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来相照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小的时候,住在村庄里,每逢月圆之时,总爱手指月亮,高声叫着:“快看,好美的月儿啊!”却常常被大人把手打下来,并呵斥道:“不能用手指月亮,耳朵会被割掉的。”这样的禁忌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那善良的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因为月亮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她喜欢有礼貌的孩子,而用手指月亮是不礼貌的行为。月亮女神不喜欢,所以才会在指月亮的孩子熟睡的时候割下他的耳朵,给他一个教训……从此我更尊敬也更喜欢月亮了。多少个明月夜,我们欢奔在晒谷场上,沐浴着金黄的月光享受着幸福的童年生活。
  对月亮情感的升华,是在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之后。当读到“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在领悟到了音乐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月光的神秘,胸中涨涌着一种语言说不出的情怀。
  常常喜欢明月来相照。我刚结婚的时候,住在爱人单位分的房子。那是一幢建了二十几年的房子,外墙已经剥落。但是房子阴凉舒适。我住的套房在二楼,有一个阳台,没有装防盗网,对面又没有遮拦。我在阳台种了很多花草,有一年,我把吃完西瓜的籽随便扔在一个花盆里,没想到不久居然发了芽,嫩嫩绿绿的叶子格外赏心悦目。我把它移到水池边上,常常给它浇水。每回在阳台干活,看到它特别欣然。
  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不久,它居然结了个小西瓜,开始是一丁点大,圆圆小小的,后来长到了一个小孩的拳头那么大,我舍不得摘它,也以为它肯定不成熟的。有一天,我外甥女来我家玩,看到它,吵着要玩,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没想到她玩的时候不小心把小西瓜掉到地上,裂成两半,里面没有籽,但是红通通的,拿来一吃,好甜啊。我想它一定特别喜欢它的生存环境,白天有阳光雨露,夜晚有明月相照。这样的阳台我也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我常常把阳台擦拭得非常干净,铺上草席,像我们小时候常做的那样,躺在草席上,看着月亮慢慢移动。妈妈给我讲的月亮的故事一个一个涌上脑海。常常想天上的嫦娥是如何美丽?吴刚为什么肯一直砍树?桂树为什么一直砍不断。也常常捧着古诗词,却特别偏爱描写月亮的诗句。诗人的心中定当都住着一个圆满的月亮,你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有惆悵对月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偏爱月亮不是一朝一夕的。我的故乡在九龙江边。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到江边去玩,有时玩到月亮从江那边升起来,我们索性就坐在码头的台阶上,把脚浸在水里,边踢水花边赏月。我们最喜欢弯弯的月儿,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香蕉,还有的说像镰刀。那一弯新月挂在蓝蓝的天空,格外清新美丽。明月照着大地,明亮着我们的眼睛,也照进了我们的心。年少的梦想最是单纯,望着月亮常常想要是有一天能坐上飞船去看看月亮该有多好。长大之后才知道月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因为太遥远,所以人们创造了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感到很迷茫。常常和好朋友在夜晚有月亮的时候到芝山公园散步,走累了就到财贸干校的操场上坐下来,背靠背聊天,月亮的光辉洒遍人间,很多是非也就在这明亮之间淡去。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和好朋友再携手相约,但只要是沐浴清辉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段年轻的时光。
  特别喜欢这清辉。好同学杰是漳浦古雷人,他结婚在冬天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吃完酒席,就来到海边。一轮明月照耀着大海,海面上微波粼粼,我们坐在被月光照得金黄的沙滩上,听着阵阵海浪声,这明月照得我们无比宁静。杰从村里拿来土鸡蛋和地瓜,说要在沙地烤。男同学忙碌着,我们女同学却享受着月光和海浪声。当烤熟的鸡蛋和地瓜的香气飘来,我们忍不住了,开始大快朵颐,有月光的精神照耀,有美食的接地气,有海浪的音乐声,我们渡过一个美好的夜晚,直到月渐西沉。
  最难忘的是前年的中秋,我们全家人好多年来第一次三代人全部在中秋聚在一起团圆。我们来到平和林语堂故居,探寻大师故里。我们住在农家乐,享受着乡下的田园生活。我们还第一次玩博饼,全家人玩得非常开心,连爸妈也十分尽兴。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和谐安详,这就是天伦之乐,月亮见证着我们一家的幸福。
  暑假结束的最后一个周末,我们再次来到港尾镇海卫的海边,平整干净的沙滩有很多美丽的海石子,我们惊喜地捡拾,当月亮升起来时,银色的光辉照耀着微波粼粼的海面,海浪一排一排在月光下闪着清辉,这音乐让我突然想起周华健的歌:“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随着我们生命起伏,一起唱的主题歌,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突然想起我,让你欢喜也让你忧……”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中也常有友谊,熟悉的,陌生的,这些都像旧时的,现在的,将来的月光,清辉伴我。
