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做一名好教师,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人们常把教师比做润物无声的春雨,这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这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个人品德的要求。
关键词:师德;素质;修养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肩负着无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肩负着成千上万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还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
1.敬业爱岗,不断提高品德修养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是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在众多职业当中,只有教师是和人的心理打交道的,如果教师把和人打交道这样一个过程,变成了一个和知识打交道的过程,那么教育就被异化了。教师所有的工作都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育人,就是和每个生命打交道,和人的心态打交道,和人的智慧打交道。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这种敬佩来自于教师的学识和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江泽民同志记曾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2.不断学习,具有终身发展的理念
教师工作要求不断吸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不能满足于现有教材、现有知识、现有水平,一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天天学习,接受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学到老,一步一个脚印,把教育视为艺术,扎扎实实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强化创造意识,在传授知识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不断总结和锤炼,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大胆创新,为新时代的教育不断奋发进取。
当今世界,信息传递的广泛和快速,给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了很多方便,教师了解科技前沿知识不如学生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形势逼着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继续受教育,教师在学习探索中用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和先进的观念充实自己,从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这个世界生活方式在变化,学习方式在变化,交往方式在变化,这种变化真是一日千里。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应该是每位好教师毕生的追求。
3.热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
教育行业有句话说:你不是来教书的,你是来爱孩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没有了学生就意味着教师的失业。所以,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为学生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要求。要了解学生,而且这个了解不是静态的了解,是动态的了解,在生活当中了解,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了解。
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始终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直接动力。教师最大的满足是学生的成长,最高的奖赏和慰藉是学生的进步和好评。师爱使教师的心理永远年轻、乐观豁达。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真诚的爱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动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融洽。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生活上的关心,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更高层次的理解。教师要把对学生关心与爱护体现为对学生命运的关注和前途的负责。在爱的温床中孵化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4.言传身教,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任何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无论语言、行动都要起示范作用。语言上传授,行动上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己不正,何以正人?”教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会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只“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时还显得苍白无力。其主要原因是,当今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复杂,他们渴望理解、沟通、认可。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进行“言传心教”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谓“言传心教”,就是以心换心,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矫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心教”相对于“身教”来说,它的特点在于强调“感情到位”,要求教师心到、意到、感情到,努力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使教师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成长和高尚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自身以高尚的人格通过长时间来感染。
5.教书育人,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教学绝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育人。可以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的途径必须是通过课堂,诚心诚意地关心学生,运用亲身经历和体会培养学生。只管教书,不管思想、道德、做人,这种做法,对积极向上的学生是漠然冷视,实际上是一种“打击”;对不求上进和误入歧途的学生是泰然放纵,实际上是一种“坑害”。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他们水乳交融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说,无教育的教学和无教学的教育都是不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活动之中,善于在所传授的知识中将存在的思想因素挖掘出来,把思想内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师德;素质;修养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肩负着无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肩负着成千上万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还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
1.敬业爱岗,不断提高品德修养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是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在众多职业当中,只有教师是和人的心理打交道的,如果教师把和人打交道这样一个过程,变成了一个和知识打交道的过程,那么教育就被异化了。教师所有的工作都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育人,就是和每个生命打交道,和人的心态打交道,和人的智慧打交道。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这种敬佩来自于教师的学识和修养,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品格、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生活态度、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江泽民同志记曾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作榜样,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2.不断学习,具有终身发展的理念
教师工作要求不断吸取新知识,探索新方法,不能满足于现有教材、现有知识、现有水平,一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天天学习,接受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教到老,学到老,一步一个脚印,把教育视为艺术,扎扎实实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强化创造意识,在传授知识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进行不断总结和锤炼,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大胆创新,为新时代的教育不断奋发进取。
当今世界,信息传递的广泛和快速,给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了很多方便,教师了解科技前沿知识不如学生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形势逼着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继续受教育,教师在学习探索中用各种有益的知识信息和先进的观念充实自己,从而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这个世界生活方式在变化,学习方式在变化,交往方式在变化,这种变化真是一日千里。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应该是每位好教师毕生的追求。
3.热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
教育行业有句话说:你不是来教书的,你是来爱孩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没有了学生就意味着教师的失业。所以,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为学生服务作为自己的职业要求。要了解学生,而且这个了解不是静态的了解,是动态的了解,在生活当中了解,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了解。
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始终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直接动力。教师最大的满足是学生的成长,最高的奖赏和慰藉是学生的进步和好评。师爱使教师的心理永远年轻、乐观豁达。师爱,既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维系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真诚的爱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动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融洽。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生活上的关心,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更高层次的理解。教师要把对学生关心与爱护体现为对学生命运的关注和前途的负责。在爱的温床中孵化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4.言传身教,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任何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无论语言、行动都要起示范作用。语言上传授,行动上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己不正,何以正人?”教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会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只“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时还显得苍白无力。其主要原因是,当今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心理复杂,他们渴望理解、沟通、认可。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进行“言传心教”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谓“言传心教”,就是以心换心,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矫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心教”相对于“身教”来说,它的特点在于强调“感情到位”,要求教师心到、意到、感情到,努力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使教师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成长和高尚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自身以高尚的人格通过长时间来感染。
5.教书育人,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教学绝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育人。可以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的途径必须是通过课堂,诚心诚意地关心学生,运用亲身经历和体会培养学生。只管教书,不管思想、道德、做人,这种做法,对积极向上的学生是漠然冷视,实际上是一种“打击”;对不求上进和误入歧途的学生是泰然放纵,实际上是一种“坑害”。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他们水乳交融地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说,无教育的教学和无教学的教育都是不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传授活动之中,善于在所传授的知识中将存在的思想因素挖掘出来,把思想内容和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