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研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旅游是革命纪念的文化形式,具有弘扬革命精神和宣传革命事迹的作用,能够帮助游客学习和感悟革命精神,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历史知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新时期,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而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更需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红色旅游发展意义入手,讨论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阐述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分析如何利用革命文物遗址发展红色旅游,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革命文物遗址;保护;红色旅游;关联
  为了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弘扬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积极发展紅色旅游产业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红色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游览和消遣的需要,还能培育广大群众爱国爱党的思想。因此,各地应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完善保护机制,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红色旅游发展意义
  革命遗址体现出革命先烈为保卫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承载着民俗文化、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的光辉业绩。新时期,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大工程,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伟大工程,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1]。
  二、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红色旅游席卷全国,成为年轻人旅行的新风尚。红色旅游能够传承红色精神,增进群众的爱国热情。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1)红色旅游参与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17年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24亿人次,而2019年达到14.1亿人次,实现收入1 300亿元。(2)红色旅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红色景区革命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增加,我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提升,许多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加强宣传,重视自身建设,使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的潜力不断得到挖掘。(3)红色旅游区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国内已经形成诸多主题鲜明和内容丰富的红色旅游景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256个红色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0万,间接带动了各地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4)红色旅游促进了红色文化传播。在红色旅游景区中,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广大游客在旅游途中重温红色岁月,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洗礼,进而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得以传承[2]。
  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诸多红色旅游景区的展览以实物展示、橱窗展示等方式为主,这种静态展示模式缺乏动感,难以吸引游客的目光,不利于景区和游客的互动。同时,尽管诸多红色旅游景区以引导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为出发点,但是展示的内容过于死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整体上看,红色旅游虽然承载了革命的深刻内涵,但是仍为旅游形式,除了融入红色元素,更多的还是体现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因此必须丰富旅游活动形式,重视游客的参与度,提升旅游的趣味度,以此推动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程度偏低
  许多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程度不高,未能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内涵,甚至与红色景区的历史文化脱节,加之旅游活动内容较少,游客参与积极性较差。此外,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由于知名度、开发程度、地理位置等限制,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严重浪费,部分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缺乏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或是景区周边环绕的大型现代化建筑破坏了景区的原有氛围,与景区风格不协调等[3]。
  (三)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红色旅游景区重复建设和开发层次偏低等问题,导致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对于红色旅游景区来说,便捷的交通和通信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当前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通信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差,影响了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拖慢了革命老区人民经济增长的进程。


  (四)游客类型单一且消费水平低
  当前,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商业运作状况堪忧,社会教育作用不突出,导致游客类型单一。此外,部分景区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前来参观的游客多为团队形式,停留时间短,受消费刺激不足,消费能力偏弱,也影响了景区经济效益。
  四、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保护革命文物遗址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
  发展红色旅游要依托红色旅游景点,而游客在红色旅游景点的游览,主要以参观革命文物遗址为主,因此必须先解决红色革命文物遗址的文物资源问题,只有具备充足的文物资源,才能使红色旅游的发展成为可能。此外,革命文物遗址的利用和保护水平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水平。当前,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红岩等十大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业较为发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景区为革命圣地或者伟人故里,有大量丰富的革命文物和遗址。
  (二)发展红色旅游和革命文物遗址保护相互促进
  发展红色旅游依托于革命文物遗址及当地革命文化资源,随着高层次红色旅游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对革命资源的利用将越来越深入、科学。近年来,我国通过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和连片保护措施,积极开展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工程,提升了革命文物遗址开发和保护的水平。此外,还对革命旅游景区的周边环境加以改善,使众多革命文物遗址得到保护,有效提升了红色旅游的质量,促进了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协调发展[4]。
  (三)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文物遗址保护造成困扰
  近年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消费水平日渐提升,使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每年可接待数百万游客。然而游客大规模地出现,使部分红色景区的客流量超出其环境承载能力,加之游客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革命遗址或者文物遭到破坏,长此以往,也会对当地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造成困难,当地文化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可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文物遗址修复。因此,国家文物主管部门需要在政策方面放宽文博单位自主创收的限制,使其通过自主商业运作,多渠道获取资金,用于文物遗址修复,满足红色旅游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利用革命文物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发展与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关系密切,尽管革命文物遗址保护的作用不仅限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但应认识到,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为发挥革命遗址作用提供支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质量。如始建于1882年的潍县乐道院,是集医疗、教育、宗教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坐落于潍坊市虞河景区内,潍县乐道院现存旧址建筑七座,其中乐道院·潍县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历史见证,对促进世界人民珍爱和平、奋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潍县乐道院的发展策略中,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为红色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7月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以及革命文物保护机构积极贯彻精神,争取政策支持,大力推动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工程,通过保护利用的工程项目,为各地红色旅游业提供优质产品,满足游客文旅消费需求和红色旅游需求。随着文件精神的落实,中宣部、文旅部以及国家文物局先后确定了15个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片区。在该工程实施后,地方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利用情况已得到改善,成为各地红色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助力[5]。
  (二)顺应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革命文物遗址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的伟大精神,凝结着革命成果。因此,必须对革命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打造意识形态工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也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动发挥保护革命文物遗址的作用,积极配合国家文旅部和文物局的相关工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利用好革命文物遗址,开创我国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三)做好讲解员培训工作,提升文物宣传效果
  游客参观革命文物遗址,一般都需要讲解员,这是由于部分革命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仅仅通过游客观赏难以深入理解。革命文物中承载着先烈的革命意志和中国军民为国家繁荣富强不懈努力的精神,因此革命文物遗址的讲解员要结合文物、景区的特征和历史实践加以宣传,改变传统说教的形式,在讲解过程中投入更多感情,为游客深入剖析革命文物遗址的特征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此外,讲解员要在讲解的过程中与游客积极互动,带领游客走进历史。纪念馆或者博物馆的讲解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全息影像、触屏等先进科技进行解说,这样能实现更优的宣传效果[6]。
  六、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关系到革命精神的传承和革命文化的延续,更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对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可以满足群众对革命峥嵘岁月的向往,培育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因此必须明确革命文物遗址保护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在游客参观革命文物遗址的过程中,发挥革命文物的作用,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切实做好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工作,最终推动文化事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如海,伍应德.红二、六军团与盘县会议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1):1-7.
