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尤其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更为关键。在这一新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从课程目标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力求在本质上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学生观,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呢?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愚见。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查阅什么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任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的学习。实践证明,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效果相关很大。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地参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上来了。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方法很多:一是可以在每节课伊始,口头讲述或是用小黑板提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利用适当的契机逐步揭示。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或是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组织学习。
教学目标明确,还得提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学、乐学,达到学有所获。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采用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
二、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教授,学生接受为主。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这种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成“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子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 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生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師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让学生质疑问难,是突出主体、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目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这样,就要求教师设法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作出适当的处理,坚持正面引导,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问题的学生同样要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这么一来,才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了,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是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把问题还给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自我评价,培养互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说、导辩,最后做适当小结,弃糟粕,存精华。这样质疑——讨论——释疑,步步落实,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2.要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于渔”,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指导的启蒙阶段,可把预习纳入课内,教师可出示预习提纲,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用心找重点和疑点,带着问题上课。在进行课文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此外,还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提炼课文主要内容”这一学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①先把整篇文章读一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②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③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这样,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只要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进行有意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查阅什么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任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的学习。实践证明,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效果相关很大。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地参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上来了。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方法很多:一是可以在每节课伊始,口头讲述或是用小黑板提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利用适当的契机逐步揭示。此外还可以根据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或是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组织学习。
教学目标明确,还得提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学、乐学,达到学有所获。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采用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
二、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教授,学生接受为主。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这种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成“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子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 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生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師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让学生质疑问难,是突出主体、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目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这样,就要求教师设法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作出适当的处理,坚持正面引导,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问题的学生同样要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这么一来,才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了,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是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把问题还给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自我评价,培养互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说、导辩,最后做适当小结,弃糟粕,存精华。这样质疑——讨论——释疑,步步落实,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2.要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于渔”,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指导的启蒙阶段,可把预习纳入课内,教师可出示预习提纲,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指导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用心找重点和疑点,带着问题上课。在进行课文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此外,还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提炼课文主要内容”这一学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①先把整篇文章读一遍,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②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③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这样,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只要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进行有意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