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文学教育的比较阅读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个鲜活的过程,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文章,对它们进行整合调配。或将不同作家相似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将同一个作家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因为通过比较,找出相同,可以发现共性;找出相异,容易发现个性。而共性和个性的发现,就是理解深化的标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若能引导学生借助“比较”进行巧妙开掘,定会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才会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才会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
  以下我就以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蒲松龄的《促织》为例来谈一谈文学教育的比较阅读法。
  不同的国度,异样的空间,两个素不相识的作家,却使用了相同的模式,表达了相近的思想,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匪夷所思却又让人心酸的“异形世界”。
  一、内容的比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部作品的简要内容:《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发表于1912年的一篇德语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此小说讲述了推销员格里高尔长年在外奔波,从事旅行推销,很累人。为的是还清父母欠下的债。所以他只能低三下四、谨小慎微,惟恐被老板开除。因此,当他一早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甲虫,却无力改变。他的家人却嫌恶他,他最终在孤独寂寞中死去。《促织》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因为皇宫内斗蟋蟀流行,地方官便让下级都要捉蟋蟀上交,成名便被分派到这样的任务,因为民间高价卖蟋蟀,他家没有钱,只好自己捉蟋蟀,他们求仙在仙人指示的地方捉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蟋蟀。成名一家以为这次能顺利过关,不料成名年幼的儿子因贪玩放走了蟋蟀,成子害怕而投井自尽,幸而未死却昏迷不醒。第二天成名在家发现了一只小蟋蟀,在与人斗蟋蟀的过程中发现它战无不胜。成名因它的善斗受到了重赏,其后平步青云,大富大贵。而他的儿子也醒来,却说他自己变成了一个轻快而善斗的蟋蟀。
  由以上内容不难看到,无论是格里高尔还是成名之子他们都由人变成了虫,这是两个异化的世界,在异化的世界里他们的结局一个孤独死去一个成功醒转。
  二、人物设置上的比较
  这两个家庭所处的社会关系非常相似。发生变形的主体都是一个家庭中儿子的角色。他们都是在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或是恐惧的情况下发生变形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最普通的推销员,每天必须兢兢业业的上班,不能有任何一点偷懒和怠惰。他发现自己变甲虫并起不了床时,公司的秘书主任亲自到他们家来催促,并表示不能相信他是因病请假的。《促織》中的成名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小官吏,由于生性善良不忍心欺压百姓,只能自己上交蟋蟀,买蟋蟀需要出高昂的费用,家里没有钱。但是交不出蟋蟀又要被上级毒打,成名一家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抓来的那只蟋蟀就成了他们一家最后的一线生机。所以当他儿子放走了蟋蟀时一家人很是恐惧以至于成名之子去求死以求得父亲的原谅。这两个家庭都在整个社会的挤压之下不断挣扎,却无力反抗。
  三、使用手法上的比较
  在《促织》和《变形记》的故事中,最明显的便是主人公的生活与人际关系的设置,在这一点上两篇作品非常的相似。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作者详写了父亲的震怒、母亲的惶恐以及妹妹的冷漠,甚至于在格里高尔在孤独死去之时,全家竟然同时获得了一种久违的安宁与开心的情绪。其实作品中的所有人都变形了,无论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还是来自人性中的虚伪自私,全家人脱去了靠着某种利益关系维持着的伪善的外衣,而露出了本来的虚伪冷漠的面目,这样脆弱而势利的家庭关系在变形后显得一览无遗。同样的,《促织》中当成名之子放走了蟋蟀时,母亲很恐惧并严厉责骂了他,面对儿子投井昏迷,成名只是经历了很短暂的痛苦,就不再把儿子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专注于想办法怎么再找到一只蟋蟀来向上级交差。
  然而《变形记》以格里高尔的意识流形式展开,将他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当他临死之前,“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格里高尔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家人的残忍冷漠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人对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温暖与希望的执著追求。但是在《促织》中,当最终成名的儿子在化为蟋蟀成就了全家之后清醒过来时,他说自己变成了一只蟋蟀,轻巧而善斗,充分说明了在化身为虫的过程中,他仍然能够保持人类的意识。但无论是他还是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后便丧失了话语的能力呈现出一种完全失语的状态,和外部世界不能达成沟通。他们心怀美好的愿望却无法表达,这象征着这样一种人类最单纯自然的愿望在一个黑暗时代的难以实现,人性中最自私冷酷的一面被社会利益,道德堕落的风气无限放大,使得一种人类的本真纯良只能在这个世界中失语。而这两篇小说的结局,虽然一个死了,一个活了,却都体现出了同样的消极思想,就是人对黑暗社会的无能为力,人在社会压力之下的无奈的变形异化。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变形记》和《促织》这二者虽然相隔年代久远,国度不同,但它们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人的“异化”的悲剧。至此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活的思维,有了相应的回应,能够在比较中得到更多的新东西。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独到的比较点,适时加以比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幼儿教师语言能力构建的意义  教师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一种专业化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不仅包含生活口语和书面语言,也应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准确形象的语言。  1.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述能激起幼儿学习说话的兴趣  2.教师形象地语言表述能启发幼儿学习探究的能力  3.教师标准的语言表述是培养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榜样  教师语言能力的建构对幼儿来
