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传递“爱”的小纸条?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岁儿子“窝里横”,怎么办?
  江苏扬州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3岁了,在家蛮不讲理,经常跟我们对着干,可在外面却老实许多,非常乖巧,是典型的“窝里横”。我也是外弱内强的性格,由于胆小,对外人不敢太凶,对家人却又凶又发脾气。没想到宝宝也遗传这样的性格,我要怎么帮助儿子改变呢?
  答:“窝里横”在很多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出现过,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有时候也会在家人面前肆无忌惮,在外人面前知书达理。这其实是人本性的一部分,我们觉得家人不会跟我们计较,无论怎样撒泼,家人还是家人,他们会接纳自己,最多是当下生气,过后也会原谅自己。这个时候我们行为的指导原则更多是怎么快乐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做。而在外人面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行为的指导原则是怎样做才会在别人眼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常常无意识的按照他人的期望扮演自己,而不是本来的自己。
  对于一个刚3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孩子在平常的观察中明白了越是耍横的行为越能影响家长。比如,当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在地上打滚。如果长辈们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就会有人为了平息“冲突”,而满足孩子的需求。间接的获益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行为很有力量。当以后有类似需求的时候,就会再次使出这个“招式”来。而当孩子在外面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耍横没用,可能不被其他人喜欢,可能会遭到小朋友的排挤,于是孩子在外面就会老实得多。
  这位家长的困惑是把孩子的这些表现和自己的性格联系起来,甚至想到遗传的因素,而非很多孩子的共同规律。家长对于自己胆小的性格并不接纳,认为胆小不好。其实,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胆小可以让我们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保护自己,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因此,家长无需去改变孩子的性格,而是当孩子与他人产生冲突时,教会孩子如何有效的解决冲突。
  如何处理孩子传递“爱”的小纸条?
  山东日照市一家长来信咨询:老师将我和一名男生的家长叫到了学校,原来12岁的女儿和这个男孩在课堂上传递小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你是否也爱我?我的心你不懂吗?好好猜猜吧。了解情况之后,我很生气,不知道说什么好。女儿这么小,怎么会有这种举动?请问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这种“爱”的小纸条呢?
  答:孩子对于爱的解读,与我们成人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成人在讲爱的时候,常常会和刻骨铭心、牵肠挂肚的情感纠葛联系起来,甚至我们会跟情爱、性爱这样的词汇产生联想。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家长的恐慌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孩子之间表达爱更多的意义是,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放学回家,你是否愿意和我同桌,相互赠送代表两人关系的礼物。这样做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终于与众不同了,也有的小学生把这个当作自豪的资本,以获取别人的赞赏。
  家长的焦虑源自对孩子的了解滞后于孩子的发展。就是说,孩子其实在不断成长变化,而家长还停留在过去的认知。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的性心理会开始发展。表现为开始关注异性,喜欢的对象容易投注到异性身上。男孩欣赏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漂亮的女孩,女孩欣赏的是那些帅气干净的男孩。当我们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时,首先对孩子给予肯定,肯定孩子长大了,会欣赏异性美了。同时告诉孩子这样的美一定要好好的珍惜。珍惜的方式就像酿造美酒一样,将酒存封在地下多年,最后才会香飘四溢。所以,女孩可以把这个纸条放在自己的抽屉和日记里好好珍藏,多年后再来欣赏和感受这份美。家长还可以和教师沟通,在班上开展更多关于男孩女孩如何交往的主题班会,让同伴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影响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多与其他男同学交往,一旦孩子扩大了异性交往的范围,就不会在某个男同学身上集中更多的注意力,还会在和其他男同学的比较中,削弱那个特定男孩的光环和对他的心理感觉。
  (作者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又是一个周末,把最后一批孩子送到学校大门口。只见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兴奋地扑到家长们的怀中,家长们则忙不迭地接过书包,无论大人小孩都是一脸的幸福。我暗暗思忖:这就是亲情啊,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在孩子眼中,爸爸妈妈都是世界上最最亲爱的人。   几分钟后,刚刚还闹腾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带着一周的疲倦慢慢往车棚走去,不时有刚打扫完卫生的小朋友跟我打招呼:“老师再见!”微笑着点点头和他们
