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往哪儿弹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e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邮箱,发现这样一封来信:
  Hi,冒昧给您发邮件,是因为看到你那篇关于眼泪的文章。我很赞同文章的观点,觉得应该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帮他们认识情绪。但我婆婆看后回复道:“同意该看法,不过应分年龄段,尤其男孩子较皮实!”我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貌似她说得也有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像文中那种处理孩子哭的方式,适合男孩吗?对于男孩的教育普遍都是不要哭,害怕他们不坚强。我儿子目前快2岁,一直以来他哭的时候我都是抱着安慰,轻拍他的背。但丈夫不喜欢这种方式,觉得惯坏了,觉得我的教育方法“不阳刚”。儿子目前不如其他同龄孩子胆大,比如他会躲开小朋友一起玩耍的邀约,害怕陌生环境,不敢进游乐场。于是我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他会不会真的因此变成爱哭鬼?
  期盼您的答复,谢谢!
  来信中隐含了一些假设和观点,我尝试用三个设问来呈现并解答。

哭=不坚强?


  我第一反应是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潜意识里也曾经把它们划上等号。
  儿子从小爱哭,感受很敏锐,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情他却会反应很大,哭得伤心不已。以前常常问自己,他为什么这么爱哭呢?这么敏感脆弱,以后遇到大的挫折困难怎么办?是我们的养育哪里出问题了吗?
  后来接触到一些概念,例如四种气质类型(黏液质、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让我知道,孩子天生会有差异,有的孩子生来相对安静平和,有的孩子生来相对好动易怒。再后来,看到罗斯巴特从“反应性”和“自我调节”两个维度来描述气质,让我找到了一把理解儿子的钥匙:反应性维度中有一种叫做“易激惹痛苦”——愿望未能实现时的慌乱、哭泣和痛苦,儿子就属于反应快、强度高的,触到痛点的事,哪怕是很小也会哭得很悲痛;还有一种叫做“积极情感”——表达幸福或快乐的频率,他也属于反应快、强度高的,开心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说:“妈妈我觉得现在太幸福了!妈妈你真的太棒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做得这么好!妹妹太可爱了我太喜欢她了!”完全忘了生气时自己说过什么。
  儿子就是这样一个开心和不开心都会迅速大幅度反应出来的孩子,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内心渐渐放下对他爱哭的消极评判,而是去理解他、帮助他,在生活中,练习平和地对待他每一次的哭,压制住自己想脱口而出“这有什么好哭的”的冲动,允许他用哭来表达情绪,在哭完之后和他讨论如何看待这些事情更为合适。
  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情绪表达比以前平和了,哭的次数也少了。正如有的事情越是阻止越是想要,不阻止加温和的沟通反而促进了孩子的转变。
  而坚强,仔细想来,在他身上,真是和哭毫无关系。他不会因为哭了伤心了而放弃一件事情,以前练琴的时候有的地方反复练还是弹不好,有那么几次,他一边哭一边练,我都不忍心,可是他就要坚持直到弹好。有时候就算和我们吵架吵到哭,也要据理力争到最后。
  所以对于他,哭就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和坚强、自信、勇敢都不搭边。我想他不是唯一例外,因为哭本来就只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语言,是否坚强勇敢不是由哭还是不哭来决定,而是由情绪之后的行为方式来决定。大人都需要偶尔哭哭来释放情绪,何况小孩子呢?

允许哭=会惯坏?


  在上篇文章三个故事中,可能有人看到我总是先抱小妞,进而引申为我是在顺从她。其实我只是允许她的情绪表达,这不等于顺从她的要求。比如妞今天下午六点多要买燕麦牛奶喝,我跟她说不可以,这是晚饭时间,饭前不吃饮料零食,否则晚饭吃不下,然后她哭啊不肯走啊,但是我不动摇,最后她哭哭发现没用也就算了,回家吃饭还是香香的。
  所以,我特别有体会也特别想强调的是:父母提出合理的要求后,要始终坚持这些要求并做出解释。这个“做出解释”非常重要,因为一方面,我们能做出解释的要求往往是合理的,如果说出来连我们自己都说服不了,还是趁早想想清楚再定为家规吧。多问自己几个Why,再问自己几个Why not。孩子的诉求不都是任性,我们成人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他会更愿意顺从父母的合理要求,并在以后形成自律。我们常说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和这是一个道理。
  允许哭不会惯坏孩子,只有当孩子一哭父母就立刻投降、答应各种要求,才会惯坏孩子。

允许哭=会变成爱哭鬼?


