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涛留在吴中的摩崖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我沉迷于吴中山水访古探幽,每逢周末,必去山里,风雨无阻。尤其热衷于摩崖石刻,常常发动一群人进山寻找,大有找不到一方誓不罢休之势。差不多五年间,共找到600多方古摩崖,其中最多的当属民国元老李根源,不过还有一个黄安涛,居然有12方之多。
  黄安涛(1777-1847),浙江嘉善人,字凝舆,号霁青,医家黄凯均之子。嘉庆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广东潮州知府,护理广东惠潮嘉道。
  黄安涛旅游好留“鸿爪”,喜题“到此一游”。道光乙巳年,黄安涛69岁,他来了吴中八日游,写了《吴下寻山记》,记述了每天的游历,包括天气、交通、人员、景致等,还有就是摩崖留名。
  我细细研读了游记,黄安涛在吴中留下的摩崖有17方之多。按照他的旅游线路,这些摩崖分别位于支硎山(吾与庵、观音洞和放鹤亭)、灵岩山(崇报寺和西施洞)、穹窿山(集仙居山后、望月台和宁邦坞)、东山(莫厘峰顶)、西山(林屋洞雨洞口、雨洞中、石公山归云洞、寂光洞)、尧峰山(龙洞、□□台)(引自2004年12月版《吴中小志丛刊》,原文未作点校说明)和光福(龟山观音泉、石嵝万峰台)。除了灵岩山崇报寺一块事先安排工匠题刻之外,其余16方都是游览当天所刻,尧峰山的2方甚至还是“秉烛”而刻。扣除在船上度过的第一天和因雨未刻的上方山的第四天,16方摩崖实际上是在六天内完成的,有两天每天题刻了4方。这么短时间,游览这么多地方,题刻16方摩崖,可不像现在拍拍照发发朋友圈那么简单。那么,黄安涛是怎么做到的呢?
  黄安涛在他游记的自序中说:“山游,闲人事也。天下不少闲人,而游者卒少,无济胜具及资斧且弗论,大率乏性灵与兴会耳。”黄安涛不仅有闲有钱,有身体有心情,有幸的是,他还遇到了绝佳游伴——顾沅。
  顾沅(1799~1851),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字澧兰,号湘舟,清代学者、书画家、藏书家。道光间官至教谕。顾沅比黄安涛小22岁,作为当地名人,人熟地也熟,用黄安涛的话说,是“契其性灵,察其兴会,知其为游侣也。”“游侣若湘舟,岂易得哉!”因此,“买两舟,挈两仆”,开启了吴中山水八日游。
  八日游中,大交通是船,宾馆也是船。下船后的小交通,则有“竹兜”“肩舆”“轿”等,当然也有“11路”。每到一处,都有导游作陪,穹窿山道士吴三逸还陪游了六天。其间行程,顾沅安排得妥妥帖帖,17方摩崖,除了顾沅自己操刀外,其余均为顾沅安排随游或地陪人员所作,黄安涛只管袖手旁观或附近游览,可谓所幸至极。八天中,遇微雨才半天,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黄安涛的这些题刻,距今已176年。吴中大地虽然历经巨变,但它们大多有跡可循。据笑笑人等的寻访,仅支硎山3方、灵岩山崇报寺1方和光福寺观音泉1方尚未发现。从找到的摩崖内容看,均为姓名俱全,而游记中只具姓不系名,称“某”。比如尧峰山龙洞内摩崖,游记:“道光乙巳十月六日,嘉善黄某、郡人顾某、羽士吴某秉烛一游,访住山僧慧周不值,书此以留鸿爪。”实际:“道光乙已小春六日,嘉善黄安涛、郡人顾沅、羽士吴三逸秉烛来游,访住山僧慧周不值,书此以留鸿。”有人说,十月是秋天,而小春是春天,时间对不上。请看《梦粱录》云:“十月孟冬,正小春之时,盖因无气融和,百花间有开一二朵者,似乎初春之意思,故曰‘小春’。”农历十月即小春也。此外,另有“一游”“来游”和“留鸿”“留鸿爪”之小异。
  此次游览,黄安涛“尚以不及登缥缈为憾,然安知非留此以待后期也耶?”可惜两年后,他就离开了人世。不过,要是黄安涛泉下有知,现在也该知足了吧。
其他文献
地处苏州核心区域的姑苏区正发力优化营商环境。4月23日,姑苏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总体部署《姑苏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现场发布姑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体系,颁发姑苏区企业家人才礼遇卡……姑苏区正通過营商环境持续升级,努力奏响姑苏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1+4+3”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现场直击:记者注意到, 为进一步助力姑苏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期刊
阿米利亚诺,来自意大利,现任苏州尼依格罗酒店行政总厨,他深爱着苏州的温柔婉约和迷人的精致生活。  “十三世纪,我们的老乡,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赞誉它是名贵的大城,两座城市由此结缘。威尼斯和苏州均以‘水城’著称于世,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我认为作为意大利人,我来到这个东方水城工作是幸运,更是一种命运使然。” 阿米利亚诺说。  苏州和威尼斯是两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苏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东
期刊
