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宋朝的梦魇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宋代与其说是亡于异族入侵,还不如说是衰于货币制度崩溃。频发的钱荒,让这个曾经最富有科技创新精神、贤才辈出、商品经济活跃的赵宋王朝元气大伤,国家财政日趋恶化。
  宋高宗时期,南宋都城临安,这个无比富庶繁华之地,也被“钱荒”困扰。“钱荒”指的是市场上可以流通的铜钱不足,民间“钱尤难得”,街市上的商品因而滞销,老百姓深受其害。此时恰逢秦桧当政、民怨沸腾之际,据说老谋深算的秦桧放出风声,说是旧钱不能用了,命令铸造新钱,一时间,临安的豪富人家纷纷出手,将自家贮藏的铜钱纷纷投向市场,现金流像泉水一样在临安市场上喷涌。临安“钱荒”被秦桧的一场阴谋化解,暂获喘息之机。
  浙江沿海的台州城则在“钱荒”风暴中遭到沉重打击。宋理宗淳佑年间,日本商人在温州、台州一带低价出售日货,交易铜钱,此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台州城内几乎找不到半枚铜钱,城内交易几近瘫痪。大臣包恢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
  从都城到沿海,在江南形胜之地,“钱荒”一直成为赵宋帝国的梦魇。发端于唐朝中叶,一直到明朝才被白银治愈的“钱荒”,在两宋时期频频发作,给帝国以沉重打击。
  钱最多的朝代
  宋代的“钱荒”分布极不均匀。“钱荒”有季节性因素,譬如丰收时节,集中上缴税负时容易出现“钱荒”;另外还有地区因素,譬如江浙一带最易发生“钱荒”。北宋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等地生产最发达,物产最丰富,但是帝国的货币量一直供应不足,因而“钱荒”高发。这与赵宋帝国高度中央集权有关。譬如北宋时的“钱监”,也就是造币厂,主要位于东南地区,但是产出的铜钱需先大量供给京师汴梁以及西北边防地区,进入国家财政系统后,才能流通到江浙,客观上阻碍了货币在江浙的供应。
  宋代“钱荒”或有种种复杂的表现及原因,但绝不是真的缺钱。宋代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年代,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均出现在宋代;北宋的都城汴梁成为世界大都会,拥有150万人口,而同时期的欧洲,伦敦仅有市民1.5万人,巴黎市民不到9000人。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煤的大规模开采也出现在北宋。美国学者哈特维尔估计,11世纪的宋代煤的产量,大致与17世纪整个欧洲煤的产量相当。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经济文化的繁盛,造就了宋代货币的繁荣。宋代是中国史上空前绝后的货币品种最丰富的朝代。除了铜钱,同时使用的货币包括铁钱、金银,以及包括茶引、盐钞在内的“有价证券”及流通“票据”,还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也是中国铸造铜钱最多的年代。特别是北宋时期,铜钱铸造数量之大,让其他朝代望尘莫及。北宋最高年份铜钱铸造额约为500万贯。而以铸钱较多的唐代为例,最多的天宝年间造币也不过32万贯。据中国著名货币史专家彭信威估算,连同前朝旧币,当时全国货币流通量应当在两亿五六千万贯。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以宋仁宗时代为例,当时北宋政府预备将官田私田化,把大量民田交给私家地主和个体农民经营,每亩地最初作价约为二贯五百四十文,而宋初一个中下级官员的俸禄大约为二十五贯左右。
  货币前所未有地渗透进了宋代人的生活。到市场买东西需要铜钱,老百姓缴纳赋税需要铜钱,朝廷发放的部分官俸和兵饷也是铜钱。苏轼被贬居黄州时,曾经幽默地记述过自己的货币生活。刚到黄州时,经济困窘,每个月只能领很少的俸钱。苏轼将其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次只用画叉挑下一份钱来使用,避免超支。偶有结余,就用来款待朋友。
  铜币的内忧外患
  货币超级丰富的宋朝,为什么出现了“钱荒”?而且在铸钱最盛行的熙宁、元丰时期,“钱荒”问题已经凸显。铜钱外流、民间窖藏及私铸铜器盛行,是公认造成“钱荒”的直接原因。
  宋代的铜钱,按照宋人的说法,是“一朝所铸、四朝共用”,它同时还是西夏、辽国和金国的货币。宋代铜钱且流向了海外。日本曾派商船到宋朝从事贸易,货物全部售完后,却不再进货,只收铜钱,一次就运走了铜钱十万贯。根据小叶田淳《日本货币流通史》统计,在日本28个地方出土的中国铜钱多达55万多枚,其中80%以上是宋代铜钱。1266年,镰仓幕府更公开承认宋铜钱为日本的法定货币。此外,宋代铜币也是高丽、交趾等国的主要货币,并流向南亚和西亚,成为印度南部地区乃至阿拉伯地区的辅币。同一个货币体系引发了同样的货币病,当宋代“钱荒”肆虐时,依赖走私宋钱流通的日本也出现了“钱荒”。
  总之,宋代的铜钱“边关重车而出,海舶饱载而回”,即使比唐代铸造了多几十倍的钱,仍然不够花。比铜钱外流数量更惊人的还有民间窖藏。在宋朝境内,大量铜钱则藏于大家富室。“钱荒”越盛行,贮藏货币风越流行。青州一户姓麻的人家,祖上库藏钱有十万之巨,三代都没有动用。政府也会向富户借贷,比如曾向永兴李氏借钱二十万贯。
