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dor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合,让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小学老师更注重于形式性的小组划分,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划分小组时不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问题,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对学生科学分组、正确评价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协调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相互的配合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方法上的改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帮助他们在相互配合和竞争中,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
  当前,老师在展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通常都会以学生这个群体内的个体学习能力、脾性这类因素,将他们纳入形式各异的小组之中,意在完成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全面进行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式学习. 运用这种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来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老师会从整体来考虑小组划分,让成绩优劣学生相互搭配分组,交换意见,能够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而且,因为学生之间身份平等,没有过多的拘束,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像,也能适时把自己的疑惑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让自己和组内同学共同思索,发现各种解题方法与技术. 因此把学生经由合作、帮助来答题的能力进行了全面性的激发. 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体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小组乃至全班整体成绩形成有效的提升.
  二、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合作学习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其突出的优点有密切关系,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往的教学展开时,小学数学老师基本上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性地位. 相比之下,学生大多数时候几乎是完全被动性的进行知识获取. 因此,这种教学机制下形成的课堂并不活跃,由于这种沉闷的小学生数学教学措施同样过于僵化. 只知道一味的灌输教材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内心学习感受与体验. 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致.
  新课标所强调的小组合作,既能提升学生相互之间协作能力,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有效推动班级同学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样可以对他们的学习与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就此全面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因此,小组合作会显著的影响到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缺陷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忽略内涵,形式主义显著
  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老师更注重于形式性的小组划分,认为,只要把课桌调整一下方向,随便指定一下小组成员等就可以了. 有的老师也认为,小组合作就是自我学习知识. 因此,授课深度不足. 而实际上,过分关注形式会让学生,尤其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与把握学习内容,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与此相反,由于教学以及课堂秩序、课桌摆放等的改变,学生有了更多注意力分散的借口,导致相互之间的干扰更明显. 这种“偷师”现象并不科学. 因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别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会被运用得娴熟有加,能取得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效果. 但是,如果我们生搬硬套的移植进自己的教学课堂,当然也有可能管用,但更多的会表现出不适应性. 因为毕竟各人的教学方式、风格不一样. 产生类似现象过程中的老师,因为并未全面顾及问题的本质内因,因而会让其现实的教学更多的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组别划分失当
  小组合作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因为它全面处理了更多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难题. 不过其同样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如果把小组进行笼统性的一分了之,根本不顾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特征. 这同样是一种形式主义,对学习能力不一的同学之间原本会有效形成的相互帮助行为的发展不利. 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过程中,形式上的随意性、教学安排方面的随意性相对明显,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存在一种认识层面的误区. 从不理解到过度迷信,形成认识领域的两个极端. 即便很简单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会把它交给小组合作来讨论分析,不但浪费了教学双方的精力,也会影响到教学双方的兴趣. 而事关教学主体内容时却又会偏离基本方向,无法及时带领各小组展开理性的探索,从而让小组合作与新课标要求的本质教学目标发生错位.
  四、改善现状的基本渠道
  (一)科学分组
  多年教学经历表明,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假如真想把这一新型教学方法下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学生分组就必须是此间的重中之重,分组就必须要科学、合理. 第一,组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配置是重点,要交叉搭配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方法、特质的学生,以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优势互补,从而最终让小组合作的学习、讨论更易展开;第二,合理设定组内人数. 如果小组人数过多,相互之间的意见会难以统一,导致合作难以有效形成. 过少则又不能激励学生潜意识中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要取得良好的小组合作效应, 四到六名是最佳数量配置.
  (二)正确评价
  整体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新课标倡导小组合作的初衷,这是小组合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因此,要衡量小组合作这种新颖教学渠道的最终成效,我们当然就不能光看各个小组内那些少数成绩优秀的同学,综合成绩、能力提升才是此间的重点. 如果要表扬,也必须要更多的突出小组合作能力、整体成绩,有意識的引导、包括小组所有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等,让组内成员形成全面的合作理念,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的处理好更多的与学习、生活有关的难题.
  五、小 结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如果运用得当,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老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展开合理而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就此不断拓展个人知识面,全面学会发散性思维. 同时,使他们充分体验学习之乐. 开辟低年级数学教学新途径.
其他文献
开普勒是17世纪德国的天文学家,12岁就进了修道院,后来又在蒂宾根大学深造,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追随者,他在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就是《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然而这与他精通数学并
我相信大家都见过、做过这样的题目:图(1)是由火柴棒拼成的,请你拿去4根,剩下5个正方形,且剩下的每一根火柴都要是正方形的边或是正方形边的一部分,把你的方法画出来.
【摘要】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有涉及含有ex,lnx,cosx,sinx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函数的问题,要解决这类函数的性质,通常是对其求导,利用导数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直接盲目地对函数进行求导,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运算变复杂,导致思路受阻.当遇到求导问题时,将其中一些元素分离开来,做一些巧妙的变化,能更好地解决导数问题.  【关键词】导数;分离法;函数
多元變量求最值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因其变量多、技巧性强、难度大、方法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以打开解题思路.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希望从中领悟解题的思想方法,进而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常有:过顶点作腰或对角线的平行线;作梯形的高;延长梯形的两腰,目的是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然后用三角形或平行
将图形F沿着一定的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而得到另一个图形F′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translation),图形的平移具有下列特征:(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
众所周知,立体几何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两到三道小题,且必有一道大题.虽然分值比重不是特别大,但仍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学好立体几何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夯实入门,三重视是关键  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  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所有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和方法.尽管它们所概括的事物及其关系普遍地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但由于数学化的概念、公理、定理太抽象,与实际的
中考二次根式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类。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时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或者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或者把图形的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本文以一
解析几何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苏教版必修2)和圆锥曲线与方程(苏教版选修2-1)两部分内容,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主要內容为直线与圆的方程与位置关系,圆锥曲线与方程主要内容为三种圆锥曲线的概念、方程与性质以及曲线方程的概念与求法.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请看下面的几道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