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知在“对比感悟”中自然生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ju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学校的男教师分成两组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成绩好吗?
  生:好!
  电脑出示第一组的成绩:
  
  师:在这组中排在第四名的是哪位老师?
  生(迟疑了好一会儿):是刘明老师。
  师:刚才反应那么快,这次怎么啦?
  生:这组成绩是乱的,比较难找。
  师:如果要很快地看出每一位老师的跳绳成绩及排名情况,首先需要做一件什么事情?
  生:将老师们跳绳的成绩按大小进行排序。
  电脑排序:
  杨旭 181
  黄彪 135
  张兵 121
  刘明 118
  李俊 117
  孙伟 114
  韦涛 110
  师:现在看看,跳得最多的是哪位老师?
  生:是杨旭老师,他跳了181下。
  师:对,他代表了这组老师跳绳的最高水平。那最低水平呢?
  生:是韦涛老师,他跳了110下。
  电脑出示:
  杨旭 181 最高水平
  黄彪 135
  张兵 121
  刘明 118
  李俊 117
  孙伟 114
  韦涛
  110 最低水平
  师:那这组老师跳绳的一般水平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生:平均数。最高水平
  师:大家赞成吗?
  生(异口同声):赞成。
  师:同学们想得对不对呢?请大家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好吗?
  生:好!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一般水平大概在这组数据的什么位置?
  生(边指边说):在中间位置。
  其他学生纷纷附和。
  电脑出示:
  杨旭 181 最高水平
  黄彪 135 一般水平
  张兵 121 一般水平
  刘明 118 一般水平
  李俊 117 一般水平
  孙伟 114 一般水平
  韦涛 110 最低水平
  师:请你评价一下张兵老师在这组中的跳绳水平怎么样?
  生1:中上等水平。
  生2:比一般水平要高。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可以用平均数来表示一般水平,那张兵老师的跳绳成绩与平均数比呢?
  生1:当然在平均数以上。
  生2:比平均数略高。
  生3:肯定高于平均数。
  师:那请你们猜一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大概是多少?
  生1:118左右。
  生2:120左右,不会超过121。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请快速地用计算器算一算。
  生(用计算器验证后,纷纷喊起来):是128。
  电脑出示:
  杨旭 181 最高水平
  黄彪 135
  平均数 128
  张兵 121 一般水平
  刘明 118 一般水平
  李俊 117 一般水平
  孙伟 114 一般水平
  韦涛 110 最低水平师:猜对了吗?
  生(非常意外):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师:难道你们不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我觉得用平均数表示这组老师跳绳的一般水平不合适。因为与一般水平相比,张兵老师的跳绳水平要高一些,如果与平均数相比,张兵老师的跳绳成绩又低于平均数。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
  生2:我也觉得不合适。因为以平均数为标准,高于128的有2位老师。而低于128的有5位老师,用它来表示一般水平不具代表性。
  (学生都纷纷点头。)
  生3:从数据的排列情况看,平均数显然比一般水平要高得多,我也觉得不合适。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平均数的实际大小与我们的猜测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生:是因为杨旭老师跳了181下。
  师:你看得很准,在这组数据中181明显比其他数据要大得多,在这里我们可以称181为极端数据。那这个极端数据对平均数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生:它将平均数给拉大了。
  师:因此在这里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怎么样?
  生(齐):不合适!
  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1:我觉得可以用118来表示这组老师跳绳的一般水平。因为118处于这组数据的中间位置。比它大的有3个数,比它小的也有3个数,比较有代表性。
  学生们纷纷点头赞同。
  生2:我赞同他的观点,118处于中间位置,无论极端数据如何变化,它都不会受到影响。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
  电脑出示:将极端数据181分别变化为190、195、200。
  师:平均数变吗?
  生:变。
  师:118受到影响了吗?
  生:没有,它始终处于这组数据的中间位置,用它来表示“一般水平”比较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里的118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中位数。
  [教学反思]
  中位数是统计学中常见的量,统计知识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而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地发挥了“感悟”的效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新知的学习变为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投入。
  