嘉兴南湖,有一座湖心岛,在800亩水波涟漪的南湖上,静谧如一片绿叶,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湖红船,就停泊在一旁。慕名而来的人们瞻仰红船,聆听红船故事。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的93岁老党员邹家其,在一次南湖红色路线的参观途中,他与这艘红船不期而遇,从此结下一生之缘,在不断学习与研讨中践行着老党员的信念与毅力。  好学乐记,“红船精神”透彻领悟  邹家其1956年6月入党,已经有着65年党龄。邹老岁数大
期刊
城市活力,关键在人。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也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姑苏区人社部门正紧密围绕姑苏古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结合企业实际,主动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各类人才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努力为人才创造最優条件、最有力保障、最全面服务,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助力各类人才在姑苏城内成长、成才、成功。  场景一:“才”到苏州感知古城美丽  4月10日,“看姑苏·2021年首届姑苏人才古城健步
期刊
社区工作虽平凡,却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衣食住行;社区虽是自治组织,却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活力的“加油站”,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对破解基层服务力量薄弱、提升困难群众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工的能力和素质,白洋湾街道着力推进社工职业体系建设,在充分考虑社工成长规律、特点、需求后,创立“百创学院”社工培训项目,将逐步打造出一支讲政治、守规矩、
期刊
自孔夫子始,“学而优则仕”是古代有识之士的奋斗之路,“金榜题名”亦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状元及第”更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姑苏自古文运昌盛,文士众多,吴宽、钱棨、潘世恩、翁同龢、洪钧等一个个苏州状元,青史留名。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苏州出了51位状元,数量之多、文才之名、家国之义,成为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的一道文化奇观。  高中状元红袍加身,驾马回乡,好不得意,想不想来面对
期刊
5月9日,虎丘山景区西溪环翠内,茉莉花、白兰花和玳玳花正在美丽夜景中散发着迷人香气,虎丘街道、虎丘山风景区联合开展的“三花”文化推广活动开幕式正在此举行。开幕式上,启动仪式、情景演出、体验互动市集通过“夜花园”沉浸式体验的形式,拉开了“三花”文化推广活动的序幕。  赏景,在虎丘夜色中品“三花”  在虎丘赏“三花”,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体验,也是苏州人的传统。姑苏的春天,自古便是从虎丘和山塘赏花开始的。
期刊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也是一座红色资源丰厚、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胜利,这份力量永远是那么坚实,那么掷地有声。而最好的怀念,一定是铭记,在这建党百年之际,不妨沿着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拜谒、瞻仰、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打卡点:苏州革命博物馆  【对话历史】革命文物来“说话”  4月27日是苏州解放72周年纪念日。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展
期刊
中街路102号附近的紫藤长廊,近日成了辖区居民交流沟通和开展社区活动的最爱公共空间。通过“清—美—护”三步计划,中街路社区党委让这个街心小公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期间,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通过持续不断的 “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的解决,金阊街道党工委构筑出社区治理的新空间新格局。  “全域”整合资源,思想教育“基础面”打牢  近日,在一场主题为“铁铃关下话运河,红色文化振精神
期刊
“看到这里换上了73个360度高清监控设备,监控室的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实景,改善了老旧小区安防设施瘫痪的状况,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姑苏区人大代表张海菁说道。她的一条建议惠及了吴门桥街道三个社区上万居民的生活安宁。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老百姓。这两年来,吴门桥街道为了让代表们真正走到百姓身边,让倾听的耳朵凑得更近些,让履职的步伐迈得更有力些,研究探索了各种接访方案。2021年更是围绕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