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分析与叙事艺术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性长篇小说,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少年在产生对学校的厌倦情绪之后逃去纽约,他从纽约归来后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去麦田中做一个守望者,一辈子守护孩子,保护他们不收外界伤害。此作品给予许多年轻人精神层面的鼓励,直到今天仍有研究意义。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创作于20世纪,虽然20世纪科学技术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作者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自由、幸福、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矛盾较为明显,战争、核危机、贫困、失业等危机不断威胁人们。人们总是觉得自身受到各种力量的制约,失去精神自由,所以“异化”成为当时文学领域较为流行的话题,《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一)成人世界的异化
  小说详细描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往年过圣诞节的情况,其间,主人公看到很多令他讨厌的社会现象,开始对所处的社会进行深思。这些经历要从霍尔顿离开攀西中学讲起,那天是星期六,并且发生了一件事:霍尔中学要和攀西中学进行橄榄球比赛,所有同学都在球场近距离观看比赛,霍尔顿却站在曾经在战争中用过的大炮附近,一个人在山上观看比赛。霍尔顿与其他同学保持距离,表现出主人公不愿接受异化,渴望自由。
  从那之后,霍尔顿便开始了纽约的流浪生活,在纽约,他看到更多庸俗、恶劣的社会现象。晚上,霍尔顿进入一家旅店,看到旅馆附近房间中上演的各种“好戏”。成人在年轻的霍尔顿面前丑态百出:一位地位较高、头发花白的男子换上女装,在镜子前独自欣赏;一对情侣嘴中含满水相互喷洒,流露出特别享受的样子,仿佛这是最为快乐的事情。天一亮,这些在霍尔顿眼中较为变态的家伙摇身一变,成为大多数人眼中谨慎、文明、谦虚的君子,这种成人世界的异化现象也刺激了霍尔顿的内心。之后,霍尔顿进入夜总会,看到更为震惊的现象:观众总是为表现较差的表演而鼓掌,使得钢琴演奏者欧尼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表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一边讲述室友自杀时的细节,一边亲密接触旁边的女性。在这里,霍尔顿还遇见了哥哥的前女友,这扫了他继续观看演出的兴。霍尔顿看电影时,坐在一旁的老人不停地哭,电影很虚假,而越是演到虚假的环节,老人越哭。总的来说,在纽约流浪的几天,社会异化现象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各个角落,霍尔顿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使得“异化”成为成人世界的典型特点。
  此时的霍尔顿正处于关键的成长时期,看到成人世界的现状,他不能处理好内心中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在这两个世界间徘徊。
  (二)霍尔顿的反异化
  看清成人世界的异化本质后,霍尔顿选择的是一种反叛类型的反异化手段,即拒绝参与社会具有强烈象征性意义的反叛。
  在行动心态和精神状态方面,霍尔顿虽然不能接受附近人的虚伪、浅薄以及做作,但是又不能寻求到实现自身生活意义的方法,他感到寂寞、空虚、伤心,甚至考虑过自杀,却并没有想过自己未来的职业或者生活。就像霍尔顿的妹妹对他的描述一样,“他总是对周围的任何事物进行谩骂”“不喜欢当今的任何事情”,就连霍尔顿自己也说“我现在痛恨一切事物”。这种类似于“堕落”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异化现象的强烈反叛。
  在语言风格和品味爱好方面,主人公霍尔顿极其讨厌附近人的虚伪和庸俗,即使他表现出的样子与他讨厌的人并无区别。所以,霍尔顿最常说的词语便是“假模假式”,在他的眼中,杂志里或者电影中都是些恶心透顶的无聊故事;舞池里都是些“耍花样”的家伙;夜总会中的钢琴演奏者虽然弹琴技术不错,但是改变不了他是一个“势利鬼”的形象。霍尔顿极其讨厌那些装腔作势的家伙,使得他与这些演员交谈时必须用同样装腔作势的语言,霍尔顿常常出现“心中作呕”的感觉,但是他明白自己若想在世界中生存必须说这一类话。就这样,霍尔顿以这种虚伪的语言模式展现他独特的“自甘堕落”方式,进而传达出他对成人社会异化的强烈反对。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研究
  (一)叙事结构