  宋代铸造的数以亿计的铜钱,如水入流沙,不知去向,这使得流通领域的货币量骤减,也使得现有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从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愈是造钱,愈是“钱荒”,再多的铜钱都无法弥补缺口,国家财政陷入了恶性循环。
  宋代官府不得不采取更为严厉的“钱禁”,曾规定携带铜钱五贯以上出境者就要被判处死刑。后来边境形势紧张,刑罚加剧,规定携带铜钱出西北边境一贯以上者就要处死。“钱禁”涉及了各个地区,包括京师。为了防止都城“钱荒”,无论是北宋的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都颁布了禁令,咸平三年“仍令开封府出榜晓谕,其诸城门锁不得私放出见钱”。朝廷也对官僚机构下了禁令,一律不得搬运铜钱下海船,防止官员假借公事名义走私铜钱。除了海防,边防合法的交易通道也被堵死。官方如向边关地区百姓买马,不得再用铜钱,而是改用布帛或者茶叶等实物交换。
  只是多头管制之下,铜钱仍然源源不断地流出宋代的国土,“钱禁”还是失禁了。
  “钱荒”还是“铜荒”?   南宋庆元元年,居住在负山的岳珂发现,一场大雨之后,一座古墓现身,里面有铜带、铜盆、铜盂。不久,南宋朝廷的大规模收缴铜器行动开始了。家里人惧怕受到惩罚,将刚出土不久的铜盂送交到官府,岳珂在《晋盆盂》中记录了这段历史。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的收缴比这个规模还要大,皇帝带头交出了御府铜器“千五百件”,送到了铸钱司。那年收缴的铜足有二百万斤。
  这就是闻名于后世的宋代“铜禁”,与“钱禁”相辅相成,都是宋廷为了保住对铜钱的绝对控制权而采取的国策。
  宋代“铜禁”除了国家垄断铜矿的开采及冶炼外,也禁止民间用铜,甚至哪怕是拥有铜器。大规模的铜器收缴在民间屡屡发生。后来铸钱添加了铅和锡,又发展出了“铅禁”和“锡禁”,但都不如“铜禁”严厉。北宋时,犯“铜禁”10斤乃至10斤以上者,都要受杖刑,并刺配到千里以外的牢城;南宋为此规定的处罚措施包括:“一两杖八十,一斤加一等,十五斤不刺面配邻州本城。”为了彻底断绝私铸铜器,甚至有人提议把所有铜匠都拘捕到为官家铸钱的钱监。后来在执行中,更改为只拘捕违禁的铜匠。
  铜与盐一样,成为了官家的禁脔专卖品。实施“铜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民间私铸钱的泛滥,但其因为政策人为干预导致的民间“铜荒”,最终还是引发了“钱荒”。因为这使得宋代铜钱在国家垄断下,其钱面上的名义价值长期低于其币材所拥有的实际价值。假如不存在巨大的价差,铜钱供不应求时,民间铜钱持有人就不会选择持币,而是会将之投入流通获利。币值降低时,部分铜钱就会退出市场,被铸造为铜器,从而自发形成平衡。而在现行政策下,被人为压低了的铜钱实际上在不断退出流通领域,在民间沉淀下来。因为铜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支付手段,而是成为了可以保值的财富,如同积蓄金银,宋朝的豪富人家纷纷窖藏铜钱。
  而在海外,来自大宋的铜币,正如同硬挺时期的美元,在海外各国价值超高,实际购买力远远超过国内。《禁铜钱申省状》记载了宋代铜币的海外增值现象:“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百贯之数,可以易番货千贯之物,以是为常也。”
  在铜价差的厚利趋势下,商人们设法绕过了海禁,贩卖铜钱到海外;民间则冒死犯“铜禁”。既然国家禁铜,民间缺铜,艺人工匠就会想办法筹集铜,并偷偷销熔了铸成铜器出售,可以获取五倍乃至十倍的利润。宋代的铜镜据说至今在藏品市场一直卖不出高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私下铸造,流传到今天,因为数量较多,价格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宋代严苛的“铜禁”造成的“铜荒”,才是导致“钱荒”的深层次原因。在王安石变法时期,“铜禁”与“钱禁”一度有所松动:譬如规定在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后,允许携带铜钱出境;而在国家垄断原铜生产的基础上,也放松了对铜器铸造和贸易的限制。
  可惜这样的改革开放,不过是昙花一现。随着新法的失败,“铜禁”、“钱禁”恢复旧观。行政调控代替了市场的自发调节,“铜荒”继续蔓延,“钱荒”变本加厉。
  劣币驱逐良币
  终宋之世,宋朝都被“钱荒”的阴影笼罩。宋代一向给人以“积贫积弱”的消极印象,所谓“贫”,其实并不是指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低下,而是指国家财政长期入不敷出,宋代建朝300多年,始终处于列强环伺之中,除了守卫国土的巨额军费开支,不得不向四邻支付“岁币”买平安。再加上“钱荒”的打击,曾经活跃的宋代经济体,开始逐渐孱弱下去,乃至采取了饮鸩止渴的货币策略。
  为了缓解“钱荒”问题,宋代政府可谓殚精竭虑。宋仁宗时期,在西北发行铁钱;宋徽宗时代,蔡京又推行了夹锡钱,含铜只有57.14%,其余为黑锡和白锡,规定要当两个铜钱用,事实上是将钱币变质,贬值了一半多。此外还发行过诸如“当十”等大钱,公开减重和贬值。比如当十钱含铜只有小铜钱的两倍多,钱面值却增大了十倍。这些钱上的文字,大多出自宋代名家,书法上佳,钱的成色却暗中降低,预示着宋代的货币体系开始走向穷途末路。
