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现状,发现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比较高,对职业的未来期望较乐观;但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耐挫力相对薄弱。本研究对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11-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专业辅导技能培训及职业心理倦怠调适等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但对于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推进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职业信念,许多人却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其实,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其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不仅是其职业发展的信念支撑,也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教师职业信念的界定,笔者比较认同王卫东的说法,即教师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劳动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坚信不疑的态度。对心理辅导教师而言,其职业信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价值认同,即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的认同,包含对心理辅导教师职业角色和职业发展状况的认知;职业耐挫力,指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对遇到的挫折的忍受力;职业满意度,指对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体现在个人专业发展、职业压力、职业成就感和职业物质待遇满意度等方面;职业发展期望,主要指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社会地位及这个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教师职业信念的研究很少,更缺乏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的教师职业信念的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中学心理辅导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他们职业信念的现状,对职业信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调查
采用自编的职业信念调查问卷,抽样调查涉及到上海市的15个区县的初高中及中专职校的心理专兼职教师,共发放了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其中初中47人,完中19人,高中42人,中专职校7人。调查发现:
(一)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比较高
职业价值认同是职业信念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职业的热爱,是不可能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都比较喜欢从事心理辅导工作,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总人数的93.7%;对心理辅导工作的价值,认为很有价值和比较有价值的占总人数的 85.6%;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角色位置,有93.69%的心理辅导教师是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的;对于心理辅导课开设的意义,有99.10%的心理辅导教师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从以上几项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职业价值认同度较高。
(二)心理辅导教师对职业的未来期望较乐观
职业期望是职业信念的潜在表达,不仅反映出其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影响着一个人职业信念的坚定程度。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职业未来的发展走势,有58.56%的人认为心理辅导教师这个职业是很有或者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认为随着教育的发展,心理辅导教师会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其在学校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但也有近四成的心理辅导教师呈现悲观态度,认为本职业未来没有甚至是很没有发展潜力。
(三)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
职业的满意度是影响职业信念的重要因素,它往往影响一个人继续从事本职业意愿的强烈程度。心理辅导教师对职业的满意主要体现在专业发展、职业压力、职业成就感及职业物质待遇等几个方面。
1.专业发展:认为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来源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指导和督导(占47.75%);来源于学校不重视,不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占26.13%);来源于自己(16.22%)。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满意度不高。
2.职业成就感:仅有3.6% 的心理辅导教师感觉有很强的职业成就感,有23.4%的感觉有较强的职业成就感。
3.职业压力:55.86%的心理辅导教师觉得工作有很大或较大的压力,只有3.8%的心理辅导教师觉得压力很小。
4.工资薪酬:只有20.72%的心理辅导教师对自己的工资薪酬满意。在回答“假定有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你是否愿意继续做心理辅导教师”时,非常愿意做的仅占总人数的36.94%,可见继续从事本工作的意愿不是很高。
以上四个方面的数据反映了目前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满意度偏低。
(四)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耐挫力相对薄弱
每个教师在职业探索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能让我们了解其职业信念的坚定程度。此次调查发现,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进等多次受挫的情况下,有80.18%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降低;在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或不被学生接纳和喜欢的情况下,有79.28%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这反映出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的耐挫折力是比较薄弱的。
三、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影响因素分析
(一)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声望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有利评价和承认,它对教师职业信念的形成和稳定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师整体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有较大的提升,然而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却不高。调查显示,只有0.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个职业在学校中是很受人尊重的。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受到升学“指挥棒”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和家长往往把过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往往成为“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重要”的工作,这使得心理辅导教师在校内地位偏低。
心理辅导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劳动、精力与情感,虽然他们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的付出却不容易得到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的普遍认可。职业声望较低,这极大地削减了心理辅导教师的内在工作动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信念。
(二)心理辅导教师的物质待遇