  《麦田里的守望者》使用第一人称讲述了青少年霍尔顿的人生故事,在成人异化世界中,他苦苦追寻真爱,却不断失落,小说在这种对立中构建了深层叙事结构。从追求到失落,从失落到再追求,再从再追求到再失落,小说完成了文本叙事过程,并且组建了完整的叙事框架。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可以成为当时的经典作品,部分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叙事功能,如主人公霍尔顿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悲剧。小说中,悲剧感充斥着这个少年的内心,在对美好世界向往的驱使下,霍尔顿独自展开对“美”的寻找过程。就连他的母亲都对他的生存情况加以忽视,就像小说中霍尔顿的一句话“妈妈,请把手给我吧,为什么不给我呢?”,显得如此悲剧,在这种情况下,霍尔顿依然走上了寻找“美”的道路。他在寻找“美”的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如学校的虚伪和纽约的脏乱。作为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承受如此重大的苦难已经十分困难,而他所追寻的“美”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的,他渴望成为“守望者”,渴望人类社会变得像“麦田”那样纯净美好。作者塞林格使用多角度的复杂叙事结构,使得读者可以了解追寻“美”的过程中主人公命运的不断恶化,将作者的内心感受切实传递给读者,进而引起读者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二)叙事策略
  1.人称的设定
  塞林格在传统的叙事手法上对文本进行创新,将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霍尔顿作为故事讲述者,并且从他的角度观看成人世界,分析成人世界的特点。在这个接受精神治疗的少年眼中,他看到的是一个世界观崩塌的社会。而当读者从霍尔顿的角度进行阅读时,其便会以最短的时间感受到作者的态度,产生一个偏离于现实的世界。
  2.时间的变换
  作者在写作时巧妙运用时空变换来敘述情节,改变小说的正常时间逻辑,即打破传统意义上流水账式的叙事方法,将故事的时间顺序进行适当布置与调换。例如,小说开头便有这样的话语“我想告诉你我去年圣诞节所经历的荒唐生活”,此处运用倒叙手法,凸显出当时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状态,在描述去年圣诞节的经历时,小说采用顺叙手法,增加静止的时间状态,即将时间速度调为0,使得主人公的活动静止,进而使得主人公陷入回忆中。此种时间的交错和重叠使用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鲜活的生活状态。
  3.人物视角的变换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功也表现在人物视角的灵活变换,其中包括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两种视角。在小说开头和结尾部分,作者均采用叙述自我的视角,而小说的中间大部分都使用经验自我的视角。在主人公回忆纽约三天流浪生活时,作者完全采用经验自我的视角,使得读者只能追随主人公的游走,霍尔顿即将发生的事情读者不能随意猜想,在宏观上运用经验自我的视角之外,作者又融入叙述自我的视角。例如,作者在描写三天回忆的过程中加入了霍尔顿自我视角,在自我视角中,主人公对成人世界的异化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人物视角的变换又增添了剧情的戏剧性。
  三、结语
  成人世界的异化和霍尔顿的反异化成为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凸显了霍尔顿的反叛情绪。从叙事手法来看,作者塞林格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人称设定、时间变换、视角变换等叙事策略,将主人公的悲惨与对“美”的执着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白光(1982-),女,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西游记》开创了我国神魔小说的发展历程,它带有“神、奇、魔、幻”的神秘色彩,凭借滑稽的人物形象和新奇刺激的故事情节,深受儿童喜爱,契合儿童的奇妙幻想。《西游记》是一部极富魅力的著作,成功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而其中的孙悟空形象深受儿童的喜欢。本文从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孙悟空形象在儿童群体中较受欢迎的原因,探究孙悟空形象对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  一、从孙悟空人物角度分析  (一)出生之异  孙悟空
期刊
电影《少女小渔》是中国台湾著名导演张艾嘉的代表作之一,张艾嘉用她细腻的女性视角和独特的拍摄视点进行叙事。电影围绕“假结婚”这件事情来凸显主人公小渔在爱情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重点分析影片中江伟形象的刻画,探究隐性男权对小渔潜在的压迫。在这个过程中,小渔勇敢面对各种生活难题,积极追寻美好生活,表现出十分可贵的自我意识与女性主义主体观的转移。  一、作品内容简介  小渔是电影《少女小渔》的
期刊
