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全英:天道酬勤成就“丹东传说”

来源 :经理人·中国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加盟平安至今,任全英2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夺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业绩冠军;梅花香自苦寒来,她从一名国企的下岗文秘,转型为丹东寿险界的传说:保单数量年均100件,理赔金额总计115.22万元,客户总保障高达28740.7万元。
  努力与坚持
  1999年的夏天,辽宁丹东一个叫做大孤山的小镇被国企改制潮撕开了平静的表象。原本在国企捧着铁饭碗的任全英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就这么下岗了。


  生活总要继续,无可奈何之下,任全英经邻居介绍加盟了平安,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业务员。起初,她以为平安保险与自己此前工作中所接触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并无太大差异。入司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带自己入行的邻居就离开了,还没搞清楚状况的任全英陷入窘境。当时,小镇上的居民几乎对保险一无所知,更加没有人愿意拿出微薄的收入购买保险。难道就这样放弃?从小个性好强不轻易服输的她,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为平安保险打开当地市场。
  即便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开拓市场的过程远比想象的还要艰难。当时的大孤山,许多工厂企业倒闭,整体经济环境十分严峻,仅有的保险市场份额也几乎被另一家险企所垄断。面临这样的困难,任全英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有勇气从零开始,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此后的几年内,不足42平方千米的大孤山镇,遍布了她的足迹。每天天不亮,她就骑上小小的脚踏车走街串巷,镇子上几乎每户人家门口,都有她拜访的身影。因为地处偏僻,在她拜访客户的过程中,脚踏车多次被偷,她只能步行十几里山路回家。
  即使困難重重,她仍然没有放弃。她说,在那个家家户户并不富裕的年代,出售保险产品并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每一位客户在面临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是家人的病痛时,都能够如约得到保障。“我希望人人都有一份保障,更希望人人都用不到这份保障。”就这样稳扎稳打,她承受住了来自市场的痛击,踢开了“头三脚”。
  磨砺和坚韧
  像任全英这样早期的业务员,不仅要面临开拓市场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阻力。这一点往往更令这个要强的女人心力交瘁。一通通电话里,家人询问她工资涨了没有?她只含糊说还是老样子。而真实的情况是面临险种大调整,当时业务员的薪资极低,有时月薪甚至不到100元。家人总劝她,这份工作不稳定,薪资低又辛苦,起早贪黑,一个女人为什么不找一份安安稳稳坐办公室的工作?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任全英没有放弃,依旧奋斗在保险业务的一线。最艰难的那几年里,她的脚踏车,成为了她无声却也最坚固的支持与陪伴。
  慢慢地,镇上的人都对这个按时上门讲解保险知识的女人熟悉了起来。大家开始逐渐了解保险的价值。正是通过任全英的坚持,小镇居民对平安这个品牌从陌生到熟知,她的业务也逐渐有了起色。回想那个艰难的开始,她说:“我从没有想过一个月实现多少单就有了希望,因为我从未觉得没有希望。”正是她的坚持让当时经济落后、环境封闭的大孤山镇具备了保险市场萌芽的土壤,随着客户的口口相传,平安保险任全英的好口碑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纵观保险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保险代理人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保险市场的开拓、保险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上,保险代理人的出现,为完善保险市场,沟通保险供求,促进保险业发展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辽宁分公司寿险代理人已超过4万人。在中国平安踏入第四个十年之际,无数和任全英一样优秀的保险代理人,在寿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服务与专业
  成功并非源自一朝一夕的努力,为了服务好客户,任全英24小时不关机。无论是清晨或是深夜,只要客户一通电话,她都会耐心解答关于保单的咨询和关于赔付的细则。必要时,她会尽快安排登门拜访,真正做到售后到家。每当遇到保全单和理赔时,即使上百公里,她也会亲自替客户送材料到公司,持续跟进处理结果,实时做好反馈工作。她认为,客户购买保险,就是相信平安,相信自己,自己不能让客户失望。在当时还不具备内勤的大孤山网点,她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保全和理赔工作。
  为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任全英在做好市场和服务的同时,从未间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市面上的各个险种。有针对性的学习帮助她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在介绍产品时,她从不夸大其词,以不欺骗客户为原则和底线,永远站在客户角度想问题。她更加乐于为客户定制以家庭保单为主的组合产品,她深知每个家庭赚钱都不容易,因此会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经济状况,在合理的额度范围内确保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享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正是因为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一位她经手的客户,绝无带病投保的情况,因此当客户真正需要理赔的时候,从未出现过拒赔。客户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后不断加保和转介绍,客户对她越来越信任,她做起业务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很快,客户关系维护和保险业务开展真正实现了良性循环。
