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夜醒来,淡淡的晨雾弥漫着姑苏,那是江南春雨浸润的痕迹。微微细雨飘过古城每一处建筑,勾勒出飞挑的檐角,掩映着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惊蛰前后,连着几天都在下雨,正如谚语所言,“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意思是若在惊蛰前炸雷,便容易出现雨水连绵不停的现象。我们知道,打雷是惊蛰代表性的“排场”,那春雨又何尝逊色了呢。更何况是在苏州,江南的富庶之地,丰沛的雨水滋润着天光与地气。
  你读,许锦钰的《江南春雨》里,“淅淅沥沥雨声,似江南丝竹般动听,小鸟在枝头上,如痴如醉唱个不停,朦胧春色是一首浪漫的诗,一曲沁入心扉甜软的吴歌,楚楚动听春满人间的音符,拨动着古城千年思绪的弦,悠悠韵味带有初恋般的美妙。我倚座在波光粼粼沧浪亭,细细品味嫩绿淳香的碧螺春,欣赏柔软春雨带来迷人美景,聆听一阵春雨一阵风的美妙……江南春雨,有着甜甜蜜蜜的美,像吃了江南水乡酒酿,有着朦胧的醉意。烟雨氤氲的春雨,有着水灵灵的灵性和情操,浪漫而温婉动人。”
  惊蛰的雨,是诗人笔下的冷雨。何为冷?尤其在江南一带,三月的雨,经历了一个冬日的素裹,清清冷冷,淋淋漓漓,时而绵密,时而疏远。惊蛰紧接着倒春寒,这时的雨,更添了几许寒意,让人体感冷飕飕的。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畢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再次被余光中的这段文字化的雨声打动了。从不知道,一个人可以在雨声中安放这么多情感。从文字里也能感受着,他心心念念的始终是杏花、春雨、江南。
  惊蛰的雨,虽是冷了点,却也奏响了江南春天的浪漫序曲。好雨知时节,惊蛰雨,是水墨画里那袅袅青烟,温柔的,夹带着江南独有的气质。雨滑落,流淌在身上,拂在脸上,沁入肌理,便也印刻在江南人心灵深处。
  话说回来,苏州成为蘇州,始终离不开雨,若缺了雨,鱼米之乡哪来鱼和米呢。
  TIPS:专家说惊蛰
  蔡斌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在此基础上每两个节气形成一个月令。至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物候集解》,形成了与古代农耕生活相匹配的“三候为一节气,六节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的“候、气、时、岁”时间观。其中,惊蛰为继立春、雨水之后的第三个节气,汉代《大戴礼记·夏小正》上说:“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对这一时间节点前后多春雷、经冬眠复苏后的蛇虫渐趋活跃以及自然界动植物生长变化,有着敏锐洞察力。至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将每五日为一候(即番),每候对应一种花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匹配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其中惊蛰节气的花信风三候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清代中期住在苏州山塘街的苏州文士顾禄著有《清嘉录》,里面提到苏州本地流传着一句谚语“惊蛰闻雷米似泥”,说的是如果惊蛰当天打雷的话,那就预示着一年会有好的收成,为佳兆。
  郝骅,2002年生,苏州评弹学校传预班优秀学生,擅长沈调、薛调,尤以弹词《九松亭》《哭塔》《方太太思子》为代表曲目。此外,擅写草书。今年,本刊继续推出二十四节气的苏州话音频,同步在现代苏州喜马拉雅电台上线,欢迎读者们收听。
其他文献
中街路102号附近的紫藤长廊,近日成了辖区居民交流沟通和开展社区活动的最爱公共空间。通过“清—美—护”三步计划,中街路社区党委让这个街心小公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期间,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通过持续不断的 “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的解决,金阊街道党工委构筑出社区治理的新空间新格局。  “全域”整合资源,思想教育“基础面”打牢  近日,在一场主题为“铁铃关下话运河,红色文化振精神
期刊
“看到这里换上了73个360度高清监控设备,监控室的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实景,改善了老旧小区安防设施瘫痪的状况,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姑苏区人大代表张海菁说道。她的一条建议惠及了吴门桥街道三个社区上万居民的生活安宁。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老百姓。这两年来,吴门桥街道为了让代表们真正走到百姓身边,让倾听的耳朵凑得更近些,让履职的步伐迈得更有力些,研究探索了各种接访方案。2021年更是围绕民生
期刊
多年前,我沉迷于吴中山水访古探幽,每逢周末,必去山里,风雨无阻。尤其热衷于摩崖石刻,常常发动一群人进山寻找,大有找不到一方誓不罢休之势。差不多五年间,共找到600多方古摩崖,其中最多的当属民国元老李根源,不过还有一个黄安涛,居然有12方之多。  黄安涛(1777-1847),浙江嘉善人,字凝舆,号霁青,医家黄凯均之子。嘉庆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广东潮州知府,护理广东惠潮嘉道。  黄安涛旅游好留“