教师的物质待遇是影响教师职业信念形成的物质需要方面的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比较低,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满意。虽然职业要求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发扬爱心和奉献精神,但心理辅导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人,需要最基本的物质生存保障。如果这种需要都难以满足,那么他肯定不会爱岗敬业,也很难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许多学校教师的工资奖金是跟工作量紧密挂钩的,传统的考试学科都有明确的工作量标准,教师的课时补贴也相对清晰,但心理辅导工作量的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心理辅导教师课时津贴奖金等往往以最低标准计算,使得其整体收入偏低,这些都影响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对职业信念的坚守。
(三)心理辅导教师的自我发展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心理辅导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有心理辅导活动课、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社团活动、家长心理辅导等形式。目前,这些活动形式往往难以与考试学科相提并论,在教学时间、教学组织、教材使用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低。不少心理辅导教师缺少专业学习进修和对外研讨交流的机会,提出的进修申请往往“靠边站”和“礼让三先(语数外)”,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和重视。此外,日常的心理教研活动实际是心理辅导教师专业交流和研讨的重要阵地,而大部分学校一般只配备一名心理专职教师,学校自身的心理教研活动往往无法开展,各个区县的心理教研活动大都处在自发状态且没有制度保障。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还受到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和阻碍,这对他们坚定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职业信念有着不利影响。
(四)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往往能给人以希望和信心,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职业信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领导和一般学科教师往往把心理辅导课当成学校装点门面的“塑料花”。与考试学科教师相比,心理辅导教师在学校的评优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教育地位和存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成就感,不少心理教师时常感觉自己势单力薄、茫然困惑,这使得他们缺乏职业安全感。当前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处境,导致有近四成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和发展道路感到迷茫、担忧。这需要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五)心理辅导教师个人自身的因素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还受到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心理教师仅仅把此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有的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对工作缺少职业激情和专业灵感,无法创新,难有作为。此外,有一些心理辅导教师缺乏职业规划,谈不上什么专业前途和职业理想,更谈不上什么职业信念。还有一些心理教师产生明显的职业倦怠,如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下降,爱心和奉献精神消失,职业信念发生动摇。
四、改善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的对策与建议
心理辅导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让心理辅导教师成为爱业、敬业、乐业的一员,加强和改善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势在必行,不仅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制度建设,也需要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职业价值教育和引导。
(一)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
1.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考核评估和管理机制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包括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对教师、家长的心理培训,心理社团指导及心理辅导工作的实际成效等方面,指导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健康开展。另外,还应该对学校心理辅导机构设置,硬件建设,心理工作开展的经费预算,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工资、津贴、评优考核、职称晋升等有关问题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有利于心理辅导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
2.加大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加大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其在专业发展方面有较大提升,这是巩固其职业信念的重要举措。建议市教委相关行政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成立具有行政功能的市级、区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或专家委员会,加大对基层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进修指导力度。另外,要从制度上落实心理辅导教师业务进修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和经费,这样,专业的发展和提升才能得到切实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也会因专业水平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二)心理辅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
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建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升职业境界的前提之一。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工作的报酬不仅包括物质回报,还包括职业内在的精神享受。教师在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中充满着师生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些都是心理辅导教师生命意义的体现。心理辅导教师要正确认识社会、学校、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正确看待自身在专业成长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才能把心理辅导教师这个职业看作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才会保持相对稳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
(三)心理辅导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行动,追求自我实现
心理辅导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应该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努力。其次,要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优缺点和能力特长,积极悦纳自我和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目标。最后,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专业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在反思和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学者型、科研型和专家型的心理教师。
振兴心理健康教育的希望在心理辅导教师。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该是职业信念坚定、心理健康、师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优秀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心态平和,才能充满激情,才能成为一名快乐的心理辅导教师,才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湛的心理辅导技能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教师职业信念问题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2).
[2]林一钢.教师信念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3]崔景贵.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问题及角色定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2).
