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进行数学教学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学习。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记忆力为中心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对此,不少教育工作者纷纷进行研究探讨。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主动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重视学生主体作用、能动作用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探讨、研究的永恒课题。随着教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策略之一。
一、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的建立
学生主动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上,没有主动发展的需求就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主动发展需求的调动激励,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主动发展”是一种由强内因引起的发展状态,其主要特征是主体在很强的内驱力的作用下,自觉地利用存在于客观生存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条件,促进自身的发展。
这一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老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设置者,学习上的引导者,是学习中心的服务者。在此基础上,突出教师的服务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现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条件反射下的互动,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意识,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新模式,提倡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呢?现结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图形的变换中《对称图和对称轴》 的教学案例,谈谈其做法。
二、《对称图和对称轴》教学探讨
(一)教材整体分析
1.本节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内容属于实验几何,教学设计及教学编排是以小学生认知特点安排,继介绍图形的平移之后,引入图形的翻折,进一步渗透以运动的观点分析几何图形的思想,并在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有所加强。“对称图和对称轴”教学保持较强的直观性,通过寻找图形间的异同点,概括本质特征,培养观察、思考、归纳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性质作准备。图形的对称性是学生以后学习研究图形及函数图像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的学习将为这种学习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2.教学内容。画轴对称图形和画出对称图中的对称轴。
3.教学目标。①理解轴对称图形。②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学重点和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关“对称美”的话题经常会说起,学生对这样的图形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也要注意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动手作图,并辅以说理,使学生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够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源于学习动机。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几何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学从观察、归纳入手,引出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常见对称图形的印象,促进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2.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制学具,动手实验,自己发现问题,多动手,多动脑;让每个学生敞开思路,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观察、归纳的能力。
3.生动和形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本节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以增大教学的容量,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施教学概要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本节课有两个概念需学生理解,一个是对称图形,一个是对称轴的画法。在介绍什么是“对称图形”时,给出若干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比较这些图片的特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自于生活的图形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需抓三个要点:①是一个图形所具有的对称性质;②对称轴;③重合方式。
2.动手实验,发现结论,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几何入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试探和议论中发现新知识。人的思维能力和形式,常常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使进入抽象思维阶段也常常是手脑并用的,而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探索问题的实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在五年级教学这一内容时,就对称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应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本节课除了教师演示外,还安排学生两个动手操作内容。
操作一: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组织进行验证线段、角是否是对称图形的操作活动。操作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轴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引入制作墨迹图的活动,展现对称图中对称轴,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这种教学创造了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以此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3.呈现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1)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不是先从概念本身入手,而是通过对一些实物图的观察、猜想,让学生来得出结论,力图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
(2)注意培养的学生学习技能。学生学习几何感到比较吃力的是如何既领会原理又掌握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要通过分类、判断的讨论提炼出解决方法,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促使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步发展成学习的能力。
4.精心设计练习,及时反馈,巩固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当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再出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数字、字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因此本节课安排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学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将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化作学生一次次合作、探究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发展。
一、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的建立
学生主动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上,没有主动发展的需求就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主动发展需求的调动激励,以激发学习动机。所谓“主动发展”是一种由强内因引起的发展状态,其主要特征是主体在很强的内驱力的作用下,自觉地利用存在于客观生存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条件,促进自身的发展。
这一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老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设置者,学习上的引导者,是学习中心的服务者。在此基础上,突出教师的服务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现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条件反射下的互动,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意识,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新模式,提倡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呢?现结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图形的变换中《对称图和对称轴》 的教学案例,谈谈其做法。
二、《对称图和对称轴》教学探讨
(一)教材整体分析
1.本节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内容属于实验几何,教学设计及教学编排是以小学生认知特点安排,继介绍图形的平移之后,引入图形的翻折,进一步渗透以运动的观点分析几何图形的思想,并在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有所加强。“对称图和对称轴”教学保持较强的直观性,通过寻找图形间的异同点,概括本质特征,培养观察、思考、归纳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性质作准备。图形的对称性是学生以后学习研究图形及函数图像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的学习将为这种学习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2.教学内容。画轴对称图形和画出对称图中的对称轴。
3.教学目标。①理解轴对称图形。②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学重点和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关“对称美”的话题经常会说起,学生对这样的图形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也要注意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动手作图,并辅以说理,使学生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够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源于学习动机。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几何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学从观察、归纳入手,引出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常见对称图形的印象,促进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2.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制学具,动手实验,自己发现问题,多动手,多动脑;让每个学生敞开思路,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观察、归纳的能力。
3.生动和形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本节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以增大教学的容量,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施教学概要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本节课有两个概念需学生理解,一个是对称图形,一个是对称轴的画法。在介绍什么是“对称图形”时,给出若干图片让学生注意观察,比较这些图片的特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自于生活的图形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需抓三个要点:①是一个图形所具有的对称性质;②对称轴;③重合方式。
2.动手实验,发现结论,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几何入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试探和议论中发现新知识。人的思维能力和形式,常常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使进入抽象思维阶段也常常是手脑并用的,而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探索问题的实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在五年级教学这一内容时,就对称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应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本节课除了教师演示外,还安排学生两个动手操作内容。
操作一: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组织进行验证线段、角是否是对称图形的操作活动。操作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轴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引入制作墨迹图的活动,展现对称图中对称轴,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这种教学创造了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以此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3.呈现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1)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不是先从概念本身入手,而是通过对一些实物图的观察、猜想,让学生来得出结论,力图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
(2)注意培养的学生学习技能。学生学习几何感到比较吃力的是如何既领会原理又掌握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要通过分类、判断的讨论提炼出解决方法,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促使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步发展成学习的能力。
4.精心设计练习,及时反馈,巩固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当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再出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数字、字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因此本节课安排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学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就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将教学内容的点点滴滴化作学生一次次合作、探究活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