期刊
“这是2012年韩雪来苏州拍戏的场景,这是侯勇主演的《下辈子你还是我的父亲》……”近日,家住同益里12号的马建平向人们展示了众多与明星的合照,说起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他笑着表示,作为古城内的民国时期建筑,他家曾接待过十几个剧组的拍摄。  同益里内风情足,老宅颇受剧组“宠”  走进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的同益里,精美的雕花门头极具民国特色,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两个铜制的把手,在清水砖墙和石板路的映衬
期刊
一说起江南,脑海里就响起耳熟能详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茉莉花是江南的代表,也是苏州人的骄傲,更是虎丘的荣光。  古城街巷间,卖花谣唤起从前记忆  对于苏州人而言,茉莉花首先是童年的记忆。尤对当年的“小娘鱼”,唯有听到“阿要买栀子花、白兰花”的卖花谣,从卖花阿婆手中接过白兰花别在包上,或将一串茉莉花手串美滋滋地戴上,才算是真正到了姑苏的夏季。穿梭在市井街巷里的卖花阿婆身影,是苏州城里最别致的文化
期刊
欧洲著名政治家托马斯·莫尔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面临着無数选择。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大到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读书时选择学校专业,到成年后择偶就业,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在做选择。  选择,有时候是困难的。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中纠结过;《西游记》中的唐僧,面对美丽单纯的女国王,在“爱一个人”和“爱众生”中纠结过。  选择,有时候也是无奈的。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
期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学校党支部服务家庭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家校连心桥”,成大实小党支部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以“五心”服务为理念,以“互助互赢”为共建方法,创建“家校共建·和顺共享”的“书记项目”党建共
期刊
逃离了马路的喧闹,走在环古护城河健身步道上,隐约能听到从远处传来一段段悠扬的旋律。沿着河边循声而去,一位老人在亭子里吹奏口琴,12把口琴一字排放,各种口琴在他的口中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旋律,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吹上几十首曲子,他就是姑苏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居民周根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时都能上台演奏的周根荣,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完全是自学,靠自己研究技巧。”周根荣今年70岁,从小时候开始自学
期刊
792年前,一张南宋时期的《平江图》将姑苏的古巷镌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今天,“双棋盘”式纵横的平江古巷依旧是保存得最完整的,最典型的古城缩影。而这个春天,在一场“净美街巷·百日奋战”行动中,平江街道打了一套“漂亮”的街巷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让一条条姑苏小巷更加“靓丽”了起来。  不遗余力,清除街巷“老顽固”  最近,在观前街、平江路附近游玩的人们,一定会惊叹于周边的小
期刊
4月25日,位于双塔街道的姑苏区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暨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古城区首家集全新“嵌入式”床位、“互助式”和“智能化”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这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设有幸福食堂、社区卫生站、29张全天候家庭式养老床位等多项服务功能的“家门口”的养老乐园,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探秘。  “家门口”的智能养老乐园  只要走进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会惊叹于它丰富的服务功能:一楼是便民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