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美术创作能力;审美意识;课堂教学
[Abstract]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not only raises the student esthetic appeal, moreover to student's observation strength, the imagination, the creativity raise and the development all has the very major function. Must effectively raise student's artistic quality, sharpens their creation ability not to increase their burden, lets them study happy, is happy, is we; Teacher pursues goal.
[Key word] fine arts and resolving power; Esthetic consciousness; Classroom instruction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在许多科技方面领先于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当时美国总统曾下令调查、反省美国的教育机制,几千名教育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其中之一是美国与苏联的美术教育差别。苏联幼儿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开设美术课,而美国只有小学到初中才有美术课。为此,美国教育部门重新修改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小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半天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的“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②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就是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 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①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②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分。③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孩子们的作品。
2 搞好课堂教学、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太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于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四个能力的培养既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时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 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人的味道,不符合儿童感知规律。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收稿日期:2007-04-16
【关键词】美术创作能力;审美意识;课堂教学
[Abstract]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not only raises the student esthetic appeal, moreover to student's observation strength, the imagination, the creativity raise and the development all has the very major function. Must effectively raise student's artistic quality, sharpens their creation ability not to increase their burden, lets them study happy, is happy, is we; Teacher pursues goal.
[Key word] fine arts and resolving power; Esthetic consciousness; Classroom instruction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在许多科技方面领先于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当时美国总统曾下令调查、反省美国的教育机制,几千名教育家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其中之一是美国与苏联的美术教育差别。苏联幼儿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开设美术课,而美国只有小学到初中才有美术课。为此,美国教育部门重新修改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小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半天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的“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②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就是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 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①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②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分。③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孩子们的作品。
2 搞好课堂教学、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太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于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四个能力的培养既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时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 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人的味道,不符合儿童感知规律。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收稿日期:200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