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结合了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支架式教学因其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性、开放互动性、引导探索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基于微课的支架式教学设计实践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实际落脚点,设计支架式的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前期分析、支架式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分析这四个方面展开,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重庆城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科学和城市景观价值。开展以“城墙文化”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以“渝中古城墙”为切入点,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目标、课程的内容选择、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进行尝试与探索,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素养、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知识。随着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数学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开始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分析了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数学文化的渗透现状、数学文化的价值,并从教师、教材、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以期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渗透数学文化提供指导。
当前,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与日俱增,网络短视频的“碎片化”“视觉化”“交互性”的特点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由量变趋向质变.
公共精神是未来合格公民的核心品质。在学习生活中,公共精神的培育是多元呈现、合力生成的。为促进学生公共精神的生成、优化,教师应该尝试着创设道德学习场景,强化公共精神习养;培养公民自主意识,兼具德性、理性、个性;丰富公民教育活动,确立基本公共理念。
“读写分离”模式是我国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之一,然而该教学模式弊端重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没能得到有效提高。文章依据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图式理论,从读前、读中、读后、写作和写后这五个环节对传统“读写分离”教学模式和新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对比分析,阐释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新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可为中学英语教师的读写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广西合浦县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发掘合浦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资源,将其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课程资源多样化,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语文教材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世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所蕴含的性别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深刻且长远。然而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形象比重较低、缺乏时代性、刻板化。因此建议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不仅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还应思考隐含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文化内涵,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选择和重组改造,将其融入幼儿园活动中,以课程整合的路径建构系统化的园本课程,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作用。
小学阶段,将PBL教学模式贯彻实施于数学演绎推理,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下发现“证据”基础、探究操作中推理“证据”联系、交流分享上研讨“证据”结果,有效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及演绎推理能力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结合学校开展“绿水青山中的劳动实践活动”的研究,北京市怀柔区宝山小学于近日举办“青山绿水话农耕,乡间沃土乐躬行”走进劳动教育基地活动,区教委小教科科长于海军、宝山镇教育助理科长于青俠及部分家长代表受邀参加活动。  活动前,学校反复研讨并结合学生实践需求,将“知行园”划分为六个区域:特色葫芦种植区、域内农耕种植区、科技种植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