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应从小培养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培养安全感、时间概念、自理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责任感与自信心。我们可以从规则的制定、规则的执行以及家园联系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陈鹤琴;良好习惯;措施
  自然界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有一定的规律,称为自然的法则,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恪守着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进餐?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娱乐?……这些活动有些是生理上基本需要的自然反应,有些是后天慢慢养成的习惯,我们统称为常规——生活上的通常规律和习惯。人如果想在群体里生活得舒畅和谐,就必须遵循群体公认的某些准则和行为习惯,而习惯是靠从小培养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幼教界的鼻祖陈鹤琴先生早于上世纪20年代就在《我们的主张》中明确地写着“七、我们主张幼稚园是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1]。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2]。可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阶段习惯的培养,他将良好的习惯与健全的人格、幸福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度过的,因此,除了家庭以外,幼儿园便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基地。
  具体地讲,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幼儿有:
  1.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的心态亦是如此,他们内心有一种天生的秩序感。幼儿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每完成一项活动后,知道接着要做什么,心中有数,感觉也安全得多。马斯洛在谈到人的安全需要时,就认为幼儿喜欢有常规的生活,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安全感的满足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3]
  2.时间概念
  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可能被成人娇纵惯了,有些可能因成人事务繁忙而疏于照顾,以致他们的起居作息时间不能规律化。在幼儿园里则不然,什么时候进食,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游戏,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作出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生活其中,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时间概念、组织能力及有条理的办事能力,也逐渐培养起来。
  3.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就是个体能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掌握生活常识,能熟练地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基本生存问题的能力。[4]幼儿在幼儿园中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收拾、进食、穿衣等,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这些基本的技能是幼儿向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也是必须掌握的,幼儿园通过明确而清楚的教育步骤,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照顾自己和安排事情。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4.自制能力
  幼儿园好比一个小社会,幼儿要融入小社会里和其他小朋友和平共处,首要的条件便是独立和自觉地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被同伴接纳。也就是说,为了顾全团体和个人的安全和利益,幼儿必须具备克制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逐渐培养。比如,幼儿在听故事、午睡、领域活动时,学会控制喜爱自我活动的欲望;在进食时守礼貌、排队时不争先恐后;游戏时不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的身体;在社会公德方面,废物要丢进垃圾箱,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收拾玩具、食具、椅子等。
  5.责任感和自信心
  幼儿表现出对常规的遵守和执行,也就表示他尊重社会行为规则,尊重同自己学习、生活、休息的人们,这就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同时,在群体生活中,幼儿因遵守相应的规则,而使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或得到同伴、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发展了待人、接物、处事和应变环境的能力,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幼儿都是“喜欢成功”的,陈鹤琴先生就认为“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5]。由此可见,成就与自信心相互作用。
  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了解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使其在幼儿成长中真正发挥作用。陈鹤琴先生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孩子小的时候缺少正确的教养,到大的时候,养成了偷窃的习惯;一个是教师留心观察,纠正了孩子不良的写字习惯。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就蕴涵着如何去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结合现代幼儿教育的实践,可以归纳出如下的几点措施:
  1.规则的制定要合理、可操作性强。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比较容易接受那些要求一定的、和具体行动相联系的规则。规则的描述要非常明确,能为幼儿所理解,用指示的方式而尽量少用禁令的方式,只有理解了规则,才可能去执行规则,也才谈得上渐渐地内化。比如,教师发现,晨间活动结束时,跳绳总是很乱,没按常规打好结、放整齐,导致下次活动时很难取出一根一根的跳绳。就此情况,教师在活动前就可以明确地提出要求:“活动结束时,请玩绳的小朋友将绳子像老師这样打好结,一根一根地整齐地放在箱子内,也请小朋友互相检查是不是每个人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教师示范后,再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让所有幼儿都清楚规则,明确自己的行为。
  2.规则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
  有很多规则应该在幼儿一入园就明确提出,并一直贯彻到底。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以保持幼儿思维上的一致性。每一条新的规则幼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向他们解释并教他们如何执行规则,而考虑到幼儿的监督能力还不强,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醒他们破坏规则的后果。而幼儿的记忆又不长久的,所以,还要不断地强化,即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价,以形成动力定型。当赞同某一具体行为时,教师予以表扬。例如,美术活动结束时,某某小朋友将用具整理干净,并捡起地上的废物扔进垃圾桶,教师看到了这一良好表现,就应及时表扬:“某某小朋友今天表现真好,不仅把自己画画的用具整理干净了,还捡起了地上的废纸。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像他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关心我们身边的环境。”这里既包含了对行为的正面评价,同时也包含对其个人品质的正面评价,促使幼儿学习好的榜样。同样,对某一行为不满时,教师也可用适当的言语提醒他。例如,吃饭时,一幼儿走路太重,教师可轻轻地拉住他:“某某,该怎么走路呀?”幼儿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教师随后及时肯定改正后正确的行为。这样的方式在幼儿身上不会引起对老师的抱怨,而是对自己的不满,他会努力争取重新获得老师的好感。   3.教育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育的形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总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的,所以,为了鼓励幼儿尝试和练习常规,并使常规学习成为有趣的体验,教师可以在常规训练时配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采取富于趣味和多变化的方法,如故事、儿歌、音乐、游戏等,也可以利用一些信号。例如,当音乐活动结束要转到另一环节时,用一段音乐作为集合的信号;谈话活动前,只要教师拿起手偶,幼儿便知道要围坐一起。此外,还可以通过结合一些领域活动来鼓励幼儿学习并巩固良好的习惯,比如,用“小水滴的故事”来鼓励幼儿节约用水,通过整洁运动来激励幼儿收拾和整理物品等。