[4]叶小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困惑与对策[J].中国教师,2009(7).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201101)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11-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专业辅导技能培训及职业心理倦怠调适等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但对于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推进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职业信念,许多人却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其实,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其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不仅是其职业发展的信念支撑,也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教师职业信念的界定,笔者比较认同王卫东的说法,即教师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劳动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坚信不疑的态度。对心理辅导教师而言,其职业信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价值认同,即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的认同,包含对心理辅导教师职业角色和职业发展状况的认知;职业耐挫力,指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对遇到的挫折的忍受力;职业满意度,指对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体现在个人专业发展、职业压力、职业成就感和职业物质待遇满意度等方面;职业发展期望,主要指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社会地位及这个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教师职业信念的研究很少,更缺乏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的教师职业信念的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中学心理辅导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他们职业信念的现状,对职业信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调查
采用自编的职业信念调查问卷,抽样调查涉及到上海市的15个区县的初高中及中专职校的心理专兼职教师,共发放了问卷120份,回收115份,其中初中47人,完中19人,高中42人,中专职校7人。调查发现:
(一)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比较高
职业价值认同是职业信念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职业的热爱,是不可能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都比较喜欢从事心理辅导工作,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占总人数的93.7%;对心理辅导工作的价值,认为很有价值和比较有价值的占总人数的 85.6%;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角色位置,有93.69%的心理辅导教师是非常清楚和比较清楚的;对于心理辅导课开设的意义,有99.10%的心理辅导教师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从以上几项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职业价值认同度较高。
(二)心理辅导教师对职业的未来期望较乐观
职业期望是职业信念的潜在表达,不仅反映出其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影响着一个人职业信念的坚定程度。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职业未来的发展走势,有58.56%的人认为心理辅导教师这个职业是很有或者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认为随着教育的发展,心理辅导教师会受到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其在学校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但也有近四成的心理辅导教师呈现悲观态度,认为本职业未来没有甚至是很没有发展潜力。
(三)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
职业的满意度是影响职业信念的重要因素,它往往影响一个人继续从事本职业意愿的强烈程度。心理辅导教师对职业的满意主要体现在专业发展、职业压力、职业成就感及职业物质待遇等几个方面。
1.专业发展:认为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来源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指导和督导(占47.75%);来源于学校不重视,不提供进修和学习机会(占26.13%);来源于自己(16.22%)。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满意度不高。
2.职业成就感:仅有3.6% 的心理辅导教师感觉有很强的职业成就感,有23.4%的感觉有较强的职业成就感。
3.职业压力:55.86%的心理辅导教师觉得工作有很大或较大的压力,只有3.8%的心理辅导教师觉得压力很小。
4.工资薪酬:只有20.72%的心理辅导教师对自己的工资薪酬满意。在回答“假定有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你是否愿意继续做心理辅导教师”时,非常愿意做的仅占总人数的36.94%,可见继续从事本工作的意愿不是很高。
以上四个方面的数据反映了目前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满意度偏低。
(四)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耐挫力相对薄弱
每个教师在职业探索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反应能让我们了解其职业信念的坚定程度。此次调查发现,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进等多次受挫的情况下,有80.18%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降低;在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重视与支持或不被学生接纳和喜欢的情况下,有79.28%的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这反映出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的耐挫折力是比较薄弱的。
三、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影响因素分析
(一)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声望
教师的职业声望是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有利评价和承认,它对教师职业信念的形成和稳定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师整体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有较大的提升,然而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却不高。调查显示,只有0.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个职业在学校中是很受人尊重的。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受到升学“指挥棒”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和家长往往把过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往往成为“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重要”的工作,这使得心理辅导教师在校内地位偏低。
心理辅导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劳动、精力与情感,虽然他们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的付出却不容易得到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的普遍认可。职业声望较低,这极大地削减了心理辅导教师的内在工作动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信念。
(二)心理辅导教师的物质待遇
教师的物质待遇是影响教师职业信念形成的物质需要方面的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比较低,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满意。虽然职业要求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发扬爱心和奉献精神,但心理辅导教师也是一个社会人,需要最基本的物质生存保障。如果这种需要都难以满足,那么他肯定不会爱岗敬业,也很难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许多学校教师的工资奖金是跟工作量紧密挂钩的,传统的考试学科都有明确的工作量标准,教师的课时补贴也相对清晰,但心理辅导工作量的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心理辅导教师课时津贴奖金等往往以最低标准计算,使得其整体收入偏低,这些都影响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对职业信念的坚守。
