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心设计中让语文课堂的生成摇曳多姿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增加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目标达成,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面临的一个教研课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备好课,在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上,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只有老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得法,课堂生成才会摇曳多姿,学生学习才会兴致不减,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将语文课上得有效果,让学生学得有启发,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
  (一)让设计领着学生走对路——教师给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以点拨
  面对一篇课文,学生学习什么,如何下手,学习效果如何,这些往往与老师的指导与牵引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习有方法,学会有目标,咋学有抓手,这些关键就在老师的导引。如特级教师王世发老师在执教《巴尔扎克葬词》是这样导入的: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怎样学习呢?我们运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板书:探究)。这节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探究,一是诵读,探究作者的情感思路(板书:诵读探究);二是品析,探究课文语言所蕴含的哲理与深意(板书:品析探究);三是比较,探究这篇演讲词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板书:比较探究)。(王世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5,1)显然这个开场白的点拨开宗明义:既有很强的悬念期待,又有明确的方法导引,能够很好地导引学生从哪里入手自主学习,应该学些什么内容,让学生学习本文的目标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很明确。使学生刚开始就对所学的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的思路十分明晰。
  (二)让设计推着学生走远路——能够激发学生讨论探究的一再追问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前两课时我安排的学习重点重在知识的梳理;第三课时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回顾了该诗情节结构,紧接着,按照作者写作顺序,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对于开头,我自己历来非常欣赏“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句,多么缠绵浪漫而又令人心酸的意境啊!于是,我问学生:“开篇写‘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请问,作者为什么不说‘乌鸦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或者是‘麻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者开头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呢?”这一问,一石激起了第一个“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兴趣陡增,争先恐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兴手法学生在学习《诗经》之后,已经能够轻而易举地作出判断。而针对为什么用“孔雀”而非“乌鸦”“麻雀”的问题,学生则或曰“孔雀漂亮”,或曰“孔雀给人美感”,或曰“乌鸦不吉利,缺乏美感”,或曰“意象选择也要注意观感”等等。这样我也就顺理成章的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的选择,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及意象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含义。这个关于意象选择的问题解决之后,我马上趁势追问:“孔雀东南飞,是单飞呢,还是双飞呢?”这一问可谓激起了第二个“千层浪”,学生意见亦是不能达到一致,或说:“是单飞,因为它五里一徘徊,是挂念其伴侣”,或说“是双飞,课文的图中画了两只孔雀”。对于这个不同意见,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让他们达成共识,即作者以孔雀失偶来喻夫妻的别离,这就将比兴手法之作用引入到分析中来了,所以我顺势让学生归纳比兴手法用在开篇其作用,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1)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引起下文。(2)以美禽失偶来喻夫妻别离,营造了一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离愁别绪,渲染了缠绵哀伤的气氛。(3)孔雀之单飞,暗示夫妻之别离,奠定了全诗悲剧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追问,环环相扣。一问一层,步步深入。学生兴致不减,思维连贯,在探讨中也学会了步步为营连续追问的方法,而且品尝到了开动脑筋,不断将思考引向深入的学习乐趣,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三)让设计帮着学生认清路——从细微处着眼感受作品中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细致入微显精神是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是为了细致入微的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的,它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中心思想的表达,并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品味细节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多多提供通过细节来咂摸出作品或人物性格味道的设计。给学生一把学习文学作品的金钥匙,也让学生明白鉴赏文学作品需从细节入手的正确思路。
  例如,教学莫泊桑的《项链》,针对在丢失项链后,路瓦栽夫妇的这些细节描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这些细节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物性格?通过提示,学生从路瓦栽的话语中品出他没有责怪妻子,而是勇于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与妻子一起偿还债务;而路瓦栽夫人的内心决定也反映出她不逃避现实,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这就让学生读出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小人物在命运的捉弄中仍然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勇于承担责任这一让人可敬的性格品质的味道来。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对这些细节视而不见或者忽略了。抓住这些看似不起眼而其实很关键的语言、心理描写,就不会陷入仅仅从社会原因分析得来的单调、扁形的人物形象,而是可以看到一个丰满、现实,令人可叹可敬的圆形人物。
  (四)让设计扶着学生走好路——通过咀嚼关键词的使用把握关键
  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即能够透过语言的表象,咀嚼出语言背后的意蕴。语文老师就是要在平时的的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培养。   例如,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我设计的的问题是:请具体说说这两个词语中表现出的水生嫂微妙复杂的感情具体是些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咀嚼玩味后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所以心灵“震动”,自己的丈夫参军,走在了众人的前头,但一想到丈夫参军就要离开自己离开家,她当然是既高兴,又有些舍不得,还有些担心。瞬间心事重重,通过“吮”的动作掩饰自己的走神分心。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她的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真实、富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五)让设计引着学生会走路——调整与重组课文篇目