  [2]赵赞.基于发挥革命文物在红色旅游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8):79-80.
  [3]许爽爽.甘肃省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探索—以通渭县榜罗镇为例[J].艺海,2020(3):145-146.
  [4]官长春.红色研学旅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33-136.
  [5]邹雨珊.试说发展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的渗透、宣传和补充作用—以会宁红色旅游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2.
  [6]宣永华,张永华.渤海老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现状调查及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人文天下,2020(19):40-45.
其他文献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紧缺,煤层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煤层气开采的蓬勃推进必然会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为落实煤层气的绿色开采,对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及其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在相关资料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准备、施工、试运营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全周期的工作内容。(2)对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要点进行识别,并依据
环境中的水体因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而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许多技术,如吸附、生物降解和光催化用于处理这些废水。其中,光催化技术因能耗低、效率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二氧化钛(Ti O_2)由于其低成本、无毒、高稳定性和易调节的带隙成为广泛用于光催化工艺的半导体。然而,可见光吸收范围的受限和电子-空穴对的高复合率,降低了Ti
摘要:水彩画在一百多年前传入中国,迅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萌生多种多样的水彩画风格和样式。艺术来源于自然,不同的自然人文造就不同的艺术风格,所以黑龙江省水彩画具有丰富、豪迈、粗犷的审美意境,是黑龙江省的标志性文化艺术。水彩画写生是水彩画创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探索水彩画艺术语言的重要方式,更是画家情感与自然真实结合的产物,只有在生活中产生的作品才有深度和强大的生命力,脱离了生活,艺术将成为“无源之
期刊
吡啶是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高毒性和致畸性,在农业,制药和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些工业废水中的吡啶及其衍生物浓度通常较高,一旦这些含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并排放到水环境中,它们将在水环境中长期存在,势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多种方法结合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技术(AOPS)、吸附等物理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的结合,常用于含吡啶废水的实际工程应用。实际应用效
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效果良好,因此近年来被大量用于治疗人类和畜禽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然而,大部分抗生素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吸收降解,而是被排放到环境中,尽管诺氟沙星在环境中的浓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急需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水中残留的诺氟沙星。近年来,纳米零价铁因具有高反应活性和大的比表面积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
摘要:纵观日本艺术绘画史,草间弥生的作品是日本当代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风靡全球。鲜艳的视觉冲击力、不断重复的波点、梦幻童真的情感表达,都是她鲜明的艺术特色。草间弥生凭借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手段和表达媒介,使她成为领先时代的前卫艺术家。文章将围绕着草间弥生的艺术影响力及其镜像空间中自我消融的艺术体验两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词:草间弥生;镜像;消融;装置艺术  “波点女王”
期刊
摘要:绘画的三个要素,是灵性、表达和修养。苏珊·格朗说:“艺术是人类感情的符号形式的创作,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他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关于绘画,笔者一直保留纯粹的信念,不关乎前程,不浮于形式,不在乎是否会有人欣赏,不在意是否会有人抨击。为风景色彩融入艺术灵魂,这是一个艺术家心中的净土。  关键词:油画;风景;山
期刊
摘要: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海南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如何让非遗文化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成为学者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南椰雕为例,提出关于非遗进校园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后来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海南自贸港;非遗进校园;海南椰雕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如火如荼,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集于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添砖加瓦,或是领略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成果,也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载体,能够增进人们对既往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在常州市的国际化进程中,非遗外宣资料及其翻译对提高该市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常州梳篦为例,对该市非遗外宣翻译现状及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相关建议,以更好地宣传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常州文化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常州梳篦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
期刊
摘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做好保护工作,也要深度挖掘其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问题,首先,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特点;其次,结合实践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最后,提出非遗元素的应用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平面设计;创新应用  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若要使传统文化适
期刊