文艺美学由王国维开创,着重探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思想与文化特征。文艺美学是中国美学范畴的一部分,在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等文艺研究者的推动中,文艺美学与文艺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历史源流来看,中国美学思想受西方学者影响较大。胡适之认为,中国的文艺美学更加关注当代美学与人生意义的互融。王国维提出:“文艺美学是建立在人生论美学基础上,着重在于对人生问题的解释。”宗白华是诗人,更是美学家,在探究诗歌创作的
期刊
两晋时期,玄学兴盛流行,玄学思想推动了丰富儒家自然山水观的内涵,促使南朝文人对自然山水及其与人关系的认识发生转变。这极大增强了诗人将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形象运用于诗歌创作的自觉性,从而推动了山水诗的正式形成。  一、概述  山水诗一般而言是指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但这仅仅是从山水诗的描写对象来定义其概念,只可以作为判断某首诗歌是否可以被称为为山水诗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严格意义上的山水诗诞生立
期刊
2018年,于正导演的古装剧《延禧攻略》火爆荧屏,并掀起一股追剧热潮,让观众大呼过瘾。作为近年来古装剧的良心之作,无论是跌宕起伏的剧情、严谨唯美的构图、精美考究的配饰,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都引起广泛的讨论。该剧不仅对文化精粹进行细节化的呈现,创新性的文化传播方式也重新释放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力,让人再次探寻清宫剧美学。风格独特的《延禧攻略》成功唤起了不同层次的观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期待,我
期刊
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唐朝文化无疑是其中一个辉煌的顶点。其政治体系、宗教礼仪、诗词歌赋等方方面面都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不仅对中华民族后世影响深远,更是作为亚洲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辐射至周边各国。其中,从同时期的日本奈良文化中就可以看到许多唐朝长安文化的影子。本文将重点放于古典文献,从史料撰写与古典文学两方面简述唐朝长安文化对日本奈良文化的影响。  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至755年,因其稳
期刊
《野蔷薇》是茅盾最早发行的短篇小说集,内收茅盾写于1928年至1929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五篇短篇小说,其中《创造》是茅盾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野蔷薇》创作期间正处于革命低潮,时值茅盾避居日本,当时他开始反思革命,思考革命的方向。正如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这是寄寓了政治意义的小说集,故事主人公都是年轻女性并处于社会变革中。”尽管茅盾在前言中也表明小说在革命方向的用意,但是,五篇小说都
期刊
严英秀是一名藏族女作家,在当代文坛有着较高的文学地位。近些年来,她发展非常不错,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她创作的小说主要塑造的是一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有的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女性所面对的一些困难和窘迫的命运,还有的表现了女性对爱与美的追求。通常来讲,女性作家在写作时往往更愿意写一些关于女性的题材。比如,描写女性在少女时代所发生的故事、恋爱婚姻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等。但严英秀笔下的女性都很勇敢,这种勇
期刊
歌曲《凤凰于飞》是大型宫斗剧《甄嬛传》的片尾曲,由刘欢创作且演唱,曾获得最佳电视剧歌曲奖,得到了一定传播与演唱。“凤凰于飞”语出《诗经》,比喻夫妇相亲相爱,常用于祝福婚姻美满之词。林俊杰在音乐竞技综艺节目《梦想的声音》中将这首作品进行了改编与演绎。改编后的《凤凰于飞》不仅运用了电子音乐,还巧妙运用北非、西亚等地传统乐器“乌德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异域风情,使这首经典歌曲又焕发新魅力。林俊杰改编演绎
期刊
2016年6月9日,舞剧《昭君出塞》(以下简称《昭君》)亮相北京,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孔德辛继《关公》之后创作的又一部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叙事性舞剧,以其精致到近乎完美的舞台效果营造出了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昭君》真美。  这是笔者在观演结束后听到的最多的赞叹。  但笔者认为,《昭君》应该不仅仅是哪位和亲公主,她更应该映射到当下社会的每一个人。不像《关公》一般备受争议,编导在被推到评论的风口浪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