  正如前文提到的,允许儿子哭,加上哭之后温和的交谈,反而使得他的情绪表达变温和了,哭变少了。
  那么,孩子天生爱哭或是像来信中提到的羞怯,我们就无可作为了吗?
  这里引用一段《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里的文字:
  与善交际儿童相比,害羞儿童在面对新异刺激时,瞳孔扩张更大,血压升高更多,指尖温度更低。根据凯根(Kagan,1998)的观点,极端害羞或极端善社交的儿童都遗传了某些生理基础,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然而遗传力的研究表明,遗传对害羞和社交性只有较低的影响,经验的影响更大。
  疼爱、教养有方的父母养育可以减少害羞婴幼儿对新异刺激的生理反应,而冷漠、粗暴的父母养育则可以加重焦虑。如果父母一味地保护那些不喜欢新异刺激的儿童,即使很小的压力也不让他们经历,那么这些儿童就更难克服退缩。适当地要求孩子接近新情境的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这让我们看到希望:虽然是气质有遗传的影响,却并非后天不可变。来信提到那位妈妈2岁的儿子胆小不愿意加入同伴游戏,我认为应该有年龄的影响,3岁前对同伴还没有刚性需求。另外,读书会里一位妈妈分享的做法值得借鉴(@白糖,儿子6岁):
  我感觉爱哭和胆小没有太大关系,这个过程是大人教他如何处理害怕,如何处理胆怯,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大人不断重复和演示。所以我从来不阻止他哭,也会安慰,有时候我也装哭,哭着就笑了。
  对于男孩子的哭,还有一位妈妈的话也非常好(@胖小呜):
  性格敏感细腻多半是天生,更需要家长的包容而不是潜意识里否定他。现在男性懂得共情的有多少?能和伴侣甚至家人自如表达感受和情绪的有多少?大部分丈夫儿子都是大大咧咧埋头苦干型,我觉得教会男生共情、懂得理解接纳别人的情绪、尤其是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更利于家庭和谐吧?而且,敏感也不等于软弱。
  这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句话,真正检验家庭教育的是孩子的婚姻。为什么?因为家是没有面具的地方,任何光鲜外衣在家中都会褪下,一个人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显露无遗,而这些必定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女人多一些理性,男人多一些共情,夫妻间必然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包容,为什么一定要让男孩子变得“冷血”呢?
  也许,让儿子将来长大后收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就是从此刻“允许他哭”开始的。
其他文献
女儿mii4岁那年,我们一家还居住在名古屋。经开琴店的朋友介绍,她去了一家私立音乐院学琴。按mii自己的意愿,她希望学钢琴。  但在音乐院学琴的最开始半年,每一次音乐课,老师基本都只进行“音感训练”:老师用钢琴弹出一个音,孩子们必须很快地说出老师刚刚弹的是什么音,按的哪个键。这样反复训练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着老师的琴声“跳舞”——每个班大约6个孩子,绕成一圈,跟随老师的钢琴节奏做动作,琴声突然停
一旦孩子的眼屎过多,不要单单把“罪名”安在上火上,你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上火”是中医里面独有的一个概念,在中医的理论中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热过盛,就是上火。  可是在现代医学当中,并没有“上火”一说。然而,很多老一辈的人会经常把“上火”挂在嘴边,无论大小问题,通通都是上火的问题。孩子晚上磨牙、有眼屎、大便干,舌苔重……不用问!全部都是“上火”惹的祸。  真的是这样吗?这些误区你必须看一看
