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教学中如何渗透算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 黄梅州
  一、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北师大版教材对计算教学作了精心的设计,一般都是从具体的情境进入教学内容。这对学生理解算理有很大的帮助。如我执教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一课中,教师出示一幅装修师傅贴瓷砖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引导学生思考,继而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质疑,并写出算式,说说理由。然后,学生会列出两种解法:4×9+6×9和(4+6)×9。紧接着教师提问:“6×9+4×9表示的什么意思?(6+4)×9又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学生根据情境图理解两道算式的意思,左边算式是左侧一行有4块瓷砖,一共有9行,所以是4×9,右侧一行有6块瓷砖,一共有9行,所以是6×9,那么左侧和右侧一共有多少块瓷砖,那就是4×9+6×9。而右边算式是左侧第一行有4块瓷砖,右侧第一行有6块瓷砖,那么第一行一共有(4+6)块瓷砖,而这里一共有9行(4+6)块这样的瓷砖,所以一共有多少块瓷砖是(4+6)×9。接着教师引导这两道算式都是求出这里的瓷砖数,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这时就可以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4乘9与6乘9,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先算4加6的和,再把和乘9;进而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  a×(b+c) =a×b+a×c ,把计算赋予了现实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并进行分析、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二、在知识迁移中掌握算理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技能、已经习得的态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遇到了挑战。如何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我注重让学生在数与形的结合中直观地掌握算理。在新知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张纸,然后折出1/2和1/4,进而画图,或抽象演算,接着组织反馈交流,让学生初步明确算理,即都是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实质上就是统一了计数单位,使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在练习中通过给图形涂色,从而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思维。
  三、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算理
  北师大版新教材中設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小棒、小正方块等,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表象的建立,参与到算理的探究中。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时,借助小棒让学生体会9瓶牛奶加5瓶牛奶可以用9根小棒代表9瓶牛奶,4根小棒代表4瓶牛奶,于是引导学生思考9根小棒加4根小棒可以怎么数,有的学生会发现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等于10根小棒,然后再加上剩下的4根小棒,结果等于14;也有的学生是5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等于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4根小棒,等于14。在此基础上出示计算器,让学生拨珠,1个珠子代表1瓶牛奶,然后先拨9颗珠子代表9瓶牛奶,然后再拨5颗珠子代表5瓶牛奶,当9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时,提示学生10个1是一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十,把个位的十颗珠子去掉,然后个位拨剩下的4颗珠子,表示14。(这一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出来)进而写出9+4的竖式计算,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四、在练习中巩固算理
  在计算教学课堂上,一些学生学会了算法后在练习时还是出现错误。其实这些学生还是算理不清。笔者有一次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时,一位学生在练习时把110×25的结果算成是550+220等于770,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25”中的2表示2个十,5 表示5 个1,遇到这种情况,教者不必着急,学生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算错,错在哪里。如果他本人说不清,就可以找其他同学告诉他,把这道题板书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2”和110相乘的结果应该是2200,所以2200就写在相对应的数位上。同时指出,为了书写规范、美观,末尾的“0”省略了,在纠正这个错误的同时,全班同学都得到了巩固。
  综上所述,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关键在于厘清算理。在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算理,渗透算理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能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自然、真实而有营养。
其他文献
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刻,在当前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下,课改教改之声此起彼伏,全国呈现教改课改“百花齐放”之态。但纵观所有的模式都有一个中心点:“小组合作学习”无可厚非的在课改教改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与老师们共勉,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小组合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通过夺额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掌握预习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1.要确定好预习自学目标  目标要清晰、明确,指向性强,让学生按着目标由浅入深的一个一个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备课是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把握教材,设立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关键。但是,笔者在听一些公开课甚至优质课
期刊
一、研究背景  現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课程的设置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高中化学学科的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征:前两个学年必需完成化学学科必修内容,第三个学年可补充学习选修内容,并提升三年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  在上海,学生进入高中后,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高考的一门选修科目,因此在前两年的化学必修阶段,存在两类学生,一类是选择在高三选修化学的学生,
期刊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
期刊
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国际上的物理教学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加强实验教学是国际物理教学领域中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明确的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长期存在,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接受程度一直不高。但是社会高速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需要以社会发展为时代背景,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全面推进素质
期刊
如果你不幸接了一個差班,恭喜你,你就像是要进行一次艰苦的旅行。因为每一处景点都需要你跋山涉水。而你最终将收获旅行的幸福。  初次接这样的班级,我头都大了,最高分66分,平均分53分。语文拼音一塌糊涂:有的不会标调;有的p、q、b、d不分;有的只会按顺序背诵不会写,有的甚至写出来拼音都不认识……各种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不用说生字的情况了,有的甚至连课文中一句话都读不下来。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十个头九
期刊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最终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弊端  纵观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弊端。  第一,课堂教学的静态化和統一化——学
期刊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三是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望,总之,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