  一、在“快与慢”的对比中感悟
  
  为了让学生明确“排序”这一前提条件,教师没有刻意强调,而是将两组老师比赛的成绩以“凌乱”和“有序”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回答同类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体验,获得快与慢这两种不同的效果,从而深刻感悟到将数据有序排列后更便于研究,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猜与算”的对比中感悟
  
  当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平均数来表示“一般水平”时,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给予正‘面的否定,也没有立即予以点拨、引导,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辨明是非,留下了悬念,激发了欲望。为了让学生能有所悟,教师让学生以“一般水平”“平均数”为标准评价张兵老师的跳绳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平均数的大小,再通过计算验证产生矛盾冲突,这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从多角度感悟出“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适”提供了保障,此时,学生已自然地步入了真探究的轨道。在思维处于高效运动的状态下。新知呼之欲出。
  
  三、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感悟
  
  由于极端数据的存在,学生们否定了“平均数”,并自然地产生了寻找新数来表示“一般水平”的欲望,在部分学生提出用处于中间位置的"118"来表示“一般水平”时,教师没有就此揭示中位数的概念,而是变换极端数据的大小,让学生感悟平均数的变与"118"的不变。在对比中充分感悟到“118”不受极端数据影响这一重要特点,此时中位数的内涵已印入了学生的内心深处,新知的学习只剩下了一个虚幻的名称而已,此时再揭开中位数的面纱就显得自然、合理、流畅。
  “对比感悟”贯穿了整个过程,教师处心积虑地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条件,营造感悟的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感悟的状态,步入了自主学习的轨道。“对比感悟”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了有机交融。让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彰显,让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再流于形式,让浓浓的数学味弥漫了整个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切从童年开始    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颗白松的种子。如果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也许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可是如果它是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可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几句话。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一个良好的生态性文学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1984年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克里斯蒂娜·诺斯特林格,在谈到她为儿童写作的一个“理想支柱”时说:“既然他们(孩子们)生长于斯的环境不鼓励
课程改革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认为:只有把问题上升为“课题”,才能集聚问题、分享智慧、攻坚克难,在课程改革中留下自己的足印;只有把“课题”进行“理性整合”,才能让课题研究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走出校本化发展之路。《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课题。该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立项
一、面对学生的“似乎会”。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内在原理。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和感悟。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家庭教育对他们学习的前期影响不一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也不尽相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知识还没有教,但有一部分学生“似乎会”了,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回避学生的学前基础,将“先行者”拉回“统一战线”,还是“以偏概全”,简单教教多加练练?  笔者认为,面对部分学生的“似乎
期刊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对教育价值、教学质量、教学品质、教学个性和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然而。一些老师尽管知道自己的教学有待完善。然而不知道从何入手,总是在理念上打圈圈,实践上下不了地,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始终是两张皮。一些老师稀里糊涂地教,盲目地学,今天学习这个名师,明天学习那个名师,学到的大多为环节、技巧或技术性的操作,始终进步不大。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分析名师的学生立
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属马,天生是一个喜欢行走的人。从1987到2009,一晃已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行走了20多年。如今,他不仅是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还是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对他来说,荣誉是一种奖赏,更是一种见证。奖赏的是他行走的执着,见证的是他行走的姿态。  他是一个在行走中喜欢读书的人——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自己首先应是一
从教学实际来看,各学科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本学科特有的较为“显性”的学科知识、技能、策略、方法等目标颇为关注,也容易“拿捏”尺度。但是,从培养完整的人的角度来看,学科教学的目标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因为“在狭隘的学科观念背景下,过分地局限于本学科知识与内容,不仅会禁锢教师自身思想的自由驰骋,也不利于我们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具有雄浑浩博的哲学气质的人才”。“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把教学过程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山的体悟,其实,解读文本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你站的视角不一样,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我也试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说之。    一、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阅读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改写的。《水浒传》全书通过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
名师档案  蔡宏圣,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1999年起参加苏教版义务教育大纲小学数学教材修订工作,2000年起参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的编写。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和《江苏教育》等教育类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深刻、新颖、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鲜明。目前,专业研究方向是“和谐,让数学的教与学更美好”。    课前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