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裔数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首要因素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兴趣。有了兴趣苦就不苦了,变成乐了,到了这种境地,一切都变得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起学生的内动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改造自己主体结构的活动,人类文化成果就能渗入自己的“主观状态”,从而脱去它的外在性,变成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和发展源泉。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思维严谨、逻辑严密的科学。其看起来更显得枯燥乏味,因而,许多学生畏惧数学、逃避数学,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显得重要。
  1. 揭示知识矛盾,引起认识冲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原有知识经验与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萌发一种力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揭示知识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促使其实现原有知识经验和新信息的重新组合。例如,我在教学“负数的引入”这一课中,在没有预习的前提下,出示了温度计的模型。并提问“零上5度”记做“5度”但当我提出“零下5度”来表示,就出现了用同一个数“表示不同意义”的两个量,这显然是不行的。如果再从已有知识中找,怎么也找不出来,学生“内心”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迫切需要“制造”一种新数,这样学生解决矛盾的愿望油然而生。这个时候讲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 围绕知识关键,巧妙设计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难,引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探讨的兴趣。
  例如,第九届国际教育大会2001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会议期间,日本的一位教师上了一堂六年级的教学课,主题是学生熟悉的正方体。课前每一个同学桌上放着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红色正方体,对同学们说:“这是一个正方体,它是什么颜色?对,红色,注意,一会儿我把它变成蓝色。”然后,教师请一个同学撑开黑色的塑料袋,把红色的正方体放进这个塑料袋里,用手摆弄几下,再拿出来,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正方体。教师并适时提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变戏法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疑问与好奇心,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最终在学生迫切期待的心情下,最终在探究讨论途径中解决了问题。
  3. 根据知识特色,充分开展游戏活动
  苏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这样,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游戏活动基于本身的特点,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使学生情绪和思维始终处于奋发和活跃状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我校开展的观看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片的教研活动中,在《机会均等与不等》的一课中,这位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首先,拿出装有乒乓球的三个箱子,1号箱子中全是红色的,2号箱子全是黄色的,3号箱子中又有红色的又有黄色的。不过,这些只有教师知道,而且箱子是封闭的,只能伸进手,但看不见里面的颜色。教师说明情况,让学生用手摸,并说明摸出红球者为胜。通过几组同学实验后,学生渐渐的感觉到了三个箱子中的情况,但不敢完全确定,最后打开箱子一看,果然是这样的。这样使学生明确要摸出红球的三种情况,这时教师给出了必然条件、偶然事件等有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抛一个硬币,并记录出正反面的次数(一组十次,可抛几组),抛两个硬币,记录一正一反、两正两反出现的次数,并最后总结出现正面的次数占抛数的比例与一正一反出现的次数占抛数的比例,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是有规律的。最后,再让学生在装有10个红球,10个黄球的箱子中,与装有5个红球,15个黄球的箱子中摸,并记录红球出现的次数,而且让学生自由选择红、黄球的个数来实验,最后得出规律。就这样,整个课堂在情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渗透在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中,寓教于乐。使学生永远停留在快乐有趣的状态中,而进入一种积极思考、思想升华的创造境界。并且,这样做,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亲自操作,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依靠知识本身的魅力,增强数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奋区,吸引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索,不但减轻了学习负担,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须做到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活动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千万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本人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的几
期刊
【摘要】实验是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灵活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关键词】化学;实验;技能;方法;潜能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期刊
当前,占有较大比例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听课抓不住重点,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一长,学业成绩越来越差。部分教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以自己实干、苦干,用重复多次出现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结果呢,学生成天作业成山,做得筋疲力尽,产生了厌学;教师成天作业如山,改得人所不愿,学生考不出好成绩,教师辛苦劳而无功。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厌学的大多数学生,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差,不愿自
期刊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由各种能力综合而成的。智力因素在诸多能力中起决定作用。很难想像,智力水平低,不善于观察,缺乏记忆积累,想像贫乏,思维混乱的人能写出好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发展。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抓住这一突破口,也就不难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了。  研究和事实都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思维。虽然一般来说,这种创造思维只是广义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特别是基层学校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放手课堂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不去引领学生作深入交流,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实施个性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指导和引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个性化阅读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期刊
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生长发育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科学基本概念时,往往会觉得科学概念很抽象,很难把握其核心含义,难以理解和掌握。而类比法可以把陌生的未知的对象和熟悉的已知的对象进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升华到抽象,帮助学生把握科学概念,有效的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  1. 类比的几种主要类型  1.1 科学类比  科学类比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类比。其结论要比经验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相当程度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状况提出来的,目的是改变高中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化学知识,是任何手段都无法取代的。本文从各种化学实验方法入手,对探索性实验进行了浅析,以期与大家共同切磋。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形象具体;探索性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