  4.家园积极配合、要求一致。
  习惯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幼儿有许多习惯在家已养成,幼儿园要把它一些不好的习惯改变过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园和家庭可以进行“双轨式活动”,教师、家长先和幼儿一起拟出一些大家都认同的良好行为,并协商当幼儿遵行了良好的行为后便给予奖励,教师与家长分别在园里及家中作记录,互相交换记录,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园步伐协调,以促使幼儿在园在家行为一致,切实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家园步调相异,在同一行为上遵循不同的要求,很容易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矛盾,形成双重人格。
  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其鲜活的生命力,每次阅读他的著作,总会有新的感受与体验。的确,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一个社会人,能否适应社会并顺利融入社会,依赖于我们能否依照群体认同的某些准则和行为习惯生活。所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为了能够被社会接纳、生活得愉快,就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2][5]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编. 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7,674,689,690.
  [3]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65
  [4]陈金华, 杜学元.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9, 10(3):70-72.
  作者简介:严靓丹(1996— ),女,汉,江苏无锡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高中阶段中语文作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广,使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推进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进程,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本文在此基础上概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探究在高中教
期刊
摘要:俗语说的好,学生是家长的希望,是老师的期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尤其是在初中生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做好其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引导力量,那么学生是否接受和配合班级管理以及自我管理是班主任管理效率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除了传授学生课本知识外,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以及性格的形成,以辅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这也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效
期刊
当下的孩子,生活锦衣玉食,成长一帆风顺,没有磨练就不懂坚强,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如何帮助学生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自我呢?  蒋小俊,一个机敏的小男孩,但贪玩好耍,课堂上常常不专心,成绩平平。同时,他爱好广泛,不仅在体育活动中,让同学们啧啧赞叹,更是鼓号队的佼佼者。  开学前两天,学校召集鼓号队的同学进行了紧急训练。上午训练完之后,蒋小俊同学就对培训的陈老师说他下午不来了。陈老师很着急甚至有些生气,鼓
期刊
音乐教育纳入我国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从19世纪末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间,学校音乐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作为艺术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几种主要的音乐教育观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是暗合的、一致的,因此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设计、教学目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随着外国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译介以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音乐
期刊
摘要:新时期,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重视对学生德育教育。当前,许多小学班主任比较重视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在德育教育中尚有诸多弊端,滞阻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开展。本文旨在分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做好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的措施,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
期刊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对于他们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德国思想家康德认为:“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受教师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效果。对于他们的教育不但家长普遍感到困难,而且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元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生活味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
期刊
摘要:化学是生活现象的探究和科学性揭示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有对事物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化学原理的准确性。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初中数学学习的角度,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在我国的素质教学体系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幼儿园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又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的孩子,所以教师既是幼儿的组织者,又是他们的教导者和教育者,不光光担负着教育教学的工作,还要管理幼儿日常的琐碎杂事,把幼儿园班主任做好绝不是简单之事,所以要真正的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恒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幼儿园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成长。  
期刊
发展幼儿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保育员老师的服务水平已经成为提升保教质量和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幼儿园保育员的工作重心是照顾幼儿生活,虽然没有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幼儿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如何提升幼儿园的保育水平呢?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