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大学生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点问题。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生源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贫困大学生问题越发显得突出。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特殊,他们承受了正常学生所不能体会的压力,从而出现了各种不良的情况。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出发,以心理韧性为研究点,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探讨心理韧性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针对高职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建立心理韧性模型,以期待对贫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帮扶政策和教育途径,使贫困大学生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体的价值体系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文化冲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等矛盾不断显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大学生作为校园内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行为习惯,不仅要面对其他学生的问题,还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这就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文件的颁布,可以预见,高职在校生的人数规模将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高职贫困生的人数也将不断增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注重经济形象,内外表象不一
贫困生的家庭往往经济情况都比较困难,这导致他们承受了许多经济压力。在与普通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经济形象,特别是特困生,们都是处在经济最差,物质最缺乏的家庭。他们对于经济和物质,显得尤为渴望。在涉及到经济和物质时候,贫困生往往表现的比普通学生更加敏感,内心很渴望,但是表现出来却又显得不是那么需要,这就让老师同学有了一种虚伪的感觉,形成了在表里不一的映像。
2.人际交往手段匮乏,人际关系相对欠缺
大学是个半封闭的社会,既是校园,又有社会的触角。学生进入大学后,,社交范围扩大,不再是仅仅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即可,更是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在进入大学前,学生所处的校园基本上都是本地的生源,语言、风俗、饮食等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以相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观念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这些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贫困大学生又在某些方面特别敏感,戒备心理比较重,自我封闭,不主动与人交流,这就造成他们脱离主流群体,被边缘化。
3.心理抵抗力弱,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匮乏,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焦虑,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通过访谈,10名访谈对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心里困惑。贫困生由于经济的原因,内心往往都比较敏感,一旦敏感后就容易陷入多想的泥潭,这样心理抵抗力就弱了,就容易滋生心理问题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自我封闭、自怨自艾、自我堕落。
4.目标不明确,缺乏持久力
通过访谈,访谈者大多数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设立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就按部就班的进行校园生活,多余的一些提升自己的锻炼方式大都是勤工俭学,减径自己的生活压力。其他一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等就比较缺乏。极少部分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候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受各种环境和认为因素的影响,也慢慢的淡忘了,半途而废。
针对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提高贫困生的心理韧性。
(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原因,在三观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重中之重。意识形态决定社会行为,贫困生由于贫困,他们比其他普通学生受到更多的生存压迫、心理压力和社会关注,如果不在思想他根本的帮助他们,而仅仅是在物质上帮助,那是不够的,也只能解一时的困境。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金钱观,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贫困,让贫困生意识到一时的贫困并不代表什么,金钱的匮乏与否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全部,让他们对贫困有一个清醒而冷静的认识,接受现实,勇敢挑战,将物质贫困转化为精神财富。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未来发展可能
贫困生目标专注不够,对未来缺少计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生能否更好的发展,能否成才,对未来的迷茫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韧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影响目标制定和计划设计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可能得发展缺少一个了解,更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缺少足够的信心。为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学校可以邀请国内外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学术报告会、学生论坛等形式,介绍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再通过具体的在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的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使学生通过典型事实,了解本专业的优势,正确认识专业的崇高性,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上进性,消除社会对本专业的偏见引发的心理失衡的诱因,牢固树立专业信念,战胜在校期间的各种困难。
(三)发挥个体心理优势,强化挫折的承受能力
心理韧性的培养首先要发现和扩大个体优势,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帮助大学生心理上得到肯定,以此达到不断强化和扩张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学生处在成就动机强烈的阶段,营造多形式的舞台,让贫困生多途径的得到个人发挥。学生在自我展现过程中,自我实践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会面对挫折,克服挫折,这就加强了学生的受挫能力。鼓励贫困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个体的优势,给予发挥优势的机会,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强化和扩张优势,弥补缺点,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价值观和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冲击,学校和学生都不断在发生着变化。同时,面对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正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集中教育的方式和个别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学生韧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基本的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让他们能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状态和心理行为能有大致了解,增强抵御心理问题产生的能力。同时,设置专门的心理中心,由专业的人力人员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咨询,做到普查和个查的有机的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团体辅导,让贫困生在辅导中得到提升。
