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问意识 创设情境 学习氛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的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晓东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您才给我过了3次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进一个高潮,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疑惑:为什么大头儿子12岁才有三次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是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留欲望。
  二、营造民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究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意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是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以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学生问题意识:(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在学习中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习不仅要会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出问题。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并对算式进行分类。
  45÷3=16÷3=
  32÷3=21÷3=
  81÷3=111÷3=
  342÷3=212÷3=
  待学生计算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数为什么能被3整除?它们有什么特征?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在组织学生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启发学生: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能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吗?由于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从中寻找数学问题加以解决。
  3、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关系的疑问?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认真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4、教师设计开放性练习题,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出问题。
  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设计这样的开放性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么画呢?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题目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积累与运用并重。二、更新观念,打到“写实”。三、寻找契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四、强化口头作文训练的重要性。五、评语栏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 积累思考 口头作文训练 评语设计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八年,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同行老师分享。  一、重视积累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无非两
全钢大模板施工可以做到基本无剔凿、不抹灰,提高结构工程质量,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本文针对大模板施工混凝土常出现的混凝土阴阳角和模板拼缝错台、涨模、脱皮等质量通病
期刊
言传身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培养,多启发,认真栽培,满腔敬业精神,学生就会在知识的乐园中“乐不思蜀”.
针对近年来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现行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用标准、规范和作者自身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摘要:每种语言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本国文化,日语亦是如此。从日语的日常表达来剖析日本文化,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和语言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分析其内在所包容的文化内涵。通过特定表达方式的列举来阐述日本人之间谦虚、礼让、尊重的文化精髓。  关键词:语言表达 日文文化  日本民族是一个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轻柔、温顺、礼貌而且温和”,他们是以“温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干巴巴的、生硬的理论思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能根据后继学习的需要,适时地、有限度地作一些拓宽、渗透,就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迁移规律  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使迁移顺利进行  在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时,一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当学生对具体形象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西周时代社会现实生活,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的再现,是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她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知中国古代先民的意识情趣,感知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颠峰时期,那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是一个歌唱的时代,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
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因素是非决定因素,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诱因.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学生认为对其学习产生应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
摘要:操作法是指幼儿通过自身操作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知识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几乎离不开操作法教学。是发展幼儿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来,所有的幼儿教师都知道使用操作法进行教学,都知道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学到知识,得出结论。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教师给幼儿准备的材料过多,没有认真去组织,幼儿可能把材料当作玩具来玩,有的教师把幼儿的操作活
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打地基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用简单的问题切如枯燥的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学生讲解来验证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的方法来讲解如何教授职业高中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  关键词:问题简单化 知识具体化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强调以计算机硬件部件和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