(三)心理辅导教师的自我发展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心理辅导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有心理辅导活动课、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社团活动、家长心理辅导等形式。目前,这些活动形式往往难以与考试学科相提并论,在教学时间、教学组织、教材使用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低。不少心理辅导教师缺少专业学习进修和对外研讨交流的机会,提出的进修申请往往“靠边站”和“礼让三先(语数外)”,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和重视。此外,日常的心理教研活动实际是心理辅导教师专业交流和研讨的重要阵地,而大部分学校一般只配备一名心理专职教师,学校自身的心理教研活动往往无法开展,各个区县的心理教研活动大都处在自发状态且没有制度保障。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还受到许多外部条件的制约和阻碍,这对他们坚定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职业信念有着不利影响。
(四)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
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往往能给人以希望和信心,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职业信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领导和一般学科教师往往把心理辅导课当成学校装点门面的“塑料花”。与考试学科教师相比,心理辅导教师在学校的评优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教育地位和存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成就感,不少心理教师时常感觉自己势单力薄、茫然困惑,这使得他们缺乏职业安全感。当前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处境,导致有近四成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和发展道路感到迷茫、担忧。这需要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五)心理辅导教师个人自身的因素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还受到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有一些心理教师仅仅把此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有的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对工作缺少职业激情和专业灵感,无法创新,难有作为。此外,有一些心理辅导教师缺乏职业规划,谈不上什么专业前途和职业理想,更谈不上什么职业信念。还有一些心理教师产生明显的职业倦怠,如丧失工作热情,对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下降,爱心和奉献精神消失,职业信念发生动摇。
四、改善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的对策与建议
心理辅导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为了让心理辅导教师成为爱业、敬业、乐业的一员,加强和改善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势在必行,不仅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制度建设,也需要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职业价值教育和引导。
(一)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
1.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考核评估和管理机制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包括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对教师、家长的心理培训,心理社团指导及心理辅导工作的实际成效等方面,指导心理辅导教师工作的健康开展。另外,还应该对学校心理辅导机构设置,硬件建设,心理工作开展的经费预算,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工资、津贴、评优考核、职称晋升等有关问题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有利于心理辅导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
2.加大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加大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其在专业发展方面有较大提升,这是巩固其职业信念的重要举措。建议市教委相关行政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成立具有行政功能的市级、区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或专家委员会,加大对基层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进修指导力度。另外,要从制度上落实心理辅导教师业务进修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和经费,这样,专业的发展和提升才能得到切实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也会因专业水平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二)心理辅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
正确的职业态度是建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升职业境界的前提之一。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工作的报酬不仅包括物质回报,还包括职业内在的精神享受。教师在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中充满着师生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些都是心理辅导教师生命意义的体现。心理辅导教师要正确认识社会、学校、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正确看待自身在专业成长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才能把心理辅导教师这个职业看作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才会保持相对稳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
(三)心理辅导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行动,追求自我实现
心理辅导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应该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努力。其次,要树立健全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优缺点和能力特长,积极悦纳自我和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目标。最后,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专业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在反思和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学者型、科研型和专家型的心理教师。
振兴心理健康教育的希望在心理辅导教师。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该是职业信念坚定、心理健康、师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优秀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心态平和,才能充满激情,才能成为一名快乐的心理辅导教师,才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湛的心理辅导技能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教师职业信念问题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2).
[2]林一钢.教师信念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3]崔景贵.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问题及角色定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2).
[4]叶小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困惑与对策[J].中国教师,2009(7).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201101)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