  通过对教材课文篇目的调整重组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掌握同类型的文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品读中,归纳出常规通用的表现手法,在比较鉴赏中感知不同手法的不同作用,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化,语文学习规律化,进而提升自己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整合教材资源,要求老师不能将一本教材从一而终,按部就班。一是可以进行序列调整,如笔者在执教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行了集中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蜀相》《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让学生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这样一来,不就是举一隅而以三反吗?知识的系统化是内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就形成了能力。二是还可以进行课程牵引比照。如讲授隐逸诗歌时,我就引导学生将陶潜、王维与孟浩然进行比较。笔者在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就有意让学生联想默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让学生自己体验王诗“清而淡”的格调,孟诗“清而近”的格调。在讲授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就有意比较王维,结果学生认识到王维做官是他努力挤进去的,归隐山林是无奈的选择;陶潜做官是迫于生计,归隐是他的主动行为。多么深刻。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对教材的整合,对比分析,让学生探究体验,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确实非常有效。
  (六)让设计放手学生敢走路——引导学生个性解读文本
  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也能够演绎出不同的精彩。有心的地方就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有快乐。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这当然是基于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之上的。
  (七)让设计鼓励学生走新路——从新近的学术成果中汲取营养,并将最新的学术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老师教学时间长了,往往经验多了,但知识老化了;如果我们平时再不注意学习,很容易落伍。这也是我们老教师常常感觉到年轻教师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的原因。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关注教学教研领域的新动态、新成果,不断兼收并蓄,向前沿看,到高处呼吸,我们才能跟上趟,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新的学术成果才能给语文课堂注入了远远不绝的活水。它们也使我的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有效。
  老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既能使自己的语文课堂高潮迭起,富于艺术之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思考中提高,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自始至终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自己学习,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精心设计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吸引学生,让我的语文课堂生成摇曳多姿,让我的教学更有活力,更富有意境与张力,也让我的学生逐步学会了走自己语文学习与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银川二十五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人们开始积极倡导低碳、节能的绿色环保理念,希望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而城市交通作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
【正】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随着电力系统中自动化保护理论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在自适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自
2009年6月,为缓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推动家电行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减少环境污染,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试行。2010年6月政策试点初见成效后推广至全国,于2012
本文首先概述了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创新供给模式的政策建议,在公共服务供给
语文是一科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涉及各种知识,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很多演讲家,他们的演讲异常精彩,乔布斯推介自己的经营理念,马云的成功隽语,他们的生动与精彩来自于个人的经历与奋斗,讲起来驾轻就熟,来源于他们创业过程中对某一问题深入而持久的思考,来源于对生活的触摸与思考,来源于对人生的睿智的提炼。中学生在这方面不能与之相比。因为中学生的阅历毕竟有限,认识稚嫩;而且时代也没有给中学生过多经历
文学作品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造境、表情和达意等方面,文学艺术与戏剧、影视、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之间有相通性。将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能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获得精神享受、陶冶美化情怀、体验生命价值的一种途径,对于解决实施新理念的愿望与课堂教学行为背离的矛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借鉴“情知对称教学论”的基
【正】高瓦斯煤巷快速掘进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技术人员和科研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综合机械化在煤巷掘进中的应用是煤巷快速掘的唯一途径。但是,在
案例教学是任职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益,是教学实施者应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教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应把握的重点环节进行了阐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纷纷开始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开创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模式,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但是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之下,阅读教学的功利化现象严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进行具体论述。  一、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