(五)开展韧性干预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干预从过去的人的缺点和脆弱性的病理性研究模式,转变为关注个人的优势和支援的健康模式。从成就动机出发,通过提高个体的内心成就感,肯定个人的优势达到个体对自己的肯定,拥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的培养,应注重平时有意识地训练,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韧性。积极开展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各种活动,比如说:高空跨越、幽洞探险等素质拓展活动,但是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防护。
关键词: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体的价值体系正在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文化冲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等矛盾不断显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大学生作为校园内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行为习惯,不仅要面对其他学生的问题,还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这就更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文件的颁布,可以预见,高职在校生的人数规模将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高职贫困生的人数也将不断增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注重经济形象,内外表象不一
贫困生的家庭往往经济情况都比较困难,这导致他们承受了许多经济压力。在与普通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经济形象,特别是特困生,们都是处在经济最差,物质最缺乏的家庭。他们对于经济和物质,显得尤为渴望。在涉及到经济和物质时候,贫困生往往表现的比普通学生更加敏感,内心很渴望,但是表现出来却又显得不是那么需要,这就让老师同学有了一种虚伪的感觉,形成了在表里不一的映像。
2.人际交往手段匮乏,人际关系相对欠缺
大学是个半封闭的社会,既是校园,又有社会的触角。学生进入大学后,,社交范围扩大,不再是仅仅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即可,更是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在进入大学前,学生所处的校园基本上都是本地的生源,语言、风俗、饮食等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以相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观念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这些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贫困大学生又在某些方面特别敏感,戒备心理比较重,自我封闭,不主动与人交流,这就造成他们脱离主流群体,被边缘化。
3.心理抵抗力弱,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匮乏,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焦虑,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通过访谈,10名访谈对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心里困惑。贫困生由于经济的原因,内心往往都比较敏感,一旦敏感后就容易陷入多想的泥潭,这样心理抵抗力就弱了,就容易滋生心理问题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自我封闭、自怨自艾、自我堕落。
4.目标不明确,缺乏持久力
通过访谈,访谈者大多数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设立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就按部就班的进行校园生活,多余的一些提升自己的锻炼方式大都是勤工俭学,减径自己的生活压力。其他一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等就比较缺乏。极少部分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候就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受各种环境和认为因素的影响,也慢慢的淡忘了,半途而废。
针对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提高贫困生的心理韧性。
(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原因,在三观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重中之重。意识形态决定社会行为,贫困生由于贫困,他们比其他普通学生受到更多的生存压迫、心理压力和社会关注,如果不在思想他根本的帮助他们,而仅仅是在物质上帮助,那是不够的,也只能解一时的困境。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金钱观,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贫困,让贫困生意识到一时的贫困并不代表什么,金钱的匮乏与否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全部,让他们对贫困有一个清醒而冷静的认识,接受现实,勇敢挑战,将物质贫困转化为精神财富。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未来发展可能
贫困生目标专注不够,对未来缺少计划,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生能否更好的发展,能否成才,对未来的迷茫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韧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影响目标制定和计划设计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可能得发展缺少一个了解,更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缺少足够的信心。为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学校可以邀请国内外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学术报告会、学生论坛等形式,介绍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再通过具体的在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的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使学生通过典型事实,了解本专业的优势,正确认识专业的崇高性,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上进性,消除社会对本专业的偏见引发的心理失衡的诱因,牢固树立专业信念,战胜在校期间的各种困难。
(三)发挥个体心理优势,强化挫折的承受能力
心理韧性的培养首先要发现和扩大个体优势,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帮助大学生心理上得到肯定,以此达到不断强化和扩张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学生处在成就动机强烈的阶段,营造多形式的舞台,让贫困生多途径的得到个人发挥。学生在自我展现过程中,自我实践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会面对挫折,克服挫折,这就加强了学生的受挫能力。鼓励贫困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个体的优势,给予发挥优势的机会,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强化和扩张优势,弥补缺点,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价值观和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冲击,学校和学生都不断在发生着变化。同时,面对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正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集中教育的方式和个别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学生韧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基本的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让他们能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状态和心理行为能有大致了解,增强抵御心理问题产生的能力。同时,设置专门的心理中心,由专业的人力人员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咨询,做到普查和个查的有机的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团体辅导,让贫困生在辅导中得到提升。
(五)开展韧性干预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干预从过去的人的缺点和脆弱性的病理性研究模式,转变为关注个人的优势和支援的健康模式。从成就动机出发,通过提高个体的内心成就感,肯定个人的优势达到个体对自己的肯定,拥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的培养,应注重平时有意识地训练,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韧性。积极开展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各种活动,比如说:高空跨越、幽洞探险等素质拓展活动,但是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