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的学生出现“叛逆”行为,是常有的现象,教师对此不要急着去批评学生,强迫学生去改变,那样很可能激化矛盾。此时应静下心来,耐心和学生谈一谈,找出其过分行为的原因,然后和他们共同决定应该怎样做,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关键期。
1“叛逆”有时是一种暗示
青春期的很多学生没有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当遇到和老师不同的看法,又不好意思向老师说明时,他们通常表现的办法是,做一点过分的事情,用这种方式告诉教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需要请你理解和支持。因此,当学生出现“叛逆”行为时,老师一定静下心来,耐心和学生勾通,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
2“叛逆”有时是学生在长大
“叛逆”有时意味着学生有其自己的独立想法。青春期正是学生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学生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未来的人才需要创造力、想象力、有主见、有胆识、具有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过于循规蹈矩,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保守思想。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产生了“叛逆”情绪的时候,不应本能的批评,而应该感到欣慰“学生长大了、成熟了”,进而,应帮助学生过好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关。
3端正态度、找出不足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候,以往我们总是要问:“这学生怎么了?”习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是在教师。仔细想一想,教师喜欢“乖学生”的理由是什么?有时候可能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但是,这样的态度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蓬勃发展的学生,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每一代人与每一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观念也不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形成适合当代社会的认识观念。他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他们的时代特征,在我们看来已经表现的“不乖了”,并且学生越大,表现越不乖。而我们教师缺乏与时具进的思想,缺乏与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往往用我们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去教育、评判学生,难免会出现问题。
4注意倾听学生感受
当成人遇到烦心事时,我们总希望能找一个人说说话,倾诉一下不愉快,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太大帮助,那个人只要能认真倾听,并能表达出同情和理解就足够了。但是假如那个人不停地说,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不管他的建议多好,你和他的关系多么好,我们都会感受到失落、孤独、甚至还有受到伤害的感觉,双方之间的谈话也会不欢而散。当学生出现“叛逆”思想和行为时,教师要坦诚去询问原因,倾听学生的感受,利用适当的时机,趁学生自然地想倾诉时,才给他们讲道理。假如教师能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那么学生常常就没有必要做过分的举动。
5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事事关心,总怕学生受到伤害,或总怕学生出什么乱子,总希望学生在自己的呵护之下,听自己的话,服从自己的管理,对学生指指点点,把自己的理念、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学生,希望学生能按自己的意愿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过度关心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反之,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却可以让学生成长得更好。事实上,温室里长不出有生命力的花朵,教师不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在旁边指指点点,喋喋不休。教师应善于让学生在失败、挫折和痛苦中得到教训,在成功、喜悦和快乐中得到经验,使学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6多接触、多引导,注意方法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往,尽量安排一些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聊聊。既要引导学生谈学习,又要引导学生谈生活,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也会发现学生在性格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潜能都大有帮助。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交谈的时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剖析“叛逆”行为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不能一味迁就。有“叛逆”行为的学生也明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一意孤行,会失去别人谅解自己的机会,会使自己更加孤独,失去人际关系。
实践证明,对于和老师顶嘴、很倔强的学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更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这样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学生的“叛逆”期,一定要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培养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自由发展,快乐成长。
1“叛逆”有时是一种暗示
青春期的很多学生没有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当遇到和老师不同的看法,又不好意思向老师说明时,他们通常表现的办法是,做一点过分的事情,用这种方式告诉教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需要请你理解和支持。因此,当学生出现“叛逆”行为时,老师一定静下心来,耐心和学生勾通,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
2“叛逆”有时是学生在长大
“叛逆”有时意味着学生有其自己的独立想法。青春期正是学生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服从,学生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未来的人才需要创造力、想象力、有主见、有胆识、具有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过于循规蹈矩,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保守思想。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产生了“叛逆”情绪的时候,不应本能的批评,而应该感到欣慰“学生长大了、成熟了”,进而,应帮助学生过好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关。
3端正态度、找出不足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候,以往我们总是要问:“这学生怎么了?”习惯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是在教师。仔细想一想,教师喜欢“乖学生”的理由是什么?有时候可能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但是,这样的态度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蓬勃发展的学生,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每一代人与每一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观念也不同。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形成适合当代社会的认识观念。他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他们的时代特征,在我们看来已经表现的“不乖了”,并且学生越大,表现越不乖。而我们教师缺乏与时具进的思想,缺乏与学生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往往用我们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去教育、评判学生,难免会出现问题。
4注意倾听学生感受
当成人遇到烦心事时,我们总希望能找一个人说说话,倾诉一下不愉快,并不需要别人给自己太大帮助,那个人只要能认真倾听,并能表达出同情和理解就足够了。但是假如那个人不停地说,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不管他的建议多好,你和他的关系多么好,我们都会感受到失落、孤独、甚至还有受到伤害的感觉,双方之间的谈话也会不欢而散。当学生出现“叛逆”思想和行为时,教师要坦诚去询问原因,倾听学生的感受,利用适当的时机,趁学生自然地想倾诉时,才给他们讲道理。假如教师能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那么学生常常就没有必要做过分的举动。
5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事事关心,总怕学生受到伤害,或总怕学生出什么乱子,总希望学生在自己的呵护之下,听自己的话,服从自己的管理,对学生指指点点,把自己的理念、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学生,希望学生能按自己的意愿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过度关心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反之,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却可以让学生成长得更好。事实上,温室里长不出有生命力的花朵,教师不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在旁边指指点点,喋喋不休。教师应善于让学生在失败、挫折和痛苦中得到教训,在成功、喜悦和快乐中得到经验,使学生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6多接触、多引导,注意方法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往,尽量安排一些时间和学生在一起聊聊。既要引导学生谈学习,又要引导学生谈生活,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也会发现学生在性格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潜能都大有帮助。教师和学生在一起交谈的时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剖析“叛逆”行为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不能一味迁就。有“叛逆”行为的学生也明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一意孤行,会失去别人谅解自己的机会,会使自己更加孤独,失去人际关系。
实践证明,对于和老师顶嘴、很倔强的学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更不能采取体罚的方式,这样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学生的“叛逆”期,一定要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培养创新精神,鼓励他们自由发展,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