其他文献
明崇祯七年(1634)的某一天,时任平和知县的浙江台州人王立准[1]来到漳州府拜见同为浙江人的知府施邦曜[2],向其禀报平和县的施政举措、成效。谈话之余,阳明后学、知府施邦曜拿出厚厚一大叠的书稿,对王立准说:“这是我花费了多年心血,在浙江巡按谢廷杰所编《王文成公全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删减、点评、编辑而成的《阳明先生集要三篇》文稿。考虑到平和乃阳明先生受命巡抚南赣汀漳,领兵平定漳南贼寇之后,两度
期刊
一  大魄力,人情味,二者兼备是难得的。  有两种人最不会陷入琐屑的烦恼,最能够看轻外在的得失。他们似是两个极端:自信者和厌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价值,后者知道世界的无价值。  人不由自主地要把自己的困境美化,于是我们有了“怀才不遇”“红颜薄命”“大器晚成”“好事多磨”等说法。  心理学家们说: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还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触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
期刊
河流,是大地母亲蓝色的血管。河流是一位伟大深沉的哲学家,大地的往事都镌刻在河流起伏的曲线上。随便一粒沙、一块河滩上的石头、一片沉没于河底的木船的碎片,都记载着过往时光的遭逢际遇。随意拾取一粒鹅卵石,在它宛若天书细密的纹路里,浓缩着浩瀚久远的时光密码。人间的河流,培育万物、养活万民,灌溉万世。既彰显天意,又广施福泽创造奇迹。一个偏远小村落,被清亮的河流轻轻一绕,就变成了令人眷恋的桃花源。一条缓缓流动
期刊
蜿蜒穿越华安县县境的九龙江北溪犹如一条玻璃带子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的青山古木,翠竹绿树,倒映在清凌凌的江水中影影绰绰,如诗如画。母亲河的九龙江水滋润一方沃土,山青灵秀,人杰地灵。有着两百多万年历史的北溪衍生出丰厚的九龙江北溪文化,摩崖石刻、龙潭十八景、银塘赵匡胤后裔居住地……在九龙江畔的一个小镇——丰山镇,这里也是著名诗人杨骚的祖籍地。杨骚虽然没有在丰山生活过,但故乡就像烙印已经深深地镌刻在
期刊
这几年回家,我都比较晚起,大家以为我爱赖床,只有我自己明白,睡在母亲身旁,这震耳欲聋的鼾声是如此让人难以入眠,我只能直至夜深抵不过睡意才能入睡。可是我不会叫醒母亲,毕竟逢年过节,她是真的累了,累了的人是不会知道这此起彼伏的声音。  我躺在母亲身旁,观察着她睡觉的模样。我好久没有这么近距离观察过她,这几年来,岁月确实改变了她的模样。还记得以前她的白发没这么多,额头上的皱纹还没雕刻得如此明显。这深深浅
期刊
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到一座小庙进香。  母亲准备了米饭、青菜和煎鱼,盛在箩筐里,用扁担挑着,我提着装香烛纸钱的小篮子跟在她身旁。小庙临海而建,黄墙灰瓦,朴素简陋却香火甚旺。大人们在这座叫“万福公”的小庙里虔诚地膜拜,孩子们便在庙前的沙滩上你追我赶,玩得天翻地覆。可我只对庙里的那座土坟感兴趣,总爱围着坟茔兜兜转转。那墓碑刻着“水府姑娘”,神龛前供着花和香粉。庙里为何有坟?母亲告诉我,这是渔民打捞上来
期刊
常听人说,味道是有记忆的。我们对孩提时代那些简单甚至还很粗糙的糖果的美妙回忆,都是源自甜蜜的味道。  还记得小时只要一放假,就往老家平和县城跑,好客的姑妈最拿手的就是红糖番薯汤,总是一大锅端上来,那切成一个个小三角形的软绵绵的醇香番薯,入口即化的甜丝丝的口感,到现在都难忘。还有那用筷子卷起的一大串粘乎乎的麦芽糖,应该有不少人的童年是吃着它长大的吧?那时的日子即使艰苦,也是快乐而有趣的。  味道是最
期刊
一  古之关隘,乃一方城池之战略要塞也。《南齐书?萧景先传》有言“依山筑城,断塞关隘”,一语点出关隘之特性。古时兵家在交通道之险要地段设置关隘,一方面起到军事防御作用,同时也便于控制交通;另一方面则成为官府征收地方税赋的重要设施。在冷兵器时代,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为兵家必争之地,哪怕近代戰争,关隘之防御作用亦不可忽视。据《福建通志》记载,福建全境曾设有89关、376隘、158寨,其中仅与浙江、
期刊
福建学院是近现代史上一所著名的民办大学,它也是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其附属中学为福州二中前身。从1911年到1951年40年间,它共培养了7000多位毕业生,校友遍布国内外,多服务于司法界、政界、财经界、文教届,著名校友有历史学家傅衣凌、严叔夏、柯凌汉等人。在民国时期,它和北京的朝阳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之一)、上海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之一),并称为民国三大政法大学。在40年的校史
期刊
说起清代帝师名相蔡新,在闽南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清朝的宰相,历任吏、礼、兵、刑、工五部尚书。他辉煌的履历,着实让人惊讶。但更让人惊叹的是,他有着令人崇敬的高洁灵魂。  翻遍整个中国历史,大概也没有谁能当过五部尚书。尤其是在封建时代险恶的君臣关系里,从来都是伴君如伴虎。自古帝王之术,从来不放心任何臣下。然而,蔡新却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屡次被委以要职,可见他秉性忠厚、正直,让人放心。乾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