期刊
放假回家,信手翻阅到一本书——《给您一只金手指》,听爸爸说,他参与了这本书的编写,我自然是要一口气读下去的,一个个教育故事跃然纸上,专家的点评也常常让我感同身受,原来父母教育我们也是有技巧的。   读着读着,缪建东教授的一句话让我放慢了阅读的节奏:“注重家庭整体学习氛围的营造。父母的交往,父母的对话均有可能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转变孩子的学习观念。”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段学习经历。   我
期刊
众所周知,黄豆中含有高品质的蛋白质,还富含维生素A、B、D、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多种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氨基酸,是理想的补益食疗之品。现在,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在家里打豆浆喝,每次剩下的豆渣是不是都会倒掉呢?实在太可惜,因为豆渣里依旧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呢,那怎么才能让它变身为诱人的美食呢?跟我来学学吧!    卡通豆渣饼  原料:豆渣150克、糯米粉100克、鸡蛋2个、水50克、油10克  
期刊
张怡筠还记得被妈妈满屋子追打的日子。  那时,她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虽然是女孩,却比两个弟弟还要顽皮。在家里砸了碗碟,在学校考试不及格,欺负邻居小朋友……每到这时,妈妈美丽的大眼睛里就燃着熊熊怒火。怡筠深知妈妈脾气,心里暗数:1、2、3,跑!拔腿就逃,身后,妈妈拿着拖鞋追了上来。  小怡筠也玩过花样想躲避惩罚。好多次,妈妈还没动手,她的眼泪已经滴滴答答往下落,配着她楚楚可怜的小脸蛋,完全是《苦儿
期刊
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发展各种智力、能力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1  关键期的概念最早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的。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易再出现
期刊
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儿童预防接种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重要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可使儿童获得对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这对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特请社区医生、年轻妈妈和小学教师,  讲述他们身边预防接种的故事。  希望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  加强父母的责任意识,适时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让孩子享受健康的未来。    接种时,那位焦虑
期刊
怎样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江苏南通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女儿马上要上大班了,是小区里孩子群的“老大”,可她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玩时,总是纷争不断,而且还欺负人。这样的个性,以后怎么和他人相处?  答: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眼中的小不点,已经是弟弟妹妹眼中的大人物了,可当个好“老大”不是一件与生俱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它和孩子的共情能力有关。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别人
期刊
刘天宇,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会外联部长,2012年3月被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  “精英意识、领袖气质”是班主任张老师对他的评价。那么,在刘天宇优秀的背后,其成长经历又是怎么样的呢?  刘天宇的妈妈和爸爸性格都比较温和,刘家教育孩子的事主要落在刘妈妈身上,她属于严父慈母一肩挑。这位表面柔弱的妈妈其实很有些教子的大智慧,她既是孩子心灵的按摩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指导师。刘天宇的成功,与妈妈的教导
期刊
中医学认为脚底部有很多重要穴位,直接影响到人体各个部位的健康,为小宝贝选双好的童鞋是不容忽视的大事。因此,专家提醒家长不要走进以下选鞋误区:   误区一:鞋帮、鞋面越软越好   由于儿童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
期刊
孩子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理需求,最初的探索期是1岁半至3岁。在孩子刚刚萌发出强烈探索欲望时,家长尤其要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探索的心理需求。这个时候的他们不再像婴儿时那么弱小而不得不完全依赖于别人,他们的各种能力逐渐发展了起来。周围的一切事物对他们而言都充满着新鲜感,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有智慧的家长会充分满足这个阶段孩子探索的心理需求,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却做出了相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