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弗·施莱格尔《论小说的信》的几点思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是德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浪漫文学理论的奠基人。本文通过分析其《论小说的信》中的几个概念,探究了施莱格尔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思考,分析了其浪漫主义文学观点对德国文学,尤其是德国小说的影响。施莱格尔所倡导的阿拉贝斯克式小说体裁,感伤与浪漫的阐释,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评价标准,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语文学弗·施菜格尔;小说
  弗·施莱格尔《论小说的信》(Brief Uber den Roman又译作《小说书柬》)于1800年在《雅典娜神殿》上刊出,作为《诗谈》中自成一体的一部分,它保留了即兴谈话的特点,由虚构人物安托尼奥回应另一位虚构人物阿玛丽娅对于让·保尔小说的批评。文中作者巧妙地借安托尼奥之口将自己的对于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小说的观点“一吐为快”。
  一、阿拉贝斯克式的小说体裁
  阿拉贝斯克指一种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其构图极尽繁复与交叉,包容性极强,各种元素之间却又能交互辉映,共同构成一副整体的图案。施莱格尔曾在文中表示:“真的,我设想的小说只可能是叙述、歌唱以及其他形式的混合体,而不可能是别的”。施莱格尔在此提出的小说形式远远超出了一般范围内对小说的形式定义,将小说视为一种各种文学体裁的混合体,能包容各种不同形式的特点,并举了塞万提斯和薄伽丘的创作风格作为佐证。文体上的混乱势必会给读者造成一种“眼花缭乱”之感,这些不同文学形式在小说中的交织正如阿拉贝斯克风格一样,乱——其中却又有序。
  施莱格尔的对小说体裁大胆而富有心意的构想为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坛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同样的主题和美学主旨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或者各种形式的杂糅得以实现,是一种大胆地尝试。
  二、感伤与浪漫
  在《论小说的信》中,施莱格尔对“感伤”(sentimental)这一概念的论述不在少数。他在第一次反驳阿玛利亚对让·保尔的指摘时就直言:“凡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一个感伤的材料的,就是浪漫的”。因此,感伤从来都不是与眼泪联系在一起的,而是与“想象”一同出现的,而“想象”原本就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施莱格尔指出,感伤不是眼泪汪汪,而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一种“精神的情感”,可以说,其重点是落在“感”上,而非“伤”上。换言之,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即为好的作品,这也与后来施莱格尔一直强调在小说中作者的“自白”和真实情感流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一致。
  1798年,弗·施莱格尔在《雅典娜神殿》的创刊号中曾将“浪漫诗”定义为“与时俱进的万象诗”(progressive Universalpoesie)。他认为,诗,亦即广义的文学,就空间而言是无限的,就时间而言是无止境的。他包罗万象,也就是说,除了“与时俱进的万象诗”之外,别无真正的文学可言。弗·施莱格尔所说的“浪漫诗”并非指某一特定的文学流派,而是泛指文学理念。施莱格尔跳出了一般文学流派“派别”之间的差异,高屋建瓴地指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具有“浪漫”的特质,“浪漫”并不是某一个流派,某一些作者的专利,而是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流露出的气质。
  三、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
  所谓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指的是施莱格尔强调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作者“自白”的重要性和对“真实历史”的观照。浪漫主义文学从反对一切以理性至上的角度出发,矫正了当时的风气,重新使得人的“想象力”、感性认识受到重视。但是,施莱格尔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位远非如此,在想象和感性的背后,他提出了文学作品中更需要关注的“真实”。
  首先是作为客观真实的历史作为浪漫诗的基础。施莱格尔曾说,浪漫的虚构从中发源的其他那些源头,也同样是真实的历史。施莱格尔清楚地指出了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泉是真实的历史,浪漫主义所追求的个性与想象并非毫无根基的海市蜃楼,而是对真实历史的“多次改动”。改动的过程亦是作者想象和创作的过程。如果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基础不是这种真实的历史,那么文学作品创作就会容易陷入为了想象而想象的怪圈,再优秀的作品失去了根基也就变得毫无生气,并且必将不能长久。
  其次是作者的自白(Bekenntnisse),我们称之为“主观的真实”。施莱格尔在文中提到:“对于史诗风格而言,没有什么比作品中看不到自己的情绪流露更加违反史诗风格的天性”,这种真实的“自白”使得文学作品找到一个发挥想象的“点”,即作者的思維不论如何进行想象与加工,我们都能根据他的“自白”来把握作品的主线,这种“自白”越是真实,作者发挥想象的空间就越大,读者在作品中体会到的境界就愈加宽广。
  基于这两点的考虑,施莱格尔表示,“独特的见解”和“所描绘的生活之多少”是其评价所有小说的一把标尺,而其实质分别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真实。
  四、结语
  笔者在本文中对施莱格尔《论小说的信》中阐述的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观点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其浪漫主义文学观点的理解。施莱格尔在许多作品和文章中都提出了独到的浪漫主义美学观点,对当时和后世的德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生动地描述了几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探索了其中的人物关系和爱情心理。本文以女性爱情心理研究为基础,分析小说中的恋母情结,解读以米莉安为典例的精神恋爱和克拉拉为代表的性欲之爱,进一步剖析其局限性。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爱情心理;恋母情结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一部长
一张好照片是拍摄与后期的完美结晶。 A good photo shoot and the perfect crystallization of the late.
摘要:《教长的黑面纱》被视为霍桑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长久以来,许多人都从传统的角度去试图给黑面纱一个确定的象征意义。然而,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看,通过增补和延异,黑面的纱所指必然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那些任何试图给黑面纱作出具体解释的都是徒劳。  关键词:黑面纱;增补;延异;不确定性  雅克·德里达是解构主义的主要代表。1966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讨会上,德里达在《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介绍立井凿岩机供水自动恒压装置的系统及电控。 Introduction to the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ntrol of vertical constant pressure water supply system of vertical sh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富含新生血管的恶性脑肿瘤,而整合素αvβ3在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8F-AlF-NOTA-PRGD2(也叫作18F-RGD)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
突出重点,兼顾各方,这是版面安排中遵循的一般原则。9月的人民日报夜班工作,掌握好这一原则显得更为重要。9月份要事多、大事多,需要安排的重要稿件多。这个月除了李鹏委员长20天的出
3月2日至4日,由省记协组织的全省党报总编辑座谈会在保定召开。 座谈会上,各位老总围绕党的十六大宣传报道和新闻改革、管理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认真研讨。大家认为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CSW2014128)资助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近现代欧美的重要思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并很快成为研究者们竞相探秘的领域。本文将通过《读书》杂志访谈,对法国后现代作家安妮·艾尔诺的后现代文学观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验证艾尔诺与后现代叙事的关系,以法国当代文学中的个案反映法国后现代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质。  关键
1987年12月8日~11日,河北省煤管局在峰峰局召开羊渠河区奥灰水文地质勘陈及条件研究报告评审会。采自国内务大水矿区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50多名专 From December 8 to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