孩子在旅行中,逐渐知道离开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什么样,房子什么样,人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电影《罗马假日》里的这句经典台词,将旅行跟读书放在一起,意义一目了然。  年轻人旅行,往往说走就走;但是为人父母后,却顾虑重重,思量再三。会不会去了也白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  如果父母持“有用
恐惧不一定就是发抖、害怕。很多时候,生气、攻击、拖拉等行为,都可能是恐惧在作怪。在孩子身上,因为认知、语言、神经系统等发育的局限,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3个月的佳佳突然大哭不止,这不是饥饿,而是窗户外面的一声巨响引起的。不管怎么哄,8个月的林媛媛就是不让陌生人碰一下,她并非害羞而是恐惧。每逢下雨天,两岁的豆豆总要妈妈抱,妈妈以为他粘人,但实际上他是害怕闪电打雷。  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恐惧感如昙花
一到冬天,宝儿的皮肤就跟磨砂纸一样:背部、腰部冒出粗糙的疙瘩,手部和腿部干得都快掉屑了。刚开始我以为,抹些润肤霜就好了。事实证明,我想得太天真,尽管我一天抹两三次,宝儿的皮肤还是那么粗糙。  白天还好,晚上睡觉真是各种头疼,盖得少了怕他感冒,盖得多了他准会因为挠痒而醒来。看着儿子半夜哭着说:“妈妈,痒痒。”我的心都要碎了。  痛定思痛之下,我集思广益,还真摸索出一些妙招。  搽润肤霜,方式比品牌重
幼时吵着、追着要和爸爸玩的孩子,为什么越大越和你疏远了?为人父亲的你虽然希望孩子亲近自己,但却失望地发现,孩子更喜欢妈妈,实在要与你沟通,宁愿通过妈妈做中介。于是,内心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你会怀疑,是我出了什么问题吗?以至无法与孩子亲近?  我,正面临这种遭遇。  我问太太:“我真的那么可怕吗?”  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反问我:“你有没有留意,和孩子讲话时,自己常抱着不耐烦的语气?有没有瞪大眼睛?
从1岁多拿起笔,开始画下第一条线,到慢慢有形状出现,再到“大头怪”般的人物;从黑白到彩色,到学会调色,再到用冷暖色表达情绪……小米作画,虽未曾受过专业培训,却一直充满灵气和创意。  每每回看旧时画作,小米总会很嫌弃地说:“咦——真难看啊!”这是她的审美以及绘画水平在成长。可是作为父母,孩子的任何一幅涂鸦,都是宝贝,都是最美的记忆,总舍不得扔。  但是怎么保存小米的画,确实让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刚开始
北欧的荷兰是个多水的国度。为了儿童的安全,政府规定:所有的幼儿园都有一门强制的必修课,那就是游泳。只有拿到AB级游泳合格证书,孩子才能从幼儿园毕业。A级证书代表“会游泳”;B级证书代表“会自救”。这说明荷兰的游泳训练除了学习泳姿,还注重锻炼水中应变。  除了幼儿园,荷兰每个小镇都有一个游泳池,里面也有游泳课上。长方形的游泳池一般隔成四个游泳班,两个浅水池、两个深水池。浅水池第一个班叫“白色班”,主
每当节日来临,孩子们就会眉飞色舞,喜逐颜开。因为他们知道,节日是绝佳机会,只要通过简单的察言观色,挑选父母心情最好的时刻,撒撒娇,软缠硬磨,父母们几乎都会有求必应。节日,就好像孩子手里的“阿拉丁神灯”,想拥有什么,就能变出什么。  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或者去趟游乐场、动物园。这些礼物,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为了迎合节日气氛,更为了表达爱子之情,父母们只有越发精心地挑选节日礼物
眼药有很多种,常用的一般是消炎抗菌类和抗病毒类。消炎抗菌类如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药水、诺氟沙星、利福平滴眼液等,抗病毒类如羟苄唑、环胞苷和病毒唑等。它们除了可以用来治疗眼疾,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滴鼻子,治感冒  感冒时,鼻腔内病毒或病菌大量繁殖,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而致鼻塞、流涕、咽痛等不适。当眼睛有些发痒,伴有打喷嚏时,就有可能感冒了。这时用抗病毒的眼药水点眼睛、鼻子,既能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