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这一课程应时而生,作为一名基层的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方向的重任。“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农村初中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呢?”这是我教学中一直思考和想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实践,现将一些心得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教师必须有高效的“教”
俗话说,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好像什么都知道,能解答很多为什么,要当个好老师,这“一桶水”必不可少。就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上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因此我认为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即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能让“教”变得高效。
1.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
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所由分也。”这说明教师自身有良好的品格是“教”得成功的要素,是“教”得高效的前提,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是最直观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心中活生生的榜样。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总是处处表现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热爱与痴狂,希望教育出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来。
2.教师要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教师想要自己有“一桶水”,仅仅通过钻研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学得再好,有一桶“死”水也不行,得不断学习,全面更新知识,让“死”水变成“活”水,这样才能全方面把握教材内容,才能精通这门课程。例如,《硬件组成》中讲到中央处理器CPU时,如果教师知识不渊博,仅仅照本宣科,课堂就会单调乏味,但如果我们从1946年的第一台计算机讲到现在的四核、多核,甚至超级计算机CPU的速度、大小、形状的历史变更,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这样才能让“教”变得高效。
3.教师要有全面的计算机维护和教学能力
农村初中一般经济水平都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教育师资薄弱,教师不光要懂教学,还要懂一定的计算机维护知识,这才能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例如,教师计算机开机过程中突然开不了机了,可能就是内存条接触不好造成的,但如果你不懂,那就是一个大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当然就高效不起来。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的特殊性,让传统教学中“粉笔 黑板 嘴巴”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粉笔和黑板被丢到了角落,教师用“嘴巴”把信息技术课中众多的专业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等抽象化、形象化,再生动化地说出来,更多的是用“手”,用手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面使用教学辅助软件。例如,我们学校使用的“红蜘蛛”教学软件、白板教学程序软件等来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
二、学生必须有高效的“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学生高效的“学”。
1.教学内容要“活”
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他们喜欢玩电脑,他们对此充满期待,但乏味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会让他们很快就感到失落,并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活”至关重要,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唯教材、只唯学生,切实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不盲目脱离教材内容,又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例如:教学“认识键盘”时:不单纯让学生记键位,记作用,而是通过“金山打字通”里面的“拯救苹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键盘,学生学得高兴,教学效率当然提高了。
2.教学过程要“活”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节点,一堂高效课,重在教学过程要“活”,要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 “汉字输入”时,当给学生们介绍完如何用鼠标切换输入法后,我就放开手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同时要求他们边练习边讨论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怎么输入小括号?”马上就有学生回答:“要与上档键一起按。”有的说:“我怎么输入不了汉字,都是大写字母,该怎么办?”另一个学生回答:“按一下Caps
一、教师必须有高效的“教”
俗话说,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好像什么都知道,能解答很多为什么,要当个好老师,这“一桶水”必不可少。就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上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因此我认为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即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能让“教”变得高效。
1.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
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所由分也。”这说明教师自身有良好的品格是“教”得成功的要素,是“教”得高效的前提,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举一动都是最直观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心中活生生的榜样。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总是处处表现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热爱与痴狂,希望教育出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来。
2.教师要有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教师想要自己有“一桶水”,仅仅通过钻研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学得再好,有一桶“死”水也不行,得不断学习,全面更新知识,让“死”水变成“活”水,这样才能全方面把握教材内容,才能精通这门课程。例如,《硬件组成》中讲到中央处理器CPU时,如果教师知识不渊博,仅仅照本宣科,课堂就会单调乏味,但如果我们从1946年的第一台计算机讲到现在的四核、多核,甚至超级计算机CPU的速度、大小、形状的历史变更,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这样才能让“教”变得高效。
3.教师要有全面的计算机维护和教学能力
农村初中一般经济水平都相对落后,信息技术教育师资薄弱,教师不光要懂教学,还要懂一定的计算机维护知识,这才能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例如,教师计算机开机过程中突然开不了机了,可能就是内存条接触不好造成的,但如果你不懂,那就是一个大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进程,“教”当然就高效不起来。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的特殊性,让传统教学中“粉笔 黑板 嘴巴”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粉笔和黑板被丢到了角落,教师用“嘴巴”把信息技术课中众多的专业术语,机械的菜单,固定的图标等抽象化、形象化,再生动化地说出来,更多的是用“手”,用手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面使用教学辅助软件。例如,我们学校使用的“红蜘蛛”教学软件、白板教学程序软件等来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
二、学生必须有高效的“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学生高效的“学”。
1.教学内容要“活”
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征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他们喜欢玩电脑,他们对此充满期待,但乏味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会让他们很快就感到失落,并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内容的“活”至关重要,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唯教材、只唯学生,切实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不盲目脱离教材内容,又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例如:教学“认识键盘”时:不单纯让学生记键位,记作用,而是通过“金山打字通”里面的“拯救苹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键盘,学生学得高兴,教学效率当然提高了。
2.教学过程要“活”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节点,一堂高效课,重在教学过程要“活”,要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 “汉字输入”时,当给学生们介绍完如何用鼠标切换输入法后,我就放开手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同时要求他们边练习边讨论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怎么输入小括号?”马上就有学生回答:“要与上档键一起按。”有的说:“我怎么输入不了汉字,都是大写字母,该怎么办?”另一个学生回答:“按一下C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