  货币制度的不合理变动加剧了货币贮藏的盛行。到南宋时,铜钱开始大量退出流通领域,一方面是纸币开始大量流通,以弥补钱币之不足,继北宋的“交子”之后,又出现了“关子”、“会子”等;另一方面,则是南宋铜钱质量普遍降低,使北宋以来铸造的大量优质铜钱退出。
  一方面,良币都沉淀在了民间,“钱荒”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因为人们不愿保留劣币,会竞相使用劣币购买商品。结果劣币最终驱逐了良币。宋代凡是铸造大钱、铁钱和超量发行纸币的地方,几乎都出现过劣币泛滥、钱多为患的局面。这加剧了劣币贬值、通货膨胀。
  在财政拮据和“钱荒”双重压力下,纸币作为宋代货币体系的一种创新,不幸承载了太多的政治功能,沦落为政府攫取民间财富,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的工具。纸币发行的速度总是赶不上纸币贬值的速度,南宋朝廷在这种危险的货币游戏中苟延残喘,走上了滥发纸币的不归路。以“会子”为例,起初的面额是一会为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铜钱。金宋交战时,为了筹措军费,政府发行会子量猛增至一万一千五百多万贯,会子一贯跌到三四百文。恶性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宋理宗末年,蒙古大军压境,纸币更是滥发,市面上只见纸币不见米,二百贯会子,相当于20万文钱,还买不了一双草鞋。直至宋室灭亡前,一贯会子已经不值一文钱。而赵宋王朝的通货膨胀局面,至此已经不可收拾。宋代的货币体系全面崩溃了。
  1276年,都城临安沦陷,南宋灭亡。“钱荒”的阴影犹存,宋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铜钱为主币的朝代。(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相关链接:
  秦桧借理发解决“钱荒”难题
  南宋张端义写的《贵耳集》中,记载有这样一段故事:“京下忽阙见钱,市间颇皇皇。忽一日,秦桧之呼一镊工栉发,以五千当二钱犒之。谕云:此钱数日间有旨不使,早用之。镊工亲得钧旨,遂与外人言之。不三日间,京下见钱顿出。”
  历代“钱荒”
  秦朝:由于货币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出现“物贱钱贵”的局面,农民和手工业者受到伤害,以致经济萧条而亡国。
  西汉:王莽实行黄金资源国有化,民间丧失了货币财富,而政府的货币供给不足以填补民间货币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民破产。
  唐朝: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随着经济的复苏,绢帛作为货币因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的缺点日益明显,铜钱的需求日盛,而官营铸币无力满足,引发了严重的铜钱私铸滥铸。
  宋朝:宋仁宗庆历年间,江淮钱荒;神宗熙宁年间,两浙钱荒;哲宗元年间,浙中钱荒尤甚;南宋初期,“物贵而钱少”,后期更“钱荒物贵,市井萧条”。
  元朝:禁止民间使用金银甚至铜钱,一律使用纸币。使用纸币就难免超发,发得无法收拾了就用新钞替代,最后钞票毛得没人用,全社会又回到了货货交易的状态,不得已又重新启用铜板和金银。
  明中后期:中国逐步确立了银两制,进入“白银时代”,不出所料,明末又出现了银荒。明朝白银大部分仰仗海外进口,恰在此时,欧洲发生“郁金香危机”,又因辽东战事耗银巨大,终至灭亡。
  清朝:清朝人均铜钱拥有量,顺治八年时只有1.4枚,康熙元年发展到3.7枚,康熙六十年有4.3枚,雍正十年时是6.4枚,直到乾隆时才高达19.1枚。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国医疗体制效率,有一个标准:即一国一年是否有80%医疗需求在基层医疗组织得到满足。按这个标准观察中国的现状,或许能找出中国医改的关键变量。  先看2011年中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总就诊人次62.7亿人次,其中去医院的就诊人次为22.6亿人次。也就是说,中国有近40%的医疗需求是在医院满足。不过,这个数据可能没有包含中国各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数据,而这类组织通常被视
期刊
核心提示:从单一传统信托业务模式到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转变,营销模式选择、营销渠道建立等问题成为制约信托公司长远发展的因素。  全国持牌经营的68家信托公司里,方正东亚信托算是比较年轻的一家,但这并不防碍其破竹发展之势。  截至今年5月底,方正东亚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累计突破1600亿元。2012年度,其实现净利润3.96亿元,净资产达14.84亿元。  作为资金撮合的中介机构,方正东亚信托对武汉
期刊
