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学理论和方法指导历史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寻找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学习历史不仅要求了解历史真实,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历史观象去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并进而总结历史带来的经验教训以指导现实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对历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就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而哲学正是研究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历史学和哲学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它们互为表里,所谓“文史哲不分家”。历史学的研究要以哲学为指导,而反过来哲学的研究也要以历史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其差别只在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即历史学重现象、史实,而哲学重本质、重规律。
  历史教学旨在通过对历史现象的阐述,引导学生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逐渐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正确认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一个哲学高度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讲解。要达此目的,教师首先必须对历史发展有比较深入的哲学认识和哲学思考,并以此来指导对整个教材的把握。
  我们知道,人类历史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几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以及每一阶段内的不同时期的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进步。从哲学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同时也还有其他因素与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或制约了这一过程的进展,决定了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而对于人类社会,促使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即在于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越来越不适应甚至阻碍其发展,矛盾由此产生。由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们最终要冲破一切障碍,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调整直至根本变革。人类社会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进步。古代史中如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的实行、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乃至各个朝代的更迭、制度的革新,近代史中如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垄断的产生,现代史中如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改革等等,无一不是这一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然,其他如统治者个人的素质才能,对外关系(如外来侵略)等因素都对这些变化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共同制约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史实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即要想真正最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必须也只有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积极改革、与时俱进。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也必须基于这一社会发展的认识去辩证地、历史地和实事求是地评价。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事物的认识必须一分为二,必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机械地、形而上学地认识问题。因此,认识历史事物时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和进步的地方,又要认识其局限性,特别要抓住其本质,认识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求等,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其地位和价值,尤其要摒弃以现在的标准要求古人、苛求历史。
  有了这些认识,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时,教师更要以此为基础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形成正确而科学的认识,逐渐养成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并找到正确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的方法,形成历史思维。如对王安石变法的教学就应首先结合北宋初期的制度变革认识到,其背景是北宋中期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由此也就能从其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目的和对统治阶级内部利益调整的实质去客观评价王安石以及这次变法:既能认识到其积极性,也看到了其地主阶级的本质、局限性和不能根本解决矛盾问题的缘由。
  其实,通过如上分析,我们不仅看到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认识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反过来通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分析与把握加深了对一些哲学观点、哲学方法的理解。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分析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训练。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把哲学理念与哲学思维运用到历史的教学中,让两者相辅相成,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海派作家周天籁早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家,为文坛贡献了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塑造了甜甜等生动、鲜明的儿童形象,受到大小读者的欢迎。不站在成人立场进行道德宣教和灌输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劳动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当今劳动的新特点。科技创新劳动与管理创新劳动是具有独特的创新力的劳动。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
物联网被称作是全球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上技术的支持下,云平台的应用更加广泛,从农业信息化到智慧教育,云平台正发挥
直观的情景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放性的情景设置,合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元化的情景设置,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在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与实验安排。  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此项工程的高效实施需要新思路和新策略,各项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为此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将传统农民变为新式农民,各方面的素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其实,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想象能力的学生,很难在将来的生活中取得重大的创造发明。因此,我们在中学化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结合典型化学史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丰富的通过想象实现的发明创造史实。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就是门捷列夫在
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能起到同样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的效果
延时性评价是相对于即时性评价而言的,它与即时性评价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即时性评价对学生积极性所造成的伤害,两相结合能更好地使评价发挥激励学生快乐发展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中,在运用延时性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延时性评价要以达成课程目标为目的  2011年发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本,再次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
近年来,影像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是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影片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历史教学中使用影像资料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使用影像资料符合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虽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但是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阅历经验而言,很难体会历史的全貌。此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以完成预设的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紧紧围绕“learning by using”开展教学,它符合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好任务型教学呢?  一、更新教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