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源流重自修等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至今日,在中国太极拳界,对于何为太极拳?何为太极拳指导理论?何为太极拳规矩?无有共识。
  因此,对于太极拳源流,一说张三丰,一说陈王庭,将是永远如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太极拳虽然没有统一共识的“规矩”,但各派太极拳都有各自的“规矩”。
  因此,对于中国太极拳未来的走向,笔者的浅见是:放弃源流考证,重在各自修炼。
  纵观各派太极拳目下状况:
  陈氏太极拳以注重技击著称,“英雄本色不变”,未来走向定是一如既往。
  杨氏太极拳与进俱进,多年来一直注重表演竞赛,大力推广拳剑刀,可以预见,未来走向将是仍然如此。
  对于武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笔者了解甚微,依稀感到的是十分重视拳理细腻的研究和“内在”功夫的精微探索,其未来走向仍然会代代传承且光而大之。
  凡国家推广套路,对于全民健身功不可没,国家套路演练者将会越来越多。
  中国太极拳界,信仰张三丰者,不会认可陈王庭;信奉陈王庭者,也不会崇拜张三丰。可以预料和断言的是,这个客观事实将永远如此,任何时候也无法改变。因此中国太极拳界,应面对现实,承认客观,放眼未来,中国太极拳未来的走向应当是,放弃意义和价值不大的源流考证之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本门派太极拳学问研究与修炼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中国太极拳“万紫千红”的现状令人欣喜,中国太极拳“千红万紫”的未来更令人向往。
  形意拳中的“两手并一手” 马明池 王春华
  编者。本文对形意拳劈拳的一种练法提出异议,值得有兴趣者关注。
  各派拳术各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及修炼方式,即使同一拳术,也由于传承不同,领悟不同,理解不同等,在练法上而有所差异,例如河北派形意拳各支系的练法也不尽相同。
  如:形意拳中的劈拳,很多习练者是由三体式单手(左手)上钻、前脚外摆,然后上右脚,后手(右手)由小腹部上抬钻劈。从健身角度讲可以,而从技击角度讲,我们认为不妥。我们师傅曾讲:“任凭你前后手,不如我两手并一手。”这里的“两手并一手”并不是指两手相齐,而是指两手距很近。即如上述劈拳,在上步起钻时,前手(左手)在前,后手(右手)附在右小臂处一同上钻,而不是让后手护在小腹部。这样做的好处有四:一是周身紧凑,二是合劲加大,三是防护严密,四是出手迅速。
  再如崩拳回身,也叫狸猫倒上树,有的习练者是转过身来后,再单手钻拳、提腿前踹。而我们的练法则仍是“两手并一手”,即打到右崩拳后,随着身体往后拧转,右小臂上抬,左手附右小臂处,望眉斩肩、拳从口出,同时提右脚前踹,一气呵成,龙形式落定。这样攻防一体,也更符合“顾打合一”的形意拳思想,体现“顾打合一”的风格特点。以上为笔者拙见,与武林前辈和同道朋友商榷。
其他文献
2013年6月2日,论坛圆满结束后,武术名家们赴平遥宋氏形意拳培训中心观摩交流,并进行了精彩的武术展示。  平遥宋氏形意拳培训中心由平遥宋氏形意拳协会会长郝绍华创办。郝绍华十余年来在平遥传授了近300名弟子,为宋氏形意拳的传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和弟子们为大家展示了平遥宋氏形意拳械。郝绍华演练了宋氏形意拳盘根功法、宋氏形意太极拳和内功金罡掌。他的弟子毋晓杰、董海伟演练了刀盾棍对练,梁文海演练了麟
期刊
编者:这是一篇由西安邮发的评述性稿件,文中对武术散打技术的评论,或如作者在来稿中附言:“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一点浅薄认识,不足挂齿”,但本刊欢迎这样有的放矢,与当前武术运动现实联系紧密的评述性文章。本刊同意作者附言中的另一句话:“此文只想抛砖引玉,打开武术界能人志士的‘话匣子’,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关心武术!”  2013年3月13日,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揭幕战将在西安市泾渭新区体育馆拉开
期刊
黄震寰教授生于1933年,自幼随名师学习太极拳,至今已有60多个春秋了。自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与科研岗位上退休之后,黄教授就一直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根据自己的太极拳修炼经验,加上对太极拳经典理论与道家修炼经典的研究,黄教授创编了一套独特的太极内功修炼体系。以下是在他首次到访西班牙时,我们对他进行的采访。  问:您是怎样开始学习太极拳的?能介绍一下您的师父吗?  答:我1933年出生于上海,我年幼
