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和谐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倡导: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合。也就是要求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调整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体验感悟,讨论交流上来。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使课堂进入“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境地。我就“和谐教学”谈点个人之见。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意义的构建,即对我们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构建意义的情境的营造问题。新课程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的环境,教师尽可能创设优秀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关键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长方形周长”的时候,先观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接着我让同桌两个人做一个测量的实验,用一把尺子先量出数学课本的周长,然后再分别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和宽,通过观察计算,进行比较,看一看长方形的周长跟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静静地观察着、比较着,马上就有很多孩子举手抢着说,两个长加两个宽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这样,通过实验证明了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由来,如果直接把公式给他们,他们只能盲目去照搬,却不能理解的用。第二,在疑难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讲解有余数除法时,有这样两道题:20只小兔来住房,平均每个房间住3只小兔,至少需要几间房?做一件上衣需要钉5个扣子,有24个扣子,最多能钉几件上衣?这两道题就会使孩子们在答的时候产生疑问,这就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讨研究如何做答。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难点上创设了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第三,在障碍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求给菜园围栅栏,一边靠墙, 需要多长的栅栏问题时,学生的空间想象是个障碍点,可先让学生想象如果长边靠墙,就剩下一个长边和两个宽了,如果宽边靠墙,就应求两个长边和一个宽,结合画图来解,就容易多了。
  二、合作交流,展现自我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价值的人,双方都是彼此有关系的创造者。学生的互动,要有教师的积极帮助和引导,应当处处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中做不参与的“旁观者”,有的只听不想,有的只想不说,有的不说不想,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开展小组讨论,讨论的人员组合采取自由结合,让“后进生”有选择入组的余地。其次,小组交流形式多样化,可以“向别人提问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同样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旁观者”也参与发言。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
  三、科学建模,动手实践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例如“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圆形经过剪贴变为长方形,这样就能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迁移到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讨论、观察、发现其相似的特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了求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求长方形面积公式的铺垫,从理论上得到求圆形面积公式,也便是水到渠成了。
  经过这些尝试、努力,现在我感到“和谐教学”让学生在课堂里的积极性、参与性越来越高。使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笔者认为,其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主体参与——探究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探索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人人
期刊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向来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性被忽视,学生总是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指令。这样的教育,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习兴趣的逐渐降低,甚至厌学。在数学课堂中,普遍表现为重视数学技能的发展,而忽略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扼杀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在“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数学奖的历届评奖中,美国人独占1∕3强,显然,美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是极为突出
期刊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并加强动手操作,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列为教改内容之一,突出它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当然,加强实际操作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进而也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
农村生活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火霓虹,但这里的空气更清新,这里的人们更纯朴,这里有着城市所无法拥有的风土人情。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在提高作文能力上到有着城市小学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如何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为习作积累素材呢?为此,我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一、观赏田园风光,捕捉素材  农村的大自然环境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教师应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创造机会,带领学生
期刊
鲁迅先生在回答“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多种观察方法,引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对庞大事物的观察求整体  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观察位置,对事物的整体轮廓及形体、色彩的进行仔细的观察,注意取其
期刊
一、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给学生设置讨论的话题。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作文中。因此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衡量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作文难教,作文难做,一直困扰着许多老师和学生。纵观学生作文,有以下通病:语言贫乏,苍白无力,缺少感情色彩,且错别字,语句不通的现象很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不扎实;二是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做基础;
期刊
步入四年级以后,继续延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进程。为了能找出更有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更新,寻找最佳的路径。  一、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基础  要想让学生代替老师来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那新授课字词的预习就特别重要了。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到了四年级,学生完全具备独立预习的能力了,所以,一般我把新课字词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是:“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在读中欣赏美、感受美  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是可以感知的。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作用。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中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呢?  一、交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  使他们具有一双观察和辨析问题的慧眼。这是因为中学生看问题大多带有片面性和绝对性,分析问题常常抓不住事物的要害和本质。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认识事物的规律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启发和引导学生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把学生在政治课上学到的理论,在作文中加以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