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将成为反恐主战场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伊斯兰国”的日益猖獗到巴黎针对《查理周刊》杂志社的恐怖袭击,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形式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推手以及恐怖组织主要的宣传渠道、组织方式和资金来源。网络恐怖主义已不再是一种令人担忧的新概念,而是已成为现实存在的威胁。西方国家和恐怖分子同步认识到了互联网的潜在风险与巨大价值,互联网将成为世界反恐的新的主战场。
  暴恐视频:恐怖组织的宣传品
  新一代恐怖分子已开始充分利用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伊斯兰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斩首视频”,拥有“官方网站”并定期发布运营报告。袭击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的恐怖分子则随身带着视频录制装备,将全部作案过程拍摄后上传至网上。这些暴恐视频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不仅成为媒体报道的头条新闻和最热门的点击视频,还将更多有暴恐倾向的年轻人带上恐怖主义这条危险的道路。在日本,曾有青年人模仿“斩首视频”,用刀子残忍地杀害了一名中学生。在我国,不少偷渡到海外参加“圣战”的犯罪嫌疑人也是受到了暴恐视频的蛊惑,其中一些人在观看了10余分钟视频后就决定加入恐怖组织阵营。
  为何一段暴恐视频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暴恐视频是恐怖组织倾力打造的宣传品,恐怖组织严格控制着视频的内容、剪辑、声音,在视频中祛除了所有对其不利的内容,突出了“圣战”、“牺牲”、暴力反抗等核心思想。有媒体报道称,“伊斯兰国”在制作恐怖视频时甚至学习了好莱坞电影的技巧,使其视频更“美观”、更有冲击力。因此,恐怖组织绝不会让媒体记者进入其势力范围,向外传递不一样的声音。
  其二,恐怖组织将大量极端“教义”掺杂在视频里,让收看者不自觉地将这些“教义”与现实的“圣战”行动联系到一起。恐怖组织甚至会在视频中制造一些特殊的视觉符号,为视频增加神秘感和神话色彩,或将一些并不存在的虚幻场景嫁接到视频中,用来描绘“天堂”的情景。
  其三,网民的独特性也使暴恐视频的效力倍增。网络视频的收看者通常是单独观看,更容易陷入自己的“怪圈”和“偏执思维”中而不能自拔,从而变得一意孤行。
  其四,暴恐视频还起到了制造对立、制造愤怒情绪的作用。“伊斯兰国”通过暴恐视频向被绑架人质的国家政府索要赎金或交换筹码,一旦失败后就将人质公开斩首。这种公开的要挟是有意制造相关国家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将人质遇害的责任强加于人质所在国的政府。这可能也会对少数本来就对该国政府不满的人起到诱导作用。
  招募人员、募集资金、实施暴行
  暴恐视频只是网络恐怖主义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恐怖组织还有利用互联网的其他手段,如招募人员、募集资金和实施恐怖行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恐怖组织还通过开发网络攻击工具或购买黑客服务的方式发动网络恐怖袭击。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酿成比9.11事件更为严重的公共安全危机。
  招募人员方面,一些恐怖组织都已经学会了建立“官方网站”,并在网站上发布其消息和宗旨,进而吸引其潜在支持者。据美国统计,全球已经有超过7000家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建立的网站,每年此类网站数量都在以近50%的速度增长。此外,恐怖分子还学会了运用“推特”、“脸书”、“优兔”等社交媒体,这些媒体让他们更容易地与其支持者建立密切联系。为了招募单纯的青少年,恐怖组织还制作了网络动画、漫画和在线游戏,将恐怖分子描绘成漫画“英雄”,将西方国家的领导人描绘成“恶魔”。据美联社报道,“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在2011年甚至拍摄了一段带有迪斯尼风格的动画短片来宣传该组织。“基地”组织还改编了一部类似“反恐精英”的游戏,名为“刺杀布什”。除了直接招募人员外,恐怖组织还在互联网上发布“恐怖行动指南”,指导极端分子制造恐怖袭击工具及开展行动,教授其如何出境参加“圣战”等。
  募集资金方面,由于恐怖组织受到全球金融制裁,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取资金,于是互联网便成为其最重要的资金渠道。一是利用互联网募集捐款。互联网上各种小额捐款途径给恐怖组织摆脱金融制裁限制带来了机会,恐怖分子可依靠出售虚拟物品、建立虚假的众筹项目等方式募集资金,这样做不易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二是利用互联网出售违禁品筹集资金。恐怖组织往往与贩毒、有组织犯罪、贩卖人口甚至器官等违法行为密切相关,而互联网则存在着一个交易此类违禁品的庞大跨国黑市。美国近期破获的“丝绸之路”就是此类黑市中规模较大的一个。“丝绸之路”在传统互联网之外的“暗网”运行,交易极为隐蔽,每年交易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三是利用互联网洗钱和藏匿财富。伴随互联网产生的新金融衍生品,逐渐成为恐怖分子转移财富、洗钱和购买必需品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美国司法机构一直担心比特币等互联网加密货币可能成为恐怖组织的“官方货币”,此类货币流通迅速,交易安全性好,难以追查交易痕迹,极为符合恐怖组织的需要。
  除上述两方面外,西方专家最担忧的是恐怖分子运用互联网对现实世界发动袭击。在美国和以色列利用“震网”病毒摧毁伊朗的离心机后,美国也担心类似黑客武器会落到恐怖分子的手中,成为袭击美国水坝、电站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有效工具。此类担忧并非毫无缘由,在近些年的黑客大赛中,技术爱好者攻破传统安防设施的难度在明显减低,互联网安全问题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随着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广泛采用,黑客们很可能利用这些新设备突破传统的安全防卫,进入高度机密的敏感地区并发动黑客袭击。此外,恐怖分子还可能利用网络攻击散布假消息,制造社会恐慌,进而对国际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影响。近期黑客组织劫持美国中央司令部和合众国际社的社交网络账号等事件就带有此类性质,如果此类行动发生在两国关系的高度敏感时期,便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网络恐怖主义事件频发或成“新常态”
  虽然面临个人隐私问题、财政拮据等困难,但西方国家政府仍在持续加强网络反恐的相关能力和机制建设。西方舆论认为,网络恐怖主义事件频发可能成为未来的“新常态”,在巨大威胁下,各国政府必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今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等已经开始有所动作。1月,美国与英国签署协议加强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合作,两国不仅将联合展开“真枪实弹”的网络攻防演习,还计划培训“网络特工”并将其引入军队中,挫败恐怖分子的网络袭击。同月,韩国网络审核机构宣布重点打击有关恐怖主义的网络信息,监控相关网络发帖和社交媒体账号。《查理周刊》杂志社遇袭事件后,法国宣布将仿效美国成立网络反恐部队,行政部门可预先查封支持恐怖主义的相关网站。2月,美国宣布成立“网络情报整合中心”,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整合、分析各执法部门的网络恐怖主义情报,将其汇总后交由白宫统一应对。