期刊
图示小花刀,是陕西长安大学体育部罗名花老师所创编的小花拳械系列小套路中的第二套。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短小精悍;易学、易记、易练、易表演;既不失传统武术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武术的风尚;可以将长拳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风格特点充分展示,同时也包含了三种手型和五大步型以及刀的劈、砍、撩、挂、刺、缠头、裹脑,可将长拳系列拳械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名花老师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连年荣获陕西省武术比赛的单项
期刊
心意六合拳古称六合拳,又称心意拳,是明末清初武术家山西蒲州姬际可(字龙峰)武夫子所创,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精巧严密,义理深奥,朴实无华,传承严格,历代传人不夥,并遵循着“拳打千年不变形”的遗训,势势体现着古拙豪放。《心意六合拳谱》曰:“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做身法。此捶名日七捶:斩、捷、裹、挎、挑、领、鹰捉,出势虎扑,把把鹰捉”(笔者注:“虎扑鹰捉”为一把拳)。心
期刊
形意统一拳,郭汉之先生学于梁兴华先生。梁兴华先生,时为隐士,世人仅知其曾为清末翰林,文武全才,不知原籍,其他亦不详。  郭汉之先生(1882-1980),天津人,得李存义开蒙形意拳,后拜尚云祥为师,还得到过孙禄堂和刘文华的传授。后遇高人隐士梁兴华先生,得学形意拳二步功法——形意统一拳,拳艺大进。郭汉之先生从梁兴华先生学的形意统一拳,为形意拳的二步功法,自兹后用心钻研,拳艺大进,并终生习练,对拳理等
期刊
一、“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是清代以前传流下的拳谱  乾隆年间抄本《武备真传》一书所载的“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是清代以前传流下的拳谱,由许青云于乾隆二十七年重新辑录。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该书的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显示出其绝非清代产物。这对于消弭后世抄本的有关“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渊源的讹传、对于正确深入研究罗汉行功短打以及螳螂拳的历史沿革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一,该书的“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
期刊
每天拂晓,在山东省新泰市罗马广场上有一位七十余岁的武师,他舞动春秋大刀,气势磅礴;运起鞭杆,犹如蛟龙缠身;演练起太极拳,宛若长江大河,波涛汹涌、功力浑厚。他就是李继科,1941年生,新泰高崖村人,武术六段。李老身世坎坷,自幼酷爱武术,磨练成做事严谨,坚忍不拔,奋进不已的性格。这种可贵的品格使得他的人生非常精彩:武技精湛、生意兴隆、子女出息、朋友众多。  1991年,已50岁的他从师于一位曹姓武师,
期刊
在辽宁省大连市流传至今的拳种,以五行通背拳、燕青拳、迷宗拳最为盛行,而五行通背拳又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门派,号称“燕北大侠”的修剑痴即精研此拳,武术造诣极深。  修剑痴,原名修建池,又名修明,字燕侬。满族,河北省固安县修辛庄人,生于1883年6月24日,幼年聪慧好学,崇文尚武,家道殷实,先练习长拳、形意拳,少年时拜河北通背名师、祁派第三代传人许天和为师专修通背拳,艺成后在京津一带广结武林高手,博采众家
期刊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是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建设而编写的,是中国武术段位制教学与考试用书,其包括《武德与武术礼仪》、《中国武术史》、《武术概论》、3册理论,12个拳种: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吴、武、孙式)、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戳脚、翻子拳、八极拳、螳螂拳、五祖拳、咏春拳和3种器械(剑术、短棍、二节棍)以及不受拳种限制的《趣味武术》、《武术功法》、《滋味防身术》。  本套教程,在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