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与宗教:论石舒清主体精神的两个世界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实的、纷扰不宁的凡俗世界和求圣、求真的宗教世界构成石舒清笔下两个相对的世界。其背后是石舒清两种身份的写作:作为知识分子的写作和作为回族一分子的写作。他用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眼光打量着作为普通乡村社会一角展现的回族凡俗生活;用伊斯兰文化育养的宗教情怀打量着回族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作家笔下的民俗文化描写颇有意味,从作家的主体性去看,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成为其主要的书写目标,因此,本来充满了乡野自由意味的民俗生活被作家做了精心和苦心的改写,经过政治重构之后的民俗生活充盈着新鲜的社会主义文化气息,正是这些要素,一方面帮助少数民族作家为当时的主流文坛所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又为作品贴上了民族性、地域性的标签.婚恋、服饰、节日等具体的民俗书写启发我们去思考文学、政治、民俗之间的多重关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1  把深夏每一个日子过得像往常所有日子的瞿老相,冷不丁,与一个和往去任何日子都不相同的日子,劈面相撞。  要说,这个日子跟以往的任何日子没有多大不同:半夜起风,风从谷地里旋进作为堂屋的中洞,在洞壁上弄出些催梦的响声;独一的鸡扇着健壮的翅膀,“喔喔喔”长鸣,把瞿老相叫醒,告诉瞿老相天快亮了;公鸡唱过,年年岁岁歇息在洞屋顶岩壁紫柚树枝桠间的几窝黑背鸟儿,唧唧吱吱,开始每天的黎明碎话。微弱的晨光通过中
期刊
让山歌插上翅膀  这是祖祖辈辈延续的呓语  它在大地深处孕育  再被民间的陶罐储藏  多么像母亲嘴角溜走的乡音  一定是岁月遗落高原的鼓点  从路边的野花到茅草  从清晨的露珠到树叶  它,无孔不入,如影随形  在视野里打开  在听觉里沉淀  最后插上翅膀  飘过九十九座山  趟过九十九条河  停停走走  任彩云之南的泥香浇灌  在红土高原  泥巴飘香,像蜜  走一步,粘十里  你只有把脚步放慢 
期刊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同志,最近就有关当前报纸工作问题,对河北日报的同志谈了一些意见。张承先同志指出:河北日报的工作有了进步。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何使报
电影啊电影  一场电影要在露天里放映。这是一个好消息。  太阳刚刚从村子东面的那一排金鸡纳树林里升起来,在地里干活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兴奋地互相传播着这个消息。作为一个小孩子,远处的那个村子放电影的消息,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告诉我的。我背着一个竹篮,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镰刀,在田野里找猪草。但是那一天,我听得最多的消息,就是许多大人和小伙伴都在我耳边说,某个村子里今晚要放电影,露天电影。具体是哪个村子,我不
期刊
高凯和王立春各自立足中国西部与中国东北的乡土世界,以自觉或不自觉的儿童视角积极主动吸取地域文化资源,其诗作在取材内容上表现为自在乡土与万物有灵的不同;在艺术手段上表现为偏重民调与喜好童谣的对比;在精神意旨上表现为根植地缘的历史人文精神与回归家园的生活理想精神的区别,二人典型地代表着当代儿童诗人对“乡土”开掘的广度与深度,并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
他们在苦难中,向着幸福奋力前行。  ——记那些与苦难抗争的人们   1.干才有出路  清晨,微雨,车停,雨疾了起来。  见到他们的第一场景,不得不说一说。在太平乡太平村梅窝地村民小组的核桃绿荫中,她,一个女人家,爬上主房屋顶,把祖辈盖在屋顶的瓦,一块块翻起来,露出如病弱之躯凸起的肋骨的椽子。老屋一定很生气,它在地基上宅了数十年,俨然是长辈,却被一个女人坐在了屁股之下。这样,对于房屋而言,无疑是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已经在不同平台中创造出了大量的用户创造内容,这部分信息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巨大价值的信息资源。面对海量的用户创造内容,如何高效率的存储此类信息,已经成为信息利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用户创造内容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出发,对设计用户创造内容存储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在大规模用户创造内容的数据集中对于信息属性之间的关联进行挖掘,并且将这种关联定义到信息
“80后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及文化现象已引起学界重视。在已有的研究中,学界较多关注80后文学与其他代际文学间的“断裂”或“对立”,强调80后文学的私人化表述与亚文化特征。比较而论,少数民族80后作家因其与传统、宗教、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相互缠绕而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在融入现代性叙事的同时,更多表现为“寓言”意义上的公共性特质。不过,作为边缘存在的少数民族80后文学的书写特征、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等,却被遮蔽在主流文学话语规约之内,影响到当代中国80后文学多元性特征的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