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与中药学课程建设息息相关,针对中药学课程体系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行业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与改进课程体系和革新教学手段以加强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中药学人才。
  【关键词】中药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3-01
  课程建设是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面对高等教育的转型变革,为使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特色鲜明、质量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层次修改与补充,希望能够为加强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中药学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毕业生。
  我院中药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中药学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修订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2+1+1”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药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与管理等领域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评价、临床药学服务、医药营销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执行统一的教学进程,第二阶段实现专业方向分化,第三阶段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与毕业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遵循了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了现代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我院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2013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体现中医药院校师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学生依兴趣方向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中药提取、制剂生产、新药开发、中药分析、市场营销等学科方向进行相应的理论、实践学习,拉近了师生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进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原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实践学时偏少,课程门类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既不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和保证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挥我院中药学专业教育对地方中药产业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改进。课程体系调整与改进主要包括:
  2.1“2+1+1”分段式培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我院在2013年修订了中药学專业本科课程计划,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实施“2+1+1”分段式培养,课程模式为:“2”:第一阶段为一、二年级,执行基于基础课程的统一教学进程。为满足“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基础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组成。“1”:第二阶段为三年级,实现专业方向分化式教学,分为中药制剂与检验、临床中药、药品营销三个方向。“1”:第三阶段为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与实习。新的课程计划作为“2+1+1”分段式培养模式的课程载体,旨在培养能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2 学科交叉
  近年来,多学科交叉融合迅猛发展。为适应新形势,我院制订专门的政策促进其他学科与中药学的交叉与渗透。以中药学主干学科为基础,整合学科力量,打造优势学科,鼓励学科间的多方位交叉与融合。如中药药物分析学、中药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学、药膳学、制药工程学等,这些新兴学科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体现了现代中药学的特色。
  学校为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采用学分制,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培养具有多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3.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与特色,采用PBL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调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自主学习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能动性,为构建学生创新性思维打下基础。
  通过近年来的中药学课程体系建设,我院在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亦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将继续大力改革,扎实推进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2015, 07.
  [2]颜红, 杨晶, 夏新华,等. 中药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24):80-82.
  [3]刘海波, 沈晶.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堂教学方法[J]. 计算机教育, 2014(13).
  作者简介:
  袁志鹰,助教,从事中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杨岩涛,副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数据处理也随之日益重要、复杂。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的一项核心技术,如何通过该技术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实现对信息资源更为高效、灵活、安全地使用与管理,如何通过数据中心快速创建服务、管理业务、信息共享等已成为当前人们极为关注的重点。故本文就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加以探究,以为其应用效率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 应用探究  【
GIS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其课程既有自身教学的内在特点和要求,也要顺应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求。本文从传统的GIS教学的局限和问题出发,探讨了在GIS课程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以GIS应用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采用PBL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为高校GIS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推广水田地膜花生与晚稻连作这项新技术,是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改革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上的一项新的尝试。从试验到推广已有4年的历史,82年在县农科所进行小面积试验(1.7亩),8
【摘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新的知识技术、思维方式运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知识呈爆炸性发展的时代,创新教育渐渐地成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已迫在眉睫。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也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将直接的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将给国家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因此,现阶段,重视起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项目开展和学习模式构建将是高校中的重点课题。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项目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及重设进行了研究,希望以此来为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帮助。  【关
“汕优窄八”系贵定农科所1976年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早熟组合(其恢复系“窄八”系贵定农科所1975年从窄叶青八号×八四矮534杂交后代169稳定株系中测交选育而成)。经76-78年
由于高校的扩招,女硕士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观是女硕士选择就业时的基本导向.正确的就业观能够引导女硕士成功就业,促进就业市场合理运行.笔者以南通大学女硕士为例,
【摘要】在民办高校转型的形式下,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以校企项目结合对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形成“产教结合、以产促教”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校企项目结合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419;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GB2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育人工程,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班级管理 自主管理 科学引导 发现亮点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1-01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班主任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核心管理者。面对繁杂细微的工作,班主任必须静下
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计算机基础(二)》教学改革方法为例,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安排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