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但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一些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具有省力性和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的表现出来。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学生在人生之旅上不断获得成功,尝试记录思考过程。
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读题、看清符号、书写规范等方面的习惯。这些习惯的指导和落实很重要,那除了这些一般的常规的习惯之外。在新型的课堂上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培养的新习惯呢?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发言也非常精彩。一般来说,学生在脑子里的思考充其量也就一两种方法,怎样让学生有了一种想法以后养成继续思考的习惯呢?课堂上虽然你说我说很热闹,也许有的学生在听过几个同学的发言后已经把前面学生的发言给忘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思考:能不能让一年级的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呢?也许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这个要求太高了,但只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还是可以做到的。首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课堂记录本,并且知道这本本子的意义;其次,只要有适合记录的内容,就放手让学生去写。例如,学习分与合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个数的分与合;最后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老师要带领学生一直坚持这样去做。而且学会记录也不是一节课的任务,慢慢地,学生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个要求的理解就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这样一个新习惯在日常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之下就显得没有那么困难了。
1 培养学生反思习债
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新授完毕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独到的优势,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比较从容地驾驭数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生活问题。小学数学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深刻地反映了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理解“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小学六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数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而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不宜要求过高。据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应遵循下列模式:操作——体验——领悟——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师掌握深层的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操作是指表层知识的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表层知识,才能掌握深层知识。领悟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所悟,有所体会。
2、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帮助学生用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计算方法,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帮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出计算方法。通过循环往复地使用“转化”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3、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三、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练习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我们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内,去钻研,思考与探索。
1、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思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开始的。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注重实际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例如教学9的组成,怎样使学生比较容易的学会9的组成呢?我是分两步进行教学的:(1)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依次排开,教师指导说:“最左边的这根向外移动一下,数一数,9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9分成了1和8。”教师再问:“再向外移一根,现在9分成了几和几?”学生立即回答:“9分成了2和7。”那么按照这个方法,你能不能找到9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自己动手试一试。当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之后,他们通过操作,很快得到9的组成是:1和8,2和7,3和6,4和5。(2)指出刚才通过操作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出了9的组成,然后请学生摆小棒,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出9的组成。学生再次操作,9的组成还可以表示成8和1,7和2,6和3。5和4。教师把学生找到的9的组成板书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别的方法表示9的组成呢?请你们摆小棒找一找。”学生求知的欲望被调动起来,自觉的摆小棒寻求答案。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按照1和8,8和1,2和7,7和2,3和6,6和3,4和5,5和4这样一组一组的方式也可以表示9的组成。在有顺序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9的组成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动机。数学教学,特别要求教师重视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各种教学情境,这也是教师创新教学艺术的精华。电化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强、清晰度高、节奏快的特点,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知识。如教学“8加几”时,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一个游戏,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动画的大象,大象鼻子上挂着一个大牌字,牌子上是计算题,摇摇摆摆的走出来,接着大象说:“小朋友,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拿出和我算式答案一样的数字,你就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积极的在自己的数字卡片上拿出相应的数字,于是大象点点头说“对,你是我的好朋友。”做完一道题后,黑板上的题目再换一道。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高速而有效的进行着计算训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学的轻松愉快。情境的创设还包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学生在心情愉快,没有压力下才容易萌发创造力。,我们通过以上方法,在孩子心灵中捕下创新的种子,发挥他们主体地位,推动整个素质教育的更好的发展。
一、培养一些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具有省力性和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的表现出来。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学生在人生之旅上不断获得成功,尝试记录思考过程。
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仔细读题、看清符号、书写规范等方面的习惯。这些习惯的指导和落实很重要,那除了这些一般的常规的习惯之外。在新型的课堂上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培养的新习惯呢?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发言也非常精彩。一般来说,学生在脑子里的思考充其量也就一两种方法,怎样让学生有了一种想法以后养成继续思考的习惯呢?课堂上虽然你说我说很热闹,也许有的学生在听过几个同学的发言后已经把前面学生的发言给忘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思考:能不能让一年级的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呢?也许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这个要求太高了,但只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还是可以做到的。首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课堂记录本,并且知道这本本子的意义;其次,只要有适合记录的内容,就放手让学生去写。例如,学习分与合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个数的分与合;最后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老师要带领学生一直坚持这样去做。而且学会记录也不是一节课的任务,慢慢地,学生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个要求的理解就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这样一个新习惯在日常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之下就显得没有那么困难了。
1 培养学生反思习债
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新授完毕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独到的优势,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比较从容地驾驭数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生活问题。小学数学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深刻地反映了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理解“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小学六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小学数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而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不宜要求过高。据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应遵循下列模式:操作——体验——领悟——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师掌握深层的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操作是指表层知识的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表层知识,才能掌握深层知识。领悟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所悟,有所体会。
2、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帮助学生用长方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计算方法,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帮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推导出计算方法。通过循环往复地使用“转化”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3、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三、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练习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我们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内,去钻研,思考与探索。
1、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思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开始的。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注重实际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例如教学9的组成,怎样使学生比较容易的学会9的组成呢?我是分两步进行教学的:(1)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依次排开,教师指导说:“最左边的这根向外移动一下,数一数,9分成了几和几?”学生回答:“9分成了1和8。”教师再问:“再向外移一根,现在9分成了几和几?”学生立即回答:“9分成了2和7。”那么按照这个方法,你能不能找到9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自己动手试一试。当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之后,他们通过操作,很快得到9的组成是:1和8,2和7,3和6,4和5。(2)指出刚才通过操作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出了9的组成,然后请学生摆小棒,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出9的组成。学生再次操作,9的组成还可以表示成8和1,7和2,6和3。5和4。教师把学生找到的9的组成板书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别的方法表示9的组成呢?请你们摆小棒找一找。”学生求知的欲望被调动起来,自觉的摆小棒寻求答案。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按照1和8,8和1,2和7,7和2,3和6,6和3,4和5,5和4这样一组一组的方式也可以表示9的组成。在有顺序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9的组成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动机。数学教学,特别要求教师重视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各种教学情境,这也是教师创新教学艺术的精华。电化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强、清晰度高、节奏快的特点,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知识。如教学“8加几”时,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一个游戏,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动画的大象,大象鼻子上挂着一个大牌字,牌子上是计算题,摇摇摆摆的走出来,接着大象说:“小朋友,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拿出和我算式答案一样的数字,你就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积极的在自己的数字卡片上拿出相应的数字,于是大象点点头说“对,你是我的好朋友。”做完一道题后,黑板上的题目再换一道。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高速而有效的进行着计算训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学的轻松愉快。情境的创设还包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学生在心情愉快,没有压力下才容易萌发创造力。,我们通过以上方法,在孩子心灵中捕下创新的种子,发挥他们主体地位,推动整个素质教育的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