“中国民营经济的昨天很惨,今天很难,明天很重。”前不久,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武汉表示,中国经济现阶段要做到稳中求进,关键是开放投资领域,激活民间资本。  他还表示,民营企业当前最紧要的是抱团取暖,联合重组,勇于创新。同时,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和限制,为民营企业创造更趋公平的市场环境。  上行基础不牢,下行压力增大  中国经济已连续下滑7个季度,但千万不要
期刊
将铁道部的行政职能并入交通运输部后,标志着中国大交通部时代正式到来,但构建全国范围内多元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任重道远。  大交通部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选择,其职能是负责所有交通运输方式的制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综合效率、综合成本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交通运输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目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瓶颈已严重制
期刊
核心提示:宋龙泉窑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唐代开始设县,由原“龙渊”更名龙泉,故以地而得名“龙泉窑”。龙泉窑以青瓷著称于世,因瓷质精美、釉色润泽淡雅而闻名中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器型  龙泉窑瓷器造型丰富多样,日常生活用瓷有碗、盘、杯、钵、渣斗、执壶等,文房用瓷和佛案供器也非常广泛,如笔筒、笔架、笔洗、水盂、花瓶、佛像、烛台、香炉等,大多制作精致,式样优美实用。至南宋后期,龙泉窑还从古代青
期刊
金融,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具,由于拥有特殊地位而不断被神秘化。同时,当今社会中充斥的金融阴谋论也阻碍了人们对金融观念的理性分析和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令金融行业故步自封。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所著《金融可以颠覆历史》,以现代观念重新梳理并解读历史上的金融事件,窥视金融在历史中的真正作用,实为一种“颠覆”。  物价上涨是稀缺资源在需求强劲时的自然结果,也是一个长期以来的历史现象。各种经济学派从需求拉动
期刊
“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视察时,对城乡一体化试点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同时,空城或者“面子工程”亦不断涌现。那么,中国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具体步骤又该如何推进? 
期刊
核心提示:狄可为瞄准中国中部地区,看中的是这里广袤的农田,以及得中独厚的区域优势,这里将成为雀巢未来3至5年增长的动力源。  “我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这是狄可为(Roland Decorvet)出席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一次高峰论坛上的开场白。  他能进行简单的中文对话,并感慨道:“我的家乡瑞士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郑州已有5300年的历史。”  记者见到他的那一天,狄可为留着络腮胡子,打
期刊
核心提示:现在是一个大觉醒时代,大觉醒会推着政府和企业进行改变。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还在沉睡,就应该被淘汰。如果你还在装睡,那你就别醒了。  金融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经济学家林毅夫最近在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时表示:“经济回暖时间是漫漫长夜,2008年次贷危机造成的连锁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不是短期内可以消化的。”  在经济弱复苏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能否走出危机带来的后续影响?和君咨询集团副总裁王昱在接受《支点
期刊
尽管雷曼兄弟公司在人们的记忆中越走越远,但谁都不会否认,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至今仍对全球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场金融危机已步入第五个年头。有人对危机表示乐观,如高盛集团日前在报告中称,全球金融危机最坏的一刻已经过去;有人谨慎,英国央行前任行长默文·金恩认为,全球性经济危机还远没有结束。  不过,相对于喜欢预测走势的经济学家来说,务实的企业家则更看重企业能否挺过危机这道坎。  的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