期刊
一、环境支持策略  1.提供丰富、多变的物质环境,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安全的场地、符合游戏的活动场景、体育活动器械布置等。提供丰富、多变的物质环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建立活动兴趣,巧妙的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参与到体育游戏之中。幼儿是在“动”中学,在“动”中发展的,要充分设计、利用活动材料,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以身体“动”促进头脑“动”, 以头脑“动”
期刊
一、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1.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因素  学科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切入点。以我所教的初中英语为例,是一门语言学科,涉及社会、科学、历史和地理以及外国文化等方方面面。课本中像有些内容涉及文明礼貌、孝敬父母、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主题,大量文章都蕴含着重要的教育素材。德育渗透就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逐步实现的。因
期刊
一、入则孝  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孝”,首先强调学生要对父母有一颗恭敬之心,包括在言语上要有分寸,态度上要柔和,行为上要谨慎。在《弟子规》中,从“父母呼,应勿缓”至“事死者,如事生”共四十二句全面提出了孝亲教育的详尽内容。  当学生们真正懂得了恭敬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时,他们就能够对一切人、事、物自然而然地恭敬,其人生道路
期刊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指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关于一些重要元素和有代表性物质的存在、性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的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以来,高中化学教材中必修1的三、四章,必修2、选修5的有机化学,都直接涉及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所占比例较重,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都不理想,高一学生学起来难记易忘,能记的也记不牢,导致课堂听讲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那么,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充分
期刊
高中生的阅读及理解能力如何,相信所有一线教师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初中生水平。更有甚者,认为如今的高中生水平和小学生无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导致快餐文化的盛行;另一方面,手机的普及让学生不愿阅读书籍等。那么究竟现在的高中生阅读情况如何呢?  一、学生的阅读及理解现状  笔者对本校高二年级1756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得知:阅读课外名家名篇
期刊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是当前中国家庭的主要特点,物质生活的宽裕,父母,祖父母的疼爱有加,以及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良等多种原因,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结互助的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团队意识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还没有完全的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抓住塑造学生性格的黄金时间段来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及其它的一些原因,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因此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课堂的注意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堂 注意力 兴趣 习惯  课堂注意力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反映、关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在课堂
期刊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写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好字,同时与其他学科配合,共同担负着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发展智能、增进身心健康、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教育部在2011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
期刊
一、教学什么——突出阅读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训练  课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加强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语言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侧重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解即表达方法的领悟。语言积累:既是对词、句、段、篇等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是对规范语言模式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语言运用:积极创设语言转化的机会,强化语言的运用,将学到的语言模式、或语言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