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促进主动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波利亚指出:“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方面。”[1]同时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悦耳动听。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蕴藏着生成。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2],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记录,及时反思,创造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两个方面与同行分享。
  1.反思生成过程,有助于高效教学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他给课堂提供了无比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在一次复习课上讲解了如下一道例题,并通过引导、探索,师生互动,给出了解法。
  例1已知过点 的动直线l与圆C: 相交于P,Q两点,M是PQ的中点,与直线m: 相交于点N.
  (1)求证:当l与m垂直时,l必过圆心C.
  (2)探索 是否与直线l的倾斜角有关?若无关,请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理由。
  证明:(1) 因为l与m垂直,设直线l的方程为 ,
  又直线l过点 ,得c=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过点(0,3),获证。
  反思:本题第二问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学生从独立思考、到交流讨论、再小组合作,探讨出以上三种方法,这也是解决向量的数量积这类问题主要几种方法,解法一采用了坐标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化;解法二首先用首尾相连法则转化,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特别是相互垂直的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又用了设而不求的方法,巧妙地求出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技巧性比较强,对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的应用要求很高;解法三在第一问的启发下,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转化为两线段长的乘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得到两线段长的乘积。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既是研究代数的工具,有事研究几何的工具,注重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回到概念中去,培养学生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捕捉缺陷资源,寻求知识创新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誤,多积累病例、病因,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会有的放矢,专业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数学研究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而在对试题的研究过程中,难免走弯路,但是通过对试题研究过程的反思,不仅可以知一点儿往一面,更能提升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在一次作业批改中,遇到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例2 已知直线l过点P(4,1),且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若A(a,0),B(0,b),求a b的最小值.
  错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 ,(a>0,b>0)
  因为直线l过点P(4,1),所以 .
   ,所以 ,
  又
  所以a b的最小值为8
  正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 ,(a>0,b>0)
  因为直线l过点P(4,1),所以 .
  解法一:将 化为 ,其中
  则
  解法二:
  反思:学生为何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对基本不等式三个条件的理解不到位,因此犯了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 ,而等号却不能同时成立的错误。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第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等号不同时成立。在大家共同合作交流,探讨出两种解法,解法一采用消元法转化为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法二采用了“1”的代换,显得更简洁些。为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应用基本不等式,可设下列问题串变式练习:
  变式1 已知 ,则 的最小值为.
  变式2已知 ,若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3已知 ,不等式已知 对任意正实数 恒成立,正实数 的最小值.
  反思:变式训练就是在对某些知识掌握、理解后能举一反三,并由此提出新的具有开拓意义的知识内容[3]。课堂教学应将知识的拓展变式作为生长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 。” 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平生,数学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三步曲,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 (12)
  [2]宋海永,严东泰 . 课后反思与精彩对话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1, (08)
  [3]吕水庚,找寻示范课与常态课的“平衡点”.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10)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缺少个性,鲜有亮点,千万人拥挤在一起,共同“图解”凤头、猪肚和豹尾……你说“凤头”好,我就陈述李白的铁杵磨针;你说“猪肚”好,我就陈述司马迁的无韵离骚;你说“豹尾”好,我就陈述项羽的乌江自刎,如此等等,想象和创造被无情地湮没了!”  这是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高考作文的一段形象描述。  为作文而做文,虚假文风盛行,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反思作文教学现状,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就
摘要:一年级新生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什么都要从头开始抓。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一年级新生入门语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关键字:一年级新生 转化 语文  对于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基础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客观上给一年级新生的转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一生中系统学习语文的开端。语文既是这一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又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故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
教学,需从实际出发,怎样才能体现教师会教呢,要把《目标教学法》、《题型设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使用授法》溶为一体,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向上的激情,再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历史,使用各种手段激活课堂,调动学生思维,教学效果很好,现笔者写出来供同仁参考。  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1
数学创新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思、善想、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发育史。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是古人用功利性的眼光诠释读书的重要性,也为我们诠释了读书对提高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作用。“最是书香能致远 ”的佳句,不仅为我们指出了书籍的内涵: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而且还告诉了我们读书对人的心灵、对人生的真正作用。  培根在《谈读书》中提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讀史使人明智,读诗使
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认为: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材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密切,许多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是当课程进行了一半时,就我的见闻,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这个课更难把握。   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么办?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一步一步总结经验教训。   在新课程开始前,我曾研读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学习指导纲要,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新教材,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串联起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一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能运用某种形式里再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就是一个教师创造性的体现。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能让每堂课“闪亮”登场呢?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有些许体会。  一、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
活动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海边了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能够使呈现的数学内容更加直观,具有形声性、再现性的特点,可以具体、生动、形象地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使幼儿眼耳并用,视听并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不同优势,促进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老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如何善待孩子,如何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善的引导。”政教主任说:“德育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他们的答案都向着一个名词汇集——“道德欣赏教育”。 也就是说,要想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首先要去欣赏,感受孩子的道德之美,然后才能有效地进一步提升
摘 要: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而且能够向幼儿间接的进行知识的传递,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游戏 培养 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1]可以说,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是孩子能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关键。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重智轻体,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