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波利亚指出:“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方面。”[1]同时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悦耳动听。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蕴藏着生成。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2],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记录,及时反思,创造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两个方面与同行分享。
1.反思生成过程,有助于高效教学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他给课堂提供了无比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在一次复习课上讲解了如下一道例题,并通过引导、探索,师生互动,给出了解法。
例1已知过点 的动直线l与圆C: 相交于P,Q两点,M是PQ的中点,与直线m: 相交于点N.
(1)求证:当l与m垂直时,l必过圆心C.
(2)探索 是否与直线l的倾斜角有关?若无关,请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理由。
证明:(1) 因为l与m垂直,设直线l的方程为 ,
又直线l过点 ,得c=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过点(0,3),获证。
反思:本题第二问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学生从独立思考、到交流讨论、再小组合作,探讨出以上三种方法,这也是解决向量的数量积这类问题主要几种方法,解法一采用了坐标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化;解法二首先用首尾相连法则转化,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特别是相互垂直的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又用了设而不求的方法,巧妙地求出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技巧性比较强,对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的应用要求很高;解法三在第一问的启发下,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转化为两线段长的乘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得到两线段长的乘积。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既是研究代数的工具,有事研究几何的工具,注重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回到概念中去,培养学生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捕捉缺陷资源,寻求知识创新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誤,多积累病例、病因,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会有的放矢,专业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数学研究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而在对试题的研究过程中,难免走弯路,但是通过对试题研究过程的反思,不仅可以知一点儿往一面,更能提升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在一次作业批改中,遇到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例2 已知直线l过点P(4,1),且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若A(a,0),B(0,b),求a b的最小值.
错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 ,(a>0,b>0)
因为直线l过点P(4,1),所以 .
,所以 ,
又
所以a b的最小值为8
正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 ,(a>0,b>0)
因为直线l过点P(4,1),所以 .
解法一:将 化为 ,其中
则
解法二:
反思:学生为何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对基本不等式三个条件的理解不到位,因此犯了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 ,而等号却不能同时成立的错误。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第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等号不同时成立。在大家共同合作交流,探讨出两种解法,解法一采用消元法转化为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法二采用了“1”的代换,显得更简洁些。为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应用基本不等式,可设下列问题串变式练习:
变式1 已知 ,则 的最小值为.
变式2已知 ,若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3已知 ,不等式已知 对任意正实数 恒成立,正实数 的最小值.
反思:变式训练就是在对某些知识掌握、理解后能举一反三,并由此提出新的具有开拓意义的知识内容[3]。课堂教学应将知识的拓展变式作为生长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 。” 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平生,数学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三步曲,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 (12)
[2]宋海永,严东泰 . 课后反思与精彩对话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1, (08)
[3]吕水庚,找寻示范课与常态课的“平衡点”.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10)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反思生成过程,有助于高效教学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他给课堂提供了无比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在一次复习课上讲解了如下一道例题,并通过引导、探索,师生互动,给出了解法。
例1已知过点 的动直线l与圆C: 相交于P,Q两点,M是PQ的中点,与直线m: 相交于点N.
(1)求证:当l与m垂直时,l必过圆心C.
(2)探索 是否与直线l的倾斜角有关?若无关,请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理由。
证明:(1) 因为l与m垂直,设直线l的方程为 ,
又直线l过点 ,得c=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过点(0,3),获证。
反思:本题第二问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学生从独立思考、到交流讨论、再小组合作,探讨出以上三种方法,这也是解决向量的数量积这类问题主要几种方法,解法一采用了坐标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化;解法二首先用首尾相连法则转化,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特别是相互垂直的向量的数量积为零,又用了设而不求的方法,巧妙地求出了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技巧性比较强,对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的应用要求很高;解法三在第一问的启发下,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转化为两线段长的乘积,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比得到两线段长的乘积。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它既是研究代数的工具,有事研究几何的工具,注重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回到概念中去,培养学生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捕捉缺陷资源,寻求知识创新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在每一次的教学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誤,多积累病例、病因,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会有的放矢,专业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数学研究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而在对试题的研究过程中,难免走弯路,但是通过对试题研究过程的反思,不仅可以知一点儿往一面,更能提升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在一次作业批改中,遇到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例2 已知直线l过点P(4,1),且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若A(a,0),B(0,b),求a b的最小值.
错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 ,(a>0,b>0)
因为直线l过点P(4,1),所以 .
,所以 ,
又
所以a b的最小值为8
正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 ,(a>0,b>0)
因为直线l过点P(4,1),所以 .
解法一:将 化为 ,其中
则
解法二:
反思:学生为何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对基本不等式三个条件的理解不到位,因此犯了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 ,而等号却不能同时成立的错误。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第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等号不同时成立。在大家共同合作交流,探讨出两种解法,解法一采用消元法转化为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法二采用了“1”的代换,显得更简洁些。为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应用基本不等式,可设下列问题串变式练习:
变式1 已知 ,则 的最小值为.
变式2已知 ,若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3已知 ,不等式已知 对任意正实数 恒成立,正实数 的最小值.
反思:变式训练就是在对某些知识掌握、理解后能举一反三,并由此提出新的具有开拓意义的知识内容[3]。课堂教学应将知识的拓展变式作为生长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 。” 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平生,数学教学反思 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三步曲,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 (12)
[2]宋海永,严东泰 . 课后反思与精彩对话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1, (08)
[3]吕水庚,找寻示范课与常态课的“平衡点”.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10)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