看,65.7%的老师认为“教师勇于接受改革措施,并能配合执行”,但也有34,3%的老师认为“一般”。
  从教师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来看,只有24%的教师认为“我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感到很有兴趣,很快乐”,也有18%予以否认,58%的教师认为“一般”。
  [分析]教师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态度仅有不到70%的老师是积极参与,还有30%处于一种不够积极的状态,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从研究中找到快乐、找到幸福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们建议:“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但是却有高达76%的人未能找到教育研究的幸福感,这说明教师精神生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如果没有高品位的研究。就不会有教学高效益的产出,看来教学效益不是很高的问题仍是困扰当前高中教育的一大难题。
  
  (六)教师阅读现状
  [调查]76%的教师表示“没有时间阅读本专业外的书籍”;16%的教师表示只有在节假日中才能抽出一点时间读一些书。81%的教师表示“业余时间主要是浏览网上文章或者是看电视”。
  [分析]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教师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阅读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教师的精神生活。培育着教师的智慧,陶冶着精神情操。所以说一个优秀教师,一个专家型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读者,甚至是一座小型图书馆。教师阅读状况是衡量学校中教师精神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教师阅读生活低俗化的倾向值得警惕,二是校园阅读生活得不到时间保证。必须给老师们减负,让老师们能够真正有点“闲暇”去读读“闲书”。同时,学校管理者也要更新理念。要充分认识“磨刀不误砍柴功”,阅读使老师们“精神”起来,对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七)教师的兴趣特长与业余爱好
  [调查]有91%的教师表示“自己有学科教学以外的兴趣爱好”:62%的老师表示“很难有时间发展业余爱好”;7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里无用武之地”:17%的老师认为“体育与文娱”方面的特长在学校中更有用武之地。
  [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教师的兴趣特长与业余爱好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健康的兴趣爱好既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能力,还可以舒展身心,缓解疲劳和压力,构成个人完满的精神生活。“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当教师的兴趣爱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就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学校把这些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我们的校园生活必将呈现勃勃生机,整个学校的精神生活将会令人神往!
  
  (八)教师的游历与社会交往
  [调查1对于“我与社会外界交往较多”的题设,只有9%的老师表示“同意”,有23%的老师表示“一般”,有52%的老师表示“不同意”,16%的老师表示“非常不同意”。
  [分析]人是在各种交往中长大的,是在生活体验中成熟的。通过交往和游历可以增长见识、增加阅历、拓展视域、开阔胸襟、锻造人格、涵泳气度,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因此要把教师的游历当作一种精神生活来经营,而不要只是看作“玩玩”、“休闲”,或者只是当作一种“福利”来看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与社会外界接触不多。甚至有很多老师觉得过多地接触外界是“不务正业”;在学校中有一种价值取向认为优秀教师要埋头苦干、心无旁骛,甚至要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这也是导致教师与社会外界接触不多的原因之一。看来要提高教师精神生活的幸福指数,还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必要的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与建议
  
  第一。要确立这样的教育观念:学校的生活方式最为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提高“校园精神生活指数”,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就是按学生成长规律育人,就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
  第二,从精神生活的角度讲,“老师第一,学生第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纲要》),校园精神生活,首先要从教师抓起。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成为学生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健康的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有了丰富和谐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以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第三,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师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在精神生活的不断完善,求真、至善、达美、博雅、丰富、高尚、和谐,才能成长为名师,成长为教育家。
  第四,对教师的“精神生活”的理解,应该全面、科学。精神生活是人们对人类思想活动状态的一种形容。它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人生的意义、人性的认识、人际关系、了解和处理人的各种感情问题、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等等,都是根据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活动。不能仅仅理解为“敬业奉献”,师德师风。所以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关注,应该更为广泛、更为全面。
  第五,“精神生活指数”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几次培训,开几个讲座,搞几次政治学习。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值得学习。当然,校园精神生活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化甚至重建,比如,教师阅读、特长发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等方面,这一切都要靠落实素质教育来实现。让办学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这才是拉动精神生活指数增长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对教育价值、教学质量、教学品质、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然而。一些老师尽管知道自己的教学有待完善。然而不知道从何入手,总是在理念上打圈圈,实践上下不了地,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始终是两张皮。一些老师稀里糊涂地教,盲目地学,今天学习这个名师,明天学习那个名师,学到的大多为环节、技巧或技术性的操作,始终进步不大。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分析名师的学生立
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属马,天生是一个喜欢行走的人。从1987到2009,一晃已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行走了20多年。如今,他不仅是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还是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对他来说,荣誉是一种奖赏,更是一种见证。奖赏的是他行走的执着,见证的是他行走的姿态。  他是一个在行走中喜欢读书的人——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自己首先应是一
从教学实际来看,各学科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本学科特有的较为“显性”的学科知识、技能、策略、方法等目标颇为关注,也容易“拿捏”尺度。但是,从培养完整的人的角度来看,学科教学的目标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因为“在狭隘的学科观念背景下,过分地局限于本学科知识与内容,不仅会禁锢教师自身思想的自由驰骋,也不利于我们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具有雄浑浩博的哲学气质的人才”。“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把教学过程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山的体悟,其实,解读文本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你站的视角不一样,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我也试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说之。    一、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改写的。《水浒传》全书通过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
名师档案  蔡宏圣,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99年起参加苏教版义务教育大纲小学数学教材修订工作,2000年起参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的编写。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和《江苏教育》等教育类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深刻、新颖、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鲜明。目前,专业研究方向是“和谐,让数学的教与学更美好”。    课前遐
[教学片段]  师:学校的男教师分成两组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成绩好吗?  生:好!  电脑出示第一组的成绩:    师:谁能快速地告诉我刘松在这一组中排第几名?排在第五名的是哪位老师?  生:刘松老师排第二名,排在第五名的刘东老师。  师:反应真快!  电脑出示第二组的成绩:    师:在这组中排在第四名的是哪位老师?  生(迟疑了好一会儿):是刘明老师。  师:刚才反应那么快,这
学校文化是学校这块土壤上长出的一棵生命之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这棵生命之树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在同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中,这棵生命之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由开始的枝叶稀疏到粗壮挺拔,再到遒劲苍翠、根深叶茂……显示出学校不同的文化气质。溧阳实小历来崇尚独特和创新,这已成为学校的鲜明个性,今天的漂阳实小人又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又在寻找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追求师生精神的内在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家办学”、“教学流派”等理念进入了大家的视界,学校在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2006年,苏南五校联盟呱呱坠地了,它是由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等五所苏南名校联合组成的一个民间教育团体。并参加了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的苏派教学的研究。致力于苏南小学教学流派的研究和建设
【内容摘要】修改进入教科书的选文,是所有语文教材编写者必须面对并要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早在这方面为我们率先垂范。笔者认为,修改教材选文须依从三个角度:一是课程角度,即教材选文必须顺应国家的意志,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必须承担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使命,必须符合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二是教学角度,即教材需要通过组合、修改、编写提示和练习等手段发掘或凸显入选课文的教学价值,以达成课标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