  与传统的恐怖主义不同,网络恐怖主义行动具有更为明显的跨国性和国际性,任何一国如果存在网络反恐的安全短板,都可能成为恐怖组织的大本营、跳板乃至最终目标。因此,终结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必须依靠各国的密切合作和统一行动。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各国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美】《彭博商业周刊》2016年8月8日  亚洲国家引领世界投资进入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领域。所有这些清洁能源满足他们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中国,煤炭需求似乎已经在2014年达到顶峰,远比期望的要来得早。在印度,到2020年,燃煤电厂的费用预计将超过今天太阳能的花费。然而,中国、印度和日本都在继续增加产能。在印度和中国,煤炭的使用使得人们更少地采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鉴于这些现实,人们可能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益普索近日公布了一项宽带满意度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在26个受访国家中,韩国的宽带满意度居第一,中国居第14位,澳大利亚仅排名第23位,且满意度不及平均水平。  据报道,益普索近日对各国的基础设施需求和优先级进行了研究。报告发现,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对澳大利亚机场、供水和排水系统及铁路网络的质量与表现感到满意,对澳大利亚的能源基础设施和防洪设施感到最不满意,尤其是宽带网络。数据显示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热议国际秩序变革,对中国的角色和主张极为重视,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猜测和担心。对此,中国应明确阐释自己的“国际秩序观”,清清楚楚地告诉全世界,中国是如何看待国际秩序的,又将如何运用自己不断增长的力量,建设性地维护和优化现有国际秩序,积极自信地引领舆论导向和变革方向,打消不必要的猜忌。    全球热议  当前世界各国对国际秩序变革的讨论有如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全球都在热议,是当前各国
向欧洲人介绍中国文化,说来容易做来难。他们缺少熟悉的参照物,常不知我们在说什么,也常误解我们。这不仅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也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比如,欧洲人习惯于理性、线性、单层面思维,而中国人习惯于理性感性合一、环状、多层面同时并行思维;一个主要形而下,一个形而上下兼并;一个单频道,一个双频道,频率又各异,交流起来颇费神。  因此,当中国人形而上地认识和改造自然时,欧洲人对此轻则不知所以,重则
11月2日,中国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沈丹阳对印度排灯节期间部分政客发起抵制中国商品运动一事做出回应:“希望印方采取必要措施,管控事态发展,并引导媒体客观报道中印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情况,共同维护好中印友好合作大局,为双方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营造良好氛围”。此前的10月26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新闻处谢立艳参赞就分别致函印度报业托拉斯和《印度快报》《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等主
马尔代夫外交部10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声明表示,英联邦一直努力成为马内政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违反了联合国和英联邦宪章。未来马尔代夫将对国际事务继续保持双边和多边参与。  2012年年初,马尔代夫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游行,时任总统纳希德当年2月宣布辞职。2013年,马总统选举几经反复,多次推迟选举
缅甸政府军大举进攻缅北的克钦武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资产和人员安全的担忧。虽然战争离中国的边境很近,但是中国却不能干涉,这是缅甸的内政问题。有时候,他国的某些内政问题,确实会越来越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更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在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中国应该如何防范别国内部的政治和安全风险,保障中国的海外利益。其中,公共外交的功能应该得到重新审视和重视。  首先,政府外交未必能充分
2015年的第一个周末,阴雨绵绵。随手翻开《华盛顿邮报》旗下的免费小报《速递》,居然看到了华盛顿特区的电影院也在放映“The Interview”。如果逐字翻译,该片子原名为《采访》,而中文媒体已经将其译为火爆的《刺杀金正恩》。应合了影院在片前加的一小句宣传广告——“多年来最具争议的电影”,这部片子尚未上映就引发了美朝间激烈的网络战、口水战,沸沸扬扬。  2014年11月,出品方索尼影业推出该电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维持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3.1%和3.4%的预期不变,与该机构7月份预测值一致。IMF将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速预期较7月份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至1.6%,并维持明年1.8%的增速预期不变。其中,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1.6%和2.2%,较7月份预测分别下调0.6和0.3个百分点。IMF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增速预期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美国在中东的表现出人意料:没有在伊拉克留下一兵一卒,北约空袭利比亚时低头垂手地坐在后排,在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上临战泄气。于是,关于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战略撤退的小道消息在国际上不胫而走。2013年7月美国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上任后,对美国中东战略进行重新评估,提出“外交优先、减少送入、避免战争”三项原则,坐实了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传言。  美国战略撤退的原因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