  天道酬勤,2007年,任全英在丹东购置了第一套住房,当年极力反对她做保险的家人也越来越支持她。生活质量提升后,她奔忙的脚步和为客户服务的心却从未停歇。她变得越来越喜欢和客户在一起,谈工作、谈生活、谈家庭、谈未来……到目前为止,任全英维系的客户逾千人,保单月销量最高的时候达到36件之多。同事们都打趣道,平安夜出生的她,注定是个为平安而生的女人。 ■
其他文献
加入中国平安的1997年11月1日,在耿克艰的回忆里仿佛就是昨天,懵懂,忐忑,但满心希望。而一个月后的12月1日是她转正的日子,那天她正式成为第4605名光荣的平安人,在平安大家庭里与伙伴们并肩逐梦而行。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如今平安已经拥有超过140万保险代理人,而耿克艰也在不知不觉间走过22年的寿险之路,成长为平安人寿吉林分公司一名行销经理。一路走来,回忆历历在目,感悟沉淀于心,耿克艰觉得时
期刊
“路有多难走,关键看自己攻克困难的决心有多大,努力勤奋,脚踏实地的干工作,结果一定不会辜负你。”谈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和收获,平安人寿陕西分公司碑林第三营业区主管狄立华这样表示。正是这份对于工作的认真负责,让他成为了平安人寿陕西分公司的优秀代理人,也让更多的客户爱上了平安的服务和品牌。  成为平安人是一种幸运  1979年出生的狄立华,在2019年刚好步入了“四十不惑”的年纪。这些年的经历让这个带
期刊
“我不想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这是平安人寿许昌中支钻石九部经理库晓惠在回答为什么要加入平安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库晓惠曾在银行工作11年之久,原本可以安稳轻松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抱着“铁饭碗”的她并不满足于眼前。她厌倦于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每天机械化重复着简单而枯燥的工作,发展空间更是无从谈起。  时势造英雄,成功者往往善于把握机会。恰巧2004年平安人寿许昌中支在
期刊
在不久前的西区高手会上,来自宁夏分公司的赵爱凤以2019年1月至9月241件保单的数量,一举赢得西区高手件数王第一名。在荣誉的舞台上,有人问赵爱凤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赵爱凤说,勤奋、好学、科技和专业。  几年前,赵爱凤因为家庭原因,从宁夏省灵武市搬家到银川市,之前许多客户无法继续经营,一切要从“零”开始,她开始思索如何在销售业绩上寻找到突破口。  拓客借力金管家  传统的陌拜效率低,投入大。2018
期刊
24年坚守在保险行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1995年从青海大学毕业的蒲英年,因一则报纸招聘广告与平安保险结缘,从此踏上了保险销售之路。一路走来,她经历了“保险拓荒”年代的辛劳与坚持;体会过家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无奈与彷徨;感受过父亲因其从事保险销售,4年没和她说过一句话的心酸。回首来路,她说是责任、是信任,让她坚定地在保险销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从1995年售出第1份保单到2019年的第1267份保
期刊
2011年,任义放弃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加盟平安人寿,在平安人寿洛阳中支以优异表现入选平安人寿“种子计划”。历经成长磨砺,她这颗“种子”在平安人寿的土壤里生枝发芽,从一名普通业务员成长为业绩优秀的部经理。  然而,梦想之路难免坎坷不平。2019年5月,任义不幸罹患乳腺癌。面对疾病的折磨,她没有放弃,依然坚守岗位,继续努力为自己喜爱的保险事业献身。她坚韧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也带领和鼓舞团队在激烈的保
期刊
“幸福不是惊天动地、敲锣打鼓而来,它是一些细小而温暖的感受,是朴素的瞬间,是自己给自己的礼物。”这是平安人寿黑龙江分公司资深业务总监马光波真切而又实在的感受。谈起自己的保险事业和公益人生时,马光波永远都是那么沉稳、睿智、豁达,他坦陈这一切源于工作中升华出来的大爱,这让他的每一步、每一程,都犹如白云在天空里,树叶在阳光中,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真诚服务,打造精英团队  18年前,马光波和大多数人一
期刊
张洪艳,是大家眼中典型的80后,她自小家庭环境优渥,只用按照父母的规划,上学、毕业、结婚、生子,人生轨迹就在中规中距中行进,每个阶段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在做了5年全职妈妈后,看到身边同龄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打拼,她开始怀疑,难道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难道自己的存在价值只体现在家庭?她内心深藏的创业梦想再次沸腾,渴望寻找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舞台。  改变,拼出不一样的人生  年轻就是资本。选择
期刊
她,曾是鞋服丽人,时尚行业辗转8年“起起落落”;她,转战教育行业,用旋风速度书写了“销售奇迹”;她,加盟中国平安,一路高歌猛进铸就“职场标杆”;她,精心培育人才,三年时间打造温州“冠军团队”。她就是平安人寿温州分公司优才团队长宋赛玲。  炼出六字营销真经  自2005年进入服装行业,宋赛玲在鞋服行业整整服务了8年。凭借真诚、专业、热情,她在厂家与客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业绩向来名列前茅。20
期刊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平安?”这个问题,曹慕瑾曾经回答过无数遍。  在旁人的眼里她硬件过硬、软件够软,拥有银行世家和金融科班教育背景,30岁出头就已坐上银行行长班椅。顶着年轻女行长的光环,享受着众人眼里的优越感,理应稳稳搂紧这个铁饭碗,然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按部就班的工作效率、制式而僵化的工作流程早已让她对工作失去激情和期盼。职业的天花板她迫不及待欲一举打破,有着强烈的改变欲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