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品德与生活》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近几年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得到收获如下:
  
  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品德与社会》注重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行为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充分利用课程中四年级下册《让诚信伴随我》,三年级下册《共享友爱阳光》,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十分可贵的个人品质。一个人只有做到诚信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诚信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根据学生挨批而撒谎,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而撒谎,结合讲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展诚信小调查,体验诚信的可贵。从而受到感染,不断增强自我修养,才能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境界。
  
  二、丰富学生的感知,培养责任感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就要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如教学《交通连着千万家》一单元时,让四年级的同学知道有关的交通知识,自学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还要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状况,利用课本中的图和表,如“新中国交通建设50年发展成就对比表”,“桥梁建设看广东交通的巨变”,插图、表格,丰富学生的感知,拓展了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及社会责任感。
  
  三、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精神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适应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教学《祖国真大》和《我爱祖国的山和水》两个单元时,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的课程资源,学生自己动手察看地图和地动仪认识自己祖国的地理概况,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增进对祖国的认识与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地球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懂得珍惜土地,保护大自然。
  
  四、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际,丰富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我们认识到:回归儿童正常的生活是提升孩子们生活的唯一途径,正如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然而,即便是在水中,仅仅只是玩水,也不一定能练就游泳的本领,甚至会呛水,溺水。道德学习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在活动中触发学生的体验,否则,活动中兴奋的儿童常常是会买椟还珠,课堂教学活动走过场,无实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的教育活动就是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人际交往,进而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教学《我爱我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家人说家。在小组中他们各自介绍家庭情况后,我发现,不管是家人口多少,居住环境怎样,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家不仅是他们生活的那间房屋,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人,同学们都觉得是快乐的,幸福的。当讨论:我们的一家人相处的怎样呢?家人的性格一样吗?我们为什么爱我家?大家热烈地讨论,各抒己见。又让学生调查家人对家的想法、互爱的事例。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人的爱。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在与家人的交往、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家、家人的了解在加深。产生教育作用的不仅仅是调查结果,活动过程更加丰富了他们的体验与感悟。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课堂面对的是不断扩大范围的学生的社会生活,是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体人格。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要随着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促进有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作者联通:261307山东省昌邑市围子镇孟家小学)
其他文献
何为“快速高效的阅读”呢?“快速高效的阅读”指的就是快速度、高成效的阅读。它是以现代阅读学、心理学、脑科学、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开发人的左右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全新的阅读品质。全国中语会副会长张定远教授对快速高效的阅读作了这样的评价:“快速高效的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阅读领
期刊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字难以理解,记不住或容易出错。这时候,如果老师能运用恰当方法,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识字教学中,“拨”与“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对易错字。我是这样来教学的:“拨”与“拔”是一对亲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你们能看得出谁是哥哥吗?学生们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老
期刊
近日,我校组织年度考核听课,我随听课组听了六年级平行班的三堂语文课。偏巧,有两位教师讲的都是《一夜的工作》。两厢对比,二位教师的教法截然不同,两位老师在把握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上大有差距。现一一列出,兴许给同行或多一点启示。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周总理——检查预习,教认生字词——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讲解第
期刊
【摘要】首先,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将问题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对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上)P12例2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发现,归纳证明。最后,教师小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关键词】例题 情境    在例题或习题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问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延伸、巧妙设计、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发现例题或习题的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拿起一篇课文如何开头讲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谈教学中语文新课导入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龙头”的作用    导入语简称导语,是教师上新课的“开场白”,亦称“开讲”。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迅速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联系“旧知”,进入“新知”。授课者如果习惯于拿起课本就课题而开讲,虽可避免离题甚远的“
期刊
低年级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仍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一、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做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打好基础。因此,设计好并讲好导言,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好的历史课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如果用寥寥数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的气氛,那么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有了基础。下面将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导言献给同行,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期刊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智
期刊
近年来,我在课内课外组织大大小小的语文活动来进行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一讲到底的传统形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组织语文活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组织语文活动还可以适应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中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他们希望在别人面前施展才华,表现其存在的价值,但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这种有益的心理状态日趋闭锁,而语文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