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分析方法说明
  视频切片分析法是在课堂录像的基础上,对课堂录像中相对完整的教师教的行为(简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简称学生行为)以秒为最小单位进行分离并记录行为类型、行为时长、行为次数,接着分别对教师相同的行为(如讲解)和学生相同的行为(如回答)进行总频次、总时长、总效果进行统计,最后分别统计教师和学生各个行为的频次和时长占自己所有行为的比重,并将教师和学生二者的行为(主动行为)进行比较分析。
  二、 课堂行为分析
  (一)切片概况
  这次课堂视频来自于一位从教8年的年轻老师的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周期现象》。经过几位教师对课堂实录的反复观摩,将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归类整理得出教师和学生的每一类行为频次、行为时长(见表下方注)见表1。
  (二)行为分析
  1.教师行为与评价
  教师课堂各行为时长够成如图1,从教师行为时长看,本节课教师行为时长排在在前三的是“巡堂指导”“讲解”“评价”,其中“巡堂指导”和“讲解”这两种体现教师典型辅助地位的行为时长占54%,再加上“引导”“组织”“提问”等协助学生建构认知的行为时长总和远大于60%,可见本节课中,教师善于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乐于把时间还给学生,实施学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然,本课中教师的“讲解”“评价”行为时长总和达到40%也是不小的比重,因此教师的地位还是很突出的,本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较为明显。从教师操纵PPT用时来看,操作失误次数长达3次, 而授课教师为年轻教师,说明教师对于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每次操作失误必然耽误一定的上课时间,而教学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乱,因此对于软件的操作要尽快熟悉。
  教师课堂各行为频次分布如图2,上教师行为次数分布看,次数最多的行为是“追问”“讲解”“提问”“承转”,其次是“板书”“应变”“评价”“课堂巡导”,这些行为中除了“讲解”行为外,其他行为均是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教学新理念。同时,“追问”行为频次居榜首,也反应教师注重疑难点知识的解释说明,结合课堂录像,本节课教师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讲解引导。结合“讲解”行为的时长和频次,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师的各个行为中占主导的行为是“讲解”行为和“提问”行为,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学生行为与评价
  学生课堂各行为时长构成如图3,学生显性的主动建构行为“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讨论记录”等行为时长约占36.7%,“倾听阅读思考”“倾听”等接受行为时长约占63.3%,相比较而言,学生的接受学习行为倾向比主动建构学习行为倾向明显一些。另外一方面说明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放心,可能源自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也可能来自于教师自身教学风格决定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
  学生课堂各行为频次如图4所示,其中学生“集体回答”频次较高,说明师生之间的言语活动较为频繁,结合集体回答的时间较短,说明集体作答的难易程度一般较低。“代表回答”“讨论”等学生外显主动建构的次数较多,但是如果从“代表回答”总数与全班24人总数比较,学生个体作答的覆盖面很大,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关注到绝大多数学生的。
  3.综合分析
  (1)教學风格分析:从教师的教行为体现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同时也不忽视自己对内容疑难点的深度讲解;从学生学的行为来看,学生主动探究的外显行为用时以及行为频次均较高,说明本节课中学生基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表现出一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的角色,但是相比教师的引导行为强度来看,学生主动学习行为在频次和时长上没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学生为主体性还是不够典型突出。因此,本课教师表现出较强的小组合作的教学观,体现数学新课改的积极倡导转变数学教学方式的理念要求,相比而言师生的都体现在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而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基本没有呈现。
  ①存在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匹配度有待提高。
  ②原因分析:教师对于学生了解的比较充分,由于基础薄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很多行为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但是又怕学生完成度不高,有点畏首畏尾的感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就是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就该大胆放手。
  ③对策分析:课堂上充分鼓励学生增进师生情感,通过较为轻松的表情或者动作增进学生的信任,教师应该在每一位个体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寻求认同感,从学生行为频次统计中看出,不是所有学生都给予了评价。
  (2)学生学习行为分析:从师生关系看, 教师和学生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整节课中学生个体回答问题的频次高于集体回答的频次,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被学生认可的。从学生行为时长构成图表中能看出,虽然有60%的时间学生在倾听,但是构成的这些时间的内容使十分丰富,有视频导入,例题讲解,各环节的承接等,倾听的时间虽长,但并不使人反感;另外40%的教学时间都被小组讨论,各类答题占据,教师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合作学习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
  ①存在问题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阻断。
  ②原因分析:教师害怕学生犯错,总是及时补充学生答案,而不是进一步追问,引导思考。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追问次数和答题次数并不匹配,反而使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的答案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③对策分析: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犯错中成长,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小组讨论环节的设计,有待改进的地方是:每组讨论结束后没有请小组总结各组的精髓,总结仅仅是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总结,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缩影。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总结应该涵盖教学内容,方法,情感等三方面。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教育经济管理系;2.南昌十四中)
其他文献
最值问题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其涉及面广、题型灵活、综合性强、难度大,寻求有效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是高中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本文结合具体例题对高中数学中的最
2013年12月12日,Brother集团小池CEO的在华首次媒体见面会在京召开。Brother集团小池CEO与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桥本安弘为到场的媒体做了发言。在回顾了100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使用,强调选而修之。选既是文本之选,也是教学策略之选,于是文本选择与教学重构,就是选修教学应有之义。文以《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例,阐述了精读略读
【内容摘要】人地观念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的第一个表述,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人地观念的定义与意义解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实例,来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时间为维度,坚持地理知识系统构建与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全面培育人地协调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地观念 核心素养  当前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描述中,人地观念被作为四个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而提出(另三个分别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
【内容摘要】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广泛,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反复学习,还能模拟真实物理实验,让学生收获与真实实验一样的科学。  【关键词】微课 初中物理 应用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微课概念是胡铁生老师在2013年提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中出现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微型教学视频的播放, 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中,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内容会更感兴趣, 将这种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关键词】微课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目前很多家长和学生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只是单纯的复习高考的科目,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在高考的科目范围之内
【内容摘要】新时期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一些新型的教学制度与教学方式都在积极应用研究中。翻转课堂便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值得相关教育机构深思。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进行分析,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翻转课堂模式 应用探讨  引言  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容忽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便是
【内容摘要】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可显著提高课堂有效性。本文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提出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有效性具体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学习兴趣及成绩,为中职学校语文课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职 语文 古诗词 课堂  前言  中职学校古诗词教学从本职上来讲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乐趣,领略古人的胸襟伟略,从而辅助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优化三观[1]。为应付考试,当前中职
毒品是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它无情地残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让成千上万的人意志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乃至违法犯罪,制造出一幕幕家庭和社会悲剧,对
【内容摘要】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还原数学知识生成过程,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进行深思,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文化 中职数学 实践 反思  何为数学文化?狭义定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定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