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素养好坏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必须以字词句的教学作为切入口,以朗读训练为基本途径,以语言实践作为重要手段,从而诱发语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 语感 训练 阅读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根本所在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起步阶段,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也是绝佳时期,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感训练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以字词句的教学作为切入口来训练语感
一年级学生的读书往往是“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因为他们不知道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不知道字词句的概念所在。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字词句的概念。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在识了一部分字后,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词的概念,在朗读中先学会断词,接着教学生认识完整的句子慨念,然后逐步引导读出停顿,掌握重点词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语韵感。
同时,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苏教版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很多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文字的慨念开始清晰起来,为他们理解文字、养成语感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进而进行相应的词句训练,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以朗读训练作为基本途径来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没有足够量的朗读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刚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选择了从词语训练开始,指导学生将词语读得连贯。有了词语做铺垫,我接着选择了读短句子,要求把句子原原本本地读下来,不多加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词和词之间不能拖沓。然后用长句子给学生训练,这较之前面的难度加大了不少,不光要读准字音,注意词和词之间的连贯,还要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停顿,再慢慢引领学生明白:停顿并不仅仅是为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正确传达情感的需要。
2.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这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多次范读,讲解句子意思来帮助学生理解。要发挥老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对于简单的陈述句,要告诉学生表达完整的意思。对于不同句式,要在多次的诵读中让学生细细品味,逐步感悟,慢慢积累。
3.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儿童时期正是机械记忆的好时候,要趁这个时候让他们多背诵一些东西。一年级的时候,我推荐给学生的是《日有所诵》,要求学生每天回去背诵一首儿歌,还鼓励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拼音读物。到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就更多了,各种文字类的故事书都可以让学生来读。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来进行读后感的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三、以语言实践作为重要手段来增强语感
学生在读了一些文字材料之后,可以尝试着让他们进行一些语言实践。语言实践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句子结构。在训练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个句子一股包括两部分,表达这两部分关系的有3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和“谁(什么)怎么样”。按这3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明白了句子的基本构成之后,就让学生开始按这样的格式写一些简单的句子。最初写的是“谁干什么”,慢慢过渡到“谁在哪里干什么”,然后是“谁在哪里怎样干什么”。这样一层一层训练,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将句子说完整、说具体的概念。长期训练下来,必定能增强语感。
四、以倾听作为辅助手段来培养语感
据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可见“听”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听也是一门学问。听的质量上来了,语感也会培养起来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倾听中培养语感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有:①听读。学生通过听把握其内容,理解其意图,学习其表达,提高听说能力。②听述。学生通过听别人的讲述、讲解、会话、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学习表达技能,体会语言艺术,锻炼听话能力。③听记。学生通过收听口语训练材料,并加以记录,以提高听话能力。听记需要耳、脑、手互相协调,因而能培养学生反应的敏捷性、注意的分配力和行为的协调感。
一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善于引导,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丰富课外阅读量,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语感 训练 阅读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根本所在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起步阶段,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也是绝佳时期,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感训练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做个有心人,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以字词句的教学作为切入口来训练语感
一年级学生的读书往往是“小和尚念经”式的读书,因为他们不知道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不知道字词句的概念所在。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字词句的概念。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在识了一部分字后,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词的概念,在朗读中先学会断词,接着教学生认识完整的句子慨念,然后逐步引导读出停顿,掌握重点词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语韵感。
同时,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苏教版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很多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文字的慨念开始清晰起来,为他们理解文字、养成语感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进而进行相应的词句训练,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以朗读训练作为基本途径来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没有足够量的朗读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刚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选择了从词语训练开始,指导学生将词语读得连贯。有了词语做铺垫,我接着选择了读短句子,要求把句子原原本本地读下来,不多加一个字也不少一个字,词和词之间不能拖沓。然后用长句子给学生训练,这较之前面的难度加大了不少,不光要读准字音,注意词和词之间的连贯,还要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停顿,再慢慢引领学生明白:停顿并不仅仅是为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正确传达情感的需要。
2.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这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多次范读,讲解句子意思来帮助学生理解。要发挥老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对于简单的陈述句,要告诉学生表达完整的意思。对于不同句式,要在多次的诵读中让学生细细品味,逐步感悟,慢慢积累。
3.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儿童时期正是机械记忆的好时候,要趁这个时候让他们多背诵一些东西。一年级的时候,我推荐给学生的是《日有所诵》,要求学生每天回去背诵一首儿歌,还鼓励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拼音读物。到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就更多了,各种文字类的故事书都可以让学生来读。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来进行读后感的交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三、以语言实践作为重要手段来增强语感
学生在读了一些文字材料之后,可以尝试着让他们进行一些语言实践。语言实践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句子结构。在训练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个句子一股包括两部分,表达这两部分关系的有3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和“谁(什么)怎么样”。按这3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明白了句子的基本构成之后,就让学生开始按这样的格式写一些简单的句子。最初写的是“谁干什么”,慢慢过渡到“谁在哪里干什么”,然后是“谁在哪里怎样干什么”。这样一层一层训练,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将句子说完整、说具体的概念。长期训练下来,必定能增强语感。
四、以倾听作为辅助手段来培养语感
据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可见“听”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听也是一门学问。听的质量上来了,语感也会培养起来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倾听中培养语感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有:①听读。学生通过听把握其内容,理解其意图,学习其表达,提高听说能力。②听述。学生通过听别人的讲述、讲解、会话、讨论,从而获取知识,学习表达技能,体会语言艺术,锻炼听话能力。③听记。学生通过收听口语训练材料,并加以记录,以提高听话能力。听记需要耳、脑、手互相协调,因而能培养学生反应的敏捷性、注意的分配力和行为的协调感。
一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善